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y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ngyy 理学博士,教授,从事生态学、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

博文

可能拿那两样产品来说中国教授是否该贬值不太合适 精选

已有 5695 次阅读 2013-5-6 18:58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授, 产品

  看了嵇教授的博文“为啥中国教授贬值?”的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597-686210.html   ),其所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但是觉得拿那两样产品来说这样的事,视乎不太合适。原因为:

     我国在以前就有直升机,在没有与美国建交前就有直升机,比如上世纪的50年代后期及60年代,就有几款的直升机,在执行者各种军事、民用的急需任务。是否为国产呢?请各位自己去了解。那时已研制出国产的直升机,当时的情况是很复杂的,但是国家军民团结,众志成城。60年代初,苏联就从我国撤出了专家,所有的军用、民用装备都靠自己研究、制造。还要常常去与当时在敌视我国的入侵者打仗。可是,那个时代,我国风清气正、民众心情豪迈、意气风发,国家朝气蓬勃、阔步向前。那时我在部队(为部队子弟),感受到当时祖国和人民都很自豪和骄傲!因此,打仗都能打胜仗。伟大的领导者、伟大的人民,懂得巧用战争。因此,祖国的尊严、国格和民众的志气和风采都很好,这其实也是现在一些发达国家所追求的。现在的很多人对这些还不很认识或不认识,认为物质丰富了就是好的,就是进步,似乎经济繁荣了就能替代一切,其实完全不是!一个国家的进步,首先是社会的进步、文化的进步,然后才是物质(经济)的发展或进步。因为人的需求至少有五大方面,其中精神层面的需求占了大部分,而且极为重要,而且还不能替代。这是很深奥的问题,以后国民会慢慢地认识到的。在那些时代我们被封锁得很严重,但是我们的心情很轻松和有干劲。因此,许多被各国叹服的“产品”问世,如导弹、原子弹、氢弹和地球卫星等等,因而也更强我国威。

因此,拿那个进口的“黑鹰”直升机来说事,说为什么中国的教授贬值就显得不太合理了,其实这个系列的直升机主要有两个型号,即UH—60A和UH—60L,前者对高海拔兼复杂地形的适应性能稍好些而已。我国在近20多年来由于以为民用的产品引进即可,因此,在自己独立研制的方向和投入上就不重视,认为进口即可。(关于这方面我曾写过文章,不能这样想,还是要自己研制)。但是,我们也在一直积极研制独立技术的直升机,含军用直升机。现在的直-8、直-9和直-10都是很好或相当好的直升机,尤其是直-10,为携带导弹、几种火炮,载荷很大,飞行半径较大,可以和现代各国先进的直升机相媲美的武装直升机,即便可能有些性能还有待改进,但是为在承担各种急难任务时能够很好应对和完成任务的机型。

看看“黑鹰”直升机的性能与我国自己产的直升机的性能比较:

 

黑鹰的基本型UH—60A19.76米,机身宽2.36米,高5.13米,双涡轮轴引擎、单旋翼直升机,机身为半硬壳结构。该机最大起飞重量10吨,最高时速292公里,航程603公里,可载11人,紧急时可载19人;转场航程大于500公里,黑鹰航电设备十分齐全,除各种先进的电子战装置外,机身上部还设有专门对付热导的地对空导弹的AN/ALQ—144红外干扰机。(http://baike.baidu.com/view/79904.htm)当然,黑鹰系列还有其他一些机型。但是嵇教授所谈的就是这款机型。

中国产直-8直升机:

旋翼直径:18.90米 机长:23.05米 机身长:20.27米 机高:6.66米,发动机:3台1550马力涡轴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315千米/小时,最大巡航速度:266千米/小时;空重:7095千克 空重(装备):7550千克;起飞重量:9000千克;实用升限:6000米,最大航程:830千米,续航时间:(最大标准燃油、单发停车、无余油)2小时31分钟。

