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科学院院士增选给出明确的信号:学科结构和职能并重

已有 6564 次阅读 2011-8-17 11:4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院院士增选的两轮名单对比,解读后,发现:科学院院士增选直接给出的信号是:1)寻找新兴学科的代言人。在获选人水平均为半斤八量的条件下,以中科院和北大为首选单位,表明以后将以这个单位为依托来推进该学科的发展。2)所寻找的增选人应年富力强,能够完成所应代言的学科的基本学科活动组织和学科的决策性(领导)功能。尽管这种职能是间接的。3)在一定程度上放弃长期以来的院士增选的“学术水平或学术贡献的肯定”这一奖励性导向,而是直接向“学术性决策谘询机构”转化。

       简而言之:科学院院士增选给出明确的信号:学科结构和职能并重。

       由此可以推测:未来的科学院院士中的这类成员将会是事实上的学科领导性人物,对他们的考评将是:所代表(言)学科的发展情况。

       因而,撇开他们的个人学术水平而言,由这类科学院院士形成的、一个有很大的间接决策性(领导)功能的、学科代言人结构将是未来的、推动学科进展的主要功能结构。

       也就是说,科学院院士将分成三类:1)奖励性的;享受型的。2)靠边站的;因为莫种失败而受到制裁的。3)活跃型的;忙于完成所应代言的学科的基本学科活动组织和学科的决策性(领导)功能。

       也就是说:在相当程度上认同我国科学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因而放弃单纯的 “学术水平或学术贡献”的标准,而是把“代言人”的代言能力及他的“依托单位”是否为理想的“代言单位”作为更重要的标准。

       这是因为:我国有一个庞大的学界人群,无论水平高低,总要有“领导”才行的。

       由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何有很多领导被作为增选人,那是因为误读。

       由于相当比率的“代言人”或“代言单位”的表现将是失败性的,(好办,把他们转为:靠边站的),因而,科学院院士增选的工作将持续进行。

       与国外标准相对脱钩,以我国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走自己的道路。

       因而,在国际交往中,科学院院士的称号将等同于:学术领导(机构)部门的代表人身份。

       这就是中国特色。

       也就是说:中国科学开始寻求自身的发展道路。

 

 



院士话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476214.html

上一篇:由行业联盟,到行业许可证,到资格证,还要到那?
下一篇:学术自信心的建立:慢长的道路
收藏 IP: 60.6.119.*| 热度|

8 许培扬 徐耀 肖重发 赵凤光 余世锋 朱桂海 xiexianli goudan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