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如何看待我国的科技竞争能力

已有 3733 次阅读 2010-7-5 17:3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各国的科技竞争力排名引起人们的热议。本博文不讨论其具体的所谓量化指标,但想用直观的一些体会来谈这一论题。

 

       A)在1980年前后,作为我国科技竞争力低的主要指标是:本科以上学历者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指标的低下是令人震撼的。

      

       但是,今天,我们不再认为这是一个关键性指标。

 

       B)在1995年前后,论文发表数低成为我国科技竞争力低的主要指标。

 

       但是,今天,我们也不再认为这是一个关键性指标。

 

       C)在2005年前后,论文引用数低成为我国科技竞争力低的主要指标。

 

       在今天,我们知道,为提高论文引用数,引进了各类“大家”,做集团军式的科研。

 

       解决A类问题的办法是扩大高校规模,搞产业化“生产”。

 

       解决B类问题的办法是扩大研究生规模,并捆绑论文指标。同时,搞科技工作者的论文化评价,以此为基础完成论文数指标。

 

       解决C类问题的办法是扩大学者人头数。各地、各部门、各高校纷纷扬扬的引进人才。想以此为基础,做出好的创新,建立“学术领队”,来提高论文引用数。

 

       可以相信,论文引用数低的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办法是很多的。

 

       但是,这类指标的高并不能令人信服。因而,用这类指标作为一国科技竞争力排列的依据也就不得要领。

 

       如果在没有人为干涉的情况下,我想,在统计学推断理论上,上述指标的应用应当是有其科学性和客观性的。但是,一旦成为某些国家看重的指标,则用一国之力来使这类指标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变化是可以理解的。

 

       在我国,C类办法的应用引起了比较大的不满。这是因为,AB类问题的解决是形式化的。而正是这类问题的形式上的解决隐藏下的未能很好解决的本质引出了C类问题的难于解决。

 

       因而,在这种背景下的、“学术领队”的豪言壮语只不过是令人一笑了之而已。

 

       很宏观的说: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能力的基本点是社会,尤其是工业界,对科技学术领队的认可和支持,而不是给个称号就能解决的。

 

       而社会,尤其是工业界,对科技学术领队的认可和支持只能是源于他们所做出的实际贡献。

 

       正是被社会,尤其是工业界,认可和接受的各级别的科技学术领队的存在能够使搞科学创新的研究者得到间接的(但是,强有力的)支持。一旦形成各种层次上的规模化,则我国的科技竞争能力在本质上也就得到了提高。

 

       这条道路是漫长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341391.html

上一篇:学风不正的深层次危害
下一篇:逆水行舟与顺流而下(2)
收藏 IP: .*| 热度|

3 曹聪 刘继顺 hahabaicai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04: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