直-8是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与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共同研制生产的多用途中型直升机。该机于1976年开始研制,首架原型机于1985年12月首飞,首架生产型直-8于1989年交付中国海军航空兵使用。直-8不仅可以陆基使用,而且可以舰载使用。在反潜、反舰作战中,机上可装备吊放声纳、搜索雷达,并发射鱼雷或导弹。(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8362982.html

 从起飞重量看,直-8似乎还轻一点,但是其他许多指标和性能并不差。我国目前产的直升机有的机型可以达到13T。

   从直-9开始,才是中国直升机工业真正发展的时候。
     直-9〈英文翻译:Z-9〉是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引入法国海豚直升机的许可生产的多用途直升机。
   1994年10月23日,直-9B试飞成功,从此中国迈入自制直-9直升机的时代,并自行衍生出数种不同功能之直升机系列;
   直9 直升机出口到了 9个国家;其主要的指标和性能如下: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Crew: 2
长度: 12.00 m (39 ft 4 in),高度: 4.01 m (13 ft 2 in),空中: 2.350吨 (5,181 lb),最大起飞重量: 4.500 吨 (9,921 lb)
Powerplant: 2 × WZ-8C turboshaft, Take-off Power, 700 kW (940 hp) each(
http://tieba.baidu.com/p/2218407682

最大吊挂载荷16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306千米/小时,正常巡航速度(A,总重3850千克) 250~260千米/小时,最大垂直爬升率(海平面) (A) 4.2米/秒,(B) 4.1米/秒
实用升限(A) 4500米,(B) 6000米,悬停高度(有地效) (A) 1950米,(B) 2600米,(无地效) (A) 1020米,(B) 1600米,最大航程1000千米,最大续航时间5小时
最大实用过载 3.5G(载重3200千克)(http://www.airforceworld.com/pla/z9-helicopter-china-2.htm)。

1979年,我国原有的“直5”直升机由于性能落后而停产,直升机处于后继无机的状况。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军方和航空工业部门组了一个直升机考察组先后到美国、法国和加拿大考察有关直升机及其发动机的生产现状、技术水平和销售情况,并选定美国贝尔公司的贝尔212/412与法国宇航公司的SA365N/N1“海豚”为重点考察对象。经过多方对比,后者具有技术比较先进、合同条件比较合理、价格相对便宜等优势,经审定后上报国务院批准,引进法宇航公司的“海豚”直升机及透博梅卡公司的发动机的生产线,由法国提供原材料在国内生产,这种直升机定型为“直9”直升机。“海豚”直升机飞行性能好,结构重量轻,有效载荷大,可靠性高,寿命长。维护方便。复合材料的覆盖面积占全机的80%以上。动力装置为两台520千瓦的涡轮轴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转速高,耗油低,性能好。选定国产“红箭-8”反坦克导弹作为机载主要武器采用航空机关炮,及机枪和航空火箭弹为选装武器,根据陆航作战特点,提出武装直升机战术技术指标和作战使用要求,经过数年的关键技术攻关,以及大量的地面试验、试飞、试射,终于在90年代中期完成了“直9”武装直升机设计定型并开始批量生产,陆续装备部队。同时,“直9”系列军用直升机也已经成为中国陆军航空兵主力机种,第一批12架国产材料“直9A”型直升机,担任了光荣的驻港任务。1999年10月1日,我军第一代国产武装直升机威武雄壮地飞过天安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扬了国威、壮了军威。

  该机采取单旋翼带涵道风扇式尾桨的空气动力布局,旋桨有4片复合材料桨叶、星形柔性桨毂,尾桨有13片扇叶。机身大面积使用复合材料,机舱前部为正、副驾驶员座位,后部有两排可供8名人员乘坐的拆卸座椅,机体下面为前三点可收放轮式起落架,机体上面装有两台涡轴发动机、单台起飞功率可达540千瓦。(http://junshi.xilu.com/2009/0825/news_56_11847.html

