Bobb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bby

博文

科学研究或科学家有所谓风格吗?

已有 3853 次阅读 2019-1-14 19:22 |个人分类:科学感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杨振宁对科学研究风格或科学家风格的看法

 

科学研究或科学家有所谓风格吗?

杨振宁在《曙光集》中收有《美与物理学》和《沃纳·海森堡(1901-1976)》两篇文章,中体现了杨振宁对科学研究风格的思考。

下面是《美与物理学》的相关论述:


“让我们拿物理学来讲吧。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这个结构有 它的美和妙的地方。而各个物理学工作者,对于这个结构的不同的美 和妙的地方,有不同的感受。因为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位工作 者就会发展他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也就是说他会形成他自己的风格。 

二十世纪的物理学家中,风格最独特的就数狄拉克了。我曾想把他的文章的风格写下来给我的文、史、艺术方面的朋友们看,始终不 知如何下笔。去年偶然在香港大公报大公园一栏上看到一篇文章,其 中引了高适(700 - 765)在《答侯少府》中的诗句: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我非常高兴,觉得用这两句诗来描述狄拉克方程 和反粒子理论是再好没有了:一方面狄拉克方程确实包罗万象,而用字描述狄拉克的灵感尤为传神。

可是甚么是性灵呢?这两个字联起来字典上的解释不中肯。若直觉地把性情本性心灵灵魂灵感灵犀圣灵Ghost)等加起来似乎是指直接的、原始的、未加琢磨的思路,而这恰巧是狄拉克方程之精神。刚好此时我和香港中文大学童元方博士谈到《二十一世纪》19966月号钱锁桥的一篇文章,才知道袁宏道(1568 - 1610)(和后来的周作人〔1885 - 1967〕, 林语堂〔1895 - 1976〕等)的性灵论。袁宏道说他的弟弟 袁中道(1570 - 1623)的诗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这也正是狄拉克作风的特征。非从自己的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又正好描 述了狄拉克的独创性!”


对于二十世纪另一位大物理学家“比狄拉克年长一岁的海森伯”, 杨振宁写道:


“海森伯所有的文章都有一共同特点:朦胧、不清楚、有渣滓,与 狄拉克的文章的风格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读了海森伯的文章,你会惊叹他的独创力(originality), 然而会觉得问题还没有做完,没有做乾净,还要发展下去;而读了狄拉克的文章,你也会惊叹他的独创力,同时却觉得他似乎已把一切都发展到了尽头,没有甚么再可以做下去了。前面提到狄拉克的文章给人秋水文章不染尘的感受。海森伯的文章则完全不同。二者对比清浊分明。我想不到有甚么诗句或成语 可以描述海森伯的文章,既能道出他的天才的独创性,又能描述他的思路中不清楚、有渣滓、有时似乎茫然乱摸索的特点。” 


这种风格差异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杨振宁解释道:


“狄拉克最重要的贡献是狄拉克方程,森伯最重要的贡献是海森伯方程(子力学的基础)这两个方程都是理论架构中之尖端贡献。 二者都达到物理学的最高境界。可是写 出这两个方程的途径却截然不同:海森伯的灵感来自他对实验结 果与唯象理论的认识, 进而在摸索中达到了方程式。狄拉克的灵感来自他对数学的美的直觉欣赏,进而天才地写出他的方程。 他们二人喜好的,注意的方向不同,所以他们的工作的领域也不一样。海森伯从实验与唯象理论出发:实验与唯象理论是五光十色、错综复杂的,所以他要摸索,要犹豫,要尝试了再尝试,因此他的文章也就给读者不清楚、有渣滓的感觉。狄拉克则从他对数学的灵感出发:数学的最高境界是结构美,是简洁的逻辑美,因此他的 文章也就给读者秋水文章不染尘的感受。”

 

在《沃纳·海森堡(1901-1976)》中,他进一步对泡利(1900-1958)、费米(1901-1954)、海森堡(1901-1976)、狄拉克(1902-1984)二十世纪四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的风格进行了评价:


“四人中,每一位都对物理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每一位都以与众不同的风格来从事物理学研究。我们可以对他们每个人的风格的主要特徵做总结吗?几年前,在一篇以中文写的题为《美与物理学》的文章中,我曾尝试将海森堡与狄拉克进行比较。把这样的讨论拓宽,将他们四个人一起进行比较应是有趣的事。在古代中国的艺术与文学批评中有这样一种传统,是选用很少几个词来印象式地描绘每个画家或诗人的独特风格。现在允许我用同样的方法对这四位伟大的物理学家进行初步的尝试性比较,不过我用的是英文:

泡利 -- 威力 power

费米 -- 稳健,有力 solidity, strength

海森堡 -- 深刻的洞察力 deep insight

狄拉克 -- 笛卡尔式的纯粹 cartesian purity)”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1157061.html

上一篇:英文歌:Tell Me I\'m Wrong
下一篇:这两本书你读过吗?
收藏 IP: 150.255.31.*| 热度|

3 曹俊兴 梁洪泽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9 16: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