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观上,我国研究生教学是大家都不太满意。就我的观察而言,研究生的最大内伤是:学科分类报考招生的学科和研究课题方向的本质学科经常性的不协调!换句话讲,报考和招生是一套学科宏观分类管理办法,而研究课题所属学科及具体研究内容所实质上用到的核心(内涵)学科并不是招生的学科。
第一类问题:学生不能报考。学生报考和招生是大学科类别管理与具体课题研究的内涵学科是随机关联。
以大地测量和测绘工程为例。1)研究地壳形变(地震机制)类的课题需要进行实测时,希望有此类学生报考,但是,地壳形变(地震机制)类所属学科是地质学的大地构造(或是地震学)。原则上,测绘类学生不能报考。而招地质学或地震学类的学生基本上是无法进行实测研究的。
2)研究微分几何在工程上的应用的课题,如果是测绘工程方向,最佳的生源就是测绘类学生,但是招生学科属于数学类的微分几何方向,所以学生根本就不能报考。而招数学类学生的话,对测绘工程做出有价值的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
3)在力学类学科中,应变的实际工程测量在很多课题中占有一席之地,课题也希望有测绘类学生加入,但是,招生学科属于力学类。测绘类学生不能报考。
概括的说就是:即便是研究课题用到的主要是测绘学科的技术及理论,如果研究课题所属学科不是测绘类的话,不能招(或招不到)测绘类学生。
第二类问题:学生不认同导师的招生学科。导师的所属的名义学科(招生学科)与他实质上进行研究(或专长)的学科是随机关联的。
以大地测量和测绘工程为例。这个学科有一大块是:复杂曲面上的坐标、距离、面积、体积(测量和计算)的理论及工程实现,实质上是属于数学上的微分几何学科。其理想的生源是此类学生。但是,由于导师(学生毕业)学科是测绘类,微分几何类学生不来报考。
第三类问题:学生不确定能报考,导师不确定从那个学科招。在现代,具体的研究方向出现学科大交叉,而交叉学科并没有明确的归类,各学科都可以招。学生在招考目录指导下,并不确定能报考,而导师也不在招考目录中确定从那个学科招。
以上三大类问题导致:优秀学生按学科目录报考,被录取后才发现改学另一个专业的本科了。一般学生无所谓,但导师发现学生没有研究方向的理论(或学科)基础,变成教本科了。结果是:录取学生有优势的学科方向与导师研究的学科方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弱相关的。
这就决定了,大多数研究生是补学研究方向学科的少量本科知识,从而开展研究方向的研究,而其本科所学学科只是起了小小的作用。这样,研究生=原本科专业+打折后的研究方向本科专业。因此,大多数以原本科专业就业,专业水平并不比直接毕业参加工作的本科生强。少数以研究方向专业就业,明显的弱于该专业方向的本科毕业生。
而原专业与研究方向专业相同的学生,由于完全限定于小学科内,在开拓创新方面,难于适应现代工业实质上发生的多学科交叉。从而,难于成为顶尖人才。
这个内伤是根本性的。统考招生是强化了这个内伤的严重程度。这个问题现在是往博士研究生领域快速扩散。推免生制度有抵消这个倾向的有限作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