而专门用于民用的直升机研制研有取得重大的进展和业绩:(2010年03月06日10:39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人民网记者获悉,该型机最大起飞重量为13.8吨,可一次性搭载27名乘客或运送15名伤员,最大航程为900公里,该直升机由中航工业直升机所和中航工业昌飞共同承担研制。
    AC313大型民用直升机是采用最新成熟先进技术,按照国际通行的适航标准和与国际接轨的适航审定程序,自主研发、精心打造的全新民用直升机。该型机配装先进的涡轴发动机、大功率传输能力的传动系统、球柔性复合材料旋翼系统以及综合化航电系统,具有机舱容积大、运载和外吊挂能力强、改装适应范围广、航程远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搜索救援、森林灭火、城市消防、吊挂作业、客货运输等领域。同时其结构、系统安全性全面升级,使用维护性、经济性和舒适性悉数提高,能满足高温、高寒和山区、海洋等复杂地区的使用要求。(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1086300.html

 而到2012年,则此款直升机已通过了所有的环境和条件的试运行,被授予相关证书,正式投入各项任务的使用。(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6日 16:27  哈尔滨日报) 2012年1月5日,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13吨级AC313大型民用直升机获得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这标志着这款亚洲最大吨位直升机成为世界上第一型取得4500米海拔地区A类适航证的民用直升机,即将投入市场在抢险救灾、森林防火、交通运输、海上作业、医疗救护、旅游观光、公务飞行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由中航工业历时4年成功研制的AC313民用直升机整机性能达到国际第三代直升机水平,填补了我国大型民用直升机研制的空白,使中国和欧、美、俄一样具备自主研制大型直升机的能力,在中国直升机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据新华网)(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120106/162711145138.shtml)

而中国研制生产的直-10直升机的性能:

    武直-10直升机是中国自主开发研制的第一款专用型武装直升机,以反坦克作战为主要任务,具有优异的作战性能,技术含量高,火力强大,航电系统先进,其总体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于该机还未定型,具体性能仍会变化,因此只能说该机最大平飞时速超过270公里,巡航时速约230公里,最大海平面爬升率超过每秒10米,垂直海平面爬升率超过5米,内载油航程略低于800公里,作战续航时间约2小时45分。 作为世界一流的中型武装直升机,其综合性能略逊于阿帕奇之类的重型武装直升机,但机动性和空战性能有过之而无不及。目前在研除了桅顶毫米波雷达外,武直10还衍生出了077两栖船坞登陆舰用的舰载型,以及用其技术发展的军民两用6吨级运输直升机。(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9359819.html

 武直-10为发展自Z-9B的中型专职武装直升机,全机净重约5543公斤,配红外热像仪,具备夜间作战能力。其主要任务为树梢高度战场遮断,消灭包括敌地面固定和机动的有生力量,兼具一定的空战能力,综合性能可与美国主力机种“阿帕奇”媲美。武直-10是国产直升机,因此备受关注。2012年11月11日,武直-10在珠海航展上亮相表演 。

 武直-10计划主要由江西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与哈尔滨飞机制造总公司负责,于1992年责成全国四十余家相关院所立项开发,为陆WZ-10军「9·5」计划重点攻关项目,得到军方总装部领导的重视。 

 WZ-10为发展自Z-9B的中型专职武装直升机,全机净重约5,543公斤。其主要任务为树梢高度战场遮断,消灭包括敌地面固定和机动的有生力量,并兼具一定的空战能力。WZ-10未来配合设有顶置瞄具的Z-11轻型直升机取得目标,可完全在接敌隐蔽处发动进攻,故战场生存能力极强。打破号称“坦克杀手”的武装直升机一直被西方认为是解放军装备中的“软肋”。[1]它的整体作战性能与技术性能,将与欧洲的“虎”式攻击直升机相当;对地攻击作战效能与美国的“眼镜蛇”和意大利的A-129直升机相当。该机除部份光电瞄准系统可见于WZ-9外,更配有FLIR,因此具有有限复杂天气和夜间作战的能力。(http://www.fengsung.com/n-121114091000011.html

 虽然在一些技术方面还有待改进的,一些还有点国外的技术在内,但是,哪个国家的产品敢说全都是自己的技术呢?有这个必要吗?如果这个技术你掌握了,为你所用即可。其实很多其他国家的军用、民用的装备和产品都含有国外的技术甚至部分的部件。只是,如果当那个部件输入国要停止供应时,你有能力全部自产就可以了。

请看目前世界直升机的排名:

第一名给俄罗斯的卡-50/52,原因世界首创单人直升机,并列驾驶舱舱,飞行员逃生系统,这个世界需要创新精神。
  第二名美国AH-64D,强大的火力,惊人的作战效果,实战经验丰富
  第三名俄罗斯的米-28N,魔鬼战车的后代,设计思想与AH-64相同,继承了米-24的优良基因,但实战效果有待检验。
  第四名中国武直十,较强的火力和综合作战能力、较完善的火控系统,作战半迳大、生存能力强等优势,而且还在发展当中应该能超越他的偶像“虎式”。
  第五名虎式直升机,多国研制,磕磕绊绊,也算是国际武装直升机了。
  第六名意大利A-129,独立自主发展精神很敬佩,很像意大利歌剧,有点“看上去很美”的感觉;

第七名南非“茶隼”直升机,独孤求败,现代非洲的产物,很长时间内不会其他直升机和他交手,但是值得大家关注,至少武直十学习过他的经验。
  第八名AH-1W,很老的直升机安了较新的设备,总体上看算是古董了,未来武直十的对手,面对武直十很难再咸鱼翻身了。第九名米-24,阿富汗战争的被游击队称为称为魔鬼战车。(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3786691.html?fr=qrl&index=3

 

此外,拿那个小小的铝合金民用易拉罐的制造,来说中国的科技人员该贬值,当然也是不很合理的,而且视乎更不合理。那个小铝罐子嘛,由于最初从国外进口太划得来,因此,国内的人就不考虑自己去研制它,也不会有人去愿意申报去研制这个玩意,你报也不会有谁愿意给你那笔钱去整,认为是浪费时间、金钱,认为你是闲着没事干。因此,不知到了何时,有人认为,好像那玩意靠技术进口被人家有点刁难了,有点成本高了,因此,就去自己研制了,研制一成功,就让媒体宣传,说我们终于可以用自己独立的技术制造这个产品了,以便突出这个研究小团队的业绩啊。但是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可是由于被登在了比较有名的报纸了,被嵇教授看到后就纳闷了,怎么中国的教授现在才能研制这个小玩意?怪了。

其实,中国在独立研制像易拉罐的这类罐装食品,早就具备技术和能力,不是说是这几年的事,而是在上世纪的50年代后期,可能民用的则更早,在30年代就会的。军用的在50年代,因为我在部队里,那些军用罐头厂就产各种的罐头,只供军用。当然民用的罐头厂也很多,技术也很成熟的。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罐头产业发展很好,因此,制做该类产品的制罐企业更是遍布各地,并不是需要整个易拉罐成品从国外进口,而是直接在本国生产,从这些企业的一部分名录就可见一斑(http://china.alibaba.com/gongsi/-B9DECDB7BAD0.html?spm=a261b.2187601.5790245.1&offset=3&beginPage=2)。

而其中,这些企业很多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期就开始此类制造业务的。所以说,那个小易拉罐确实不被搞自主研制方面的重视。那就是在盖子上打个较薄的环形印,一个小拉扣(连带下扣的前端)。因为制作罐头的技术主要是装入食物等材料后,抽真空和密封口,这才是关键技术。而我国早在上述的时期就能自主掌握。造这么个小玩意,薄点的材料(只是为了省点材料的目的),由于有了输入的技术,能够产即可,因此,国内确实没那么急着去搞个所谓的自己的技术,要个名堂。

 而我国近年来在深海下潜探测、载人航天工程、军用预警机(侦查、指挥飞机)、空中加油机、大型军用运输机和北斗导航系统等的成功研制和成功投入使用,都是我国教授(研究员)和各类科技人员的令世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当然,如果说教授不直接研究直升飞机和易拉罐,那就不要把这两样东西的什么问题安到教授的头上,如果认为那是企业研发中心研究的,那就说这些研究的状态和进程与这些研究人员有关即可。比如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等。如果认为教授是泛指所有的中国的科研人员的话,那就是我上面说的,中国的教授和其他科技人员并不是那么值得被贬值!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在默默的做着贡献。许多是伟大的成就,是国家赖以前进的很重要的依托和动力。

 我国应该进一步树立尊重知识、尊重教授和被用其代表的泛指的科技人员们,他们比国外的同等人员拿着低78倍,甚至10多倍的薪酬(相对于本国其他人而言),而且在管理的层面上还存在许多不够合理的现象的前提下,能够这样的工作和奉献就已经是不容易了,还再要求他们怎样地多做些什么你们才高兴呢?那你给过这些人什么样的待遇和条件呢?想想看,是哪些教授、为什么自己要不争气呢?

 现在我国的科研经费的申请和分配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导致部分科技人员经费较少或很少,这些可以考虑改进。即便这样还是有不少的人在这许多学生厌学的条件下,认真、耐心地在那讲课,劝学生们要学习啊!有的人,自己拿出那点薪酬收入去搞科研,出成果,我了解到不少学校的教授和副教授们就是这样做的。要记住他们的工资与同等级别的政府官员相比常常只能拿到该拿的70%这样呢(原因我在以前的博文已经讲了)。

 我也承认,中国现在是有一些教授不很认真做学问了,为了多拿项目,到处在跑,陪吃、玩。可能官员喜欢他们这样,看到嵇教授博文后的跟帖中很多在指这些现象,那些被视为不争气的可能是说这些人?可是不这样又不容易拿到经费去搞研究啊。因此,如果说一些发达国家里更多的教授注重学术,那是有个更好的大环境和管理的机制。比如说德国、美国的教授们大约仅有2%的人不很注重学术,那中国可能有约20%30%?但是还是有多数的教授是关注学术,喜欢自己的学科和进行钻研的。不应都给说一通,认为都要贬值。对一个国家的学者的态度和待遇,反映了一个国家对科学和文明追求态度和状态,更反映了该国民众的一些观念。假如把很差的条件给了教授(研究员)等学者,同时又要求他们做出其很难以做到的事情,当做不到了,而又反过来骂他们。这就是无端的指责、把错误转嫁到无辜者那里的一种不讲理的做法,也是对学术的不尊重,与文明建设相悖的行为了。

 而且,国内的大学给教授们压着很重的教学工作量,许多教授一年要上350学时、甚至更多学时的课程,而且是几门课。目前,我国高校的师生比较普遍的是1:17,有的学校是1:20,甚至1:25,即1个老师,要把17~20个学生4年里共2800学时的约50门课程全部讲授和指导(虽然表面上看是十多个老师在那同时给这些学生上课呢,但是这些老师是交互地在给各个年级和专业等的学生上课,实际平均到每个老师那里就是上述那样的工作量。好像20个学生可以合班上课,但是实验呢?改作业呢?以及实习和指导毕业论文等那就是要一个个地批改和指导的)。工作量如此之大,他们还有多少时间能用于搞科研?而德国等许多国家的大学师生比是1::5~6;德国慕尼黑工业大的师生比是1:3,因此,那里的教授们可有自由闲暇的时间和空间来慢慢地进行着科研工作,因此,那里的学者和学生里出了2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看嵇教授列举的德国的著名科学家的贡献,基本上都是研究基础的科学理论的贡献而闻名的,那些规律、定律、法则等理论的贡献。而我国近20多年来,过于追求了对经济发展的直接的作用,即应用研究的科研经费投入占的比例很大或过大了。现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投入占其国家科研经费的投入约为80%,甚至更高。少部分用于应用基础研究。而应用研究的经费国家政府部门基本不投入,而是由各企业自己投入。但是涉及到军方的科研即便是应用的,国家也投入一部分,许多也是由企业投入。因此,像机电产品、手机、电视、汽车、电信设备、计算机等等均为企业的研发中心自己设计研究和生产。其研究的投入从产品收益的一小部分中获得就足够了。我国的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一直占GDP的比例较低,而我国这方面的总投入比起许多国家的R&D 投入量要低得多,例如我国的R&D 只占美国的1/30,德国的1/7、日本的1/18、韩国的1/2。而这些年来,我国目前政府全年给予基础理论研究的经费占R & D 经费比例基本在5%~5.2% 这样的水平,而其他的90%多的经费都用到了应用研究(含应用基础研究),在试验与发展经费方面也基本上都用到了成果的转化、推广、事业费和基础建设等开支方面,也基本为应用的研究方面。而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瑞士等国家的基础理论研究经费占R&D 的比例一般保持在22% 以上,美国为16.2%,有的时期更高,如美国在2000 年达到18%,在1999 年达到24.1%。而其他的试验与发展经费,也基本是围绕着基础理论研究的项目主题进行投入。因此,约80%多用到了基础科学理论的研究。而产品等技术的攻关基本都是由企业的研发中心自己投入。企业与高校和进行理论方面研究的研究所的关系就是取科学理论的规律、原理和定律等用到企业的技术产品的攻关之中,当出现很难攻克的难题时,则请教授和研究院所的研究员与其联合攻关,但他们主要负责原理性的内容。我们说中国应该认真思考和好好学习上述发达国家的做法,当然在国防和一些农业的保障性的研究,必须要投入应用性的经费外,而其他大部分的产品技术上的问题应由企业或更多地由企业去研究和开发。大学和研究所只做科学理论研究及与某产品相关的理论和部分的应用基础研究,然后部分地与企业联合协作,但经费由企业出。而中国目前与他国如此不同的做法,其效果又怎样呢?关于一个国家的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关系,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投入比例关系,以及如何能构筑具备均衡、有潜力、持久而强大发展动力的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格局,进而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问题,我曾发表过文章(关于鼓励科技创新的科技经费投入的合理性分析,《科学中国人》,200612))。因此,像许多重要和重大的科学理论的提出和进展可能在中国显然就会少了,加上许多急功近利的评价、评比方式的推动呢?比如美国及其他国家许多的大学里,教师们的工资是每月拿到其应拿的90%,只有10%是到年底看其工作完成的情况来作为奖罚的形式。而且要求教授的教学工作量较少或很少,因为师生比相对低。也不要求他们要有多少篇的论文发表,一般1篇论文为基本的(这些我从在美国大学工作和合作研究学者那了解到)。在这种情况下,教授和其他教师们则压力很轻,但是,这样的环境条件就是出好的科技成果的环境。在适当的科研经费的保障前提下,他们的研究是慢工出细活,好成果慢慢铸就。因此,许多教授70多岁了,虽然只发表了70多篇论文,但是为世界著名科学家。

 而中国的大学呢,教师们的工资每月只发放其应得的60%40%的部分为到年底看其教学、科研的各种工作量的分数来给,这就是高校教师分配结构,所谓的一种鼓励机制;科研里设置有发表的论文数、论文的刊物档次,出版的书籍数量、排名的顺序和拿到的科研经费数,里面还再细分其级别等,然后才依据分值和其总的学时和科研分数来计算其共可再获得多少的薪酬。这样,一方面如上所述,已经是压着大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量,再一方面就是要赶着多出几篇论文,还想登个好点的刊物(那样分数计算能得多点),好吧,这样就会在本来就被教学工作整的忙乎乎的情况下,还要去挤出时间来搞科研,写论文,因此,就容易急功近利了,出来的一部分论文可能为比较粗糙或水平相对不咋高的文章。再加上为了经济的应用,那可能较多还是一般企业研究中心人员做的工作和文章。因此,要改变现状,不能只是怪这些教授、学者们,中国需要抓紧在这些方面做工作。给教授们更好的从事科研、教学的环境和条件这才是重要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32-687232.html

上一篇:简谈教授所谓的灰色收入,顺谈高校教师的收入结构问题
下一篇:表扬学生是愉快的事,也很重要
收藏 IP: 183.63.79.*| 热度|

6 张伟 张红光 赵美娣 彭思龙 汪晓军 Arrival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6: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