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现代基础科学理论的哲学特征(5)

已有 2807 次阅读 2017-1-13 17:4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世纪所发展的现代物理理论的特色“共扼表达”(“对偶表达”),在科普上可以归结为“对称表达”和“反对称表达”的直和。

       对称表达的物质和反对称表达的物质均被视为客观存在。这样,反物质的概念就出现了。

       最早实验发现的是正电子。此后,人们把注意力转向“负质量”物质意义上的反物质。这类实验研究要力图发现的是:抽象理论所预测的(所推断的)客观存在。这是特点1:用实验来验证抽象理论的科学哲学基础是正确的,是指向未来发展的正确道路。

       2个特点是,此类实验耗资巨大,需要集团式合作。这个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不发达国家在科学发展上的话语权。

       这样,大科学项目的研究就最终演化为在科学理论上的话语权的国家间的竞争。而就本质上而言,是在科学理论上的话语权的竞争。

       因此,现代基础科学理论的哲学特征之一是,国家间科技经济综合实力的竞争与理论话语权的竞争合二为一。

       而这类竞争必然的会演化为科学哲学理论正确性的竞争。这类竞争的升级就会演化为民族优越性的竞争。

       人们称之为科学上的奥林匹克竞赛。体育上的奥林匹克竞赛伴随着兴奋剂的使用和专也奥林匹克队伍的建立,那么科学上的奥林匹克竞赛会伴随什么呢?我们还不得而知。

       到了21世纪的今年,美国的总统大选突然的爆出特朗普当选,而他对这类用实验来验证抽象理论的科学哲学基础是正确的那类科研所付出的高昂代价是持负面态度的。而在此之前,欧洲因经济问题,很多的国家也退出了此类代价高昂的“科学研究”。由此,实质上的意义是:对基础科学用实验来求证,从而肯定某个理论或否定某个理论,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

       因为,在某个结点上否定也好,肯定也好,随着研究的深入,依然是有更多的问题有待实验证实或否定。

20世纪后半期起,每一个实验的目的都是针对肯定或否定某类理论,从而在实验结果出来后,产生更多的抽象理论,而不是实验之初所设想的减少待选的正确理论的数量,并最终选择少数的几个理论。

原则上,用实验来终结理论上的争论不下的局面是徒劳的。因为,在每个新的实验结果后,总是能对理论进行修订而接纳实验结论而成为待证实的理论。

在这层意义上,实验与理论间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怪圈。

实质上,科学界早在20世纪中叶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而,基础科学理论向其它学科现象转移,也就是由抽象物理学转向对抽象物理学的应用。受此影响,交叉学科的概念出现。

       20世纪末期,各国先后出台了国家科学研究战略方向。这类战略方向基本上奠定了目前各国的科学研究基本格局。

       因此,21世纪的特色将是:现代基础科学理论的数学哲学理论在其它学科的普遍性应用和在工程上学科上的普及。

       就象是爬山,在你还没有爬上山顶而找出正确的方向前,早就爬上山顶的人已经奔着下一个山顶的最佳路径开始爬了。你能确定你在到达山顶后能看出前面的人的爬山实际路径目标吗?未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1027392.html

上一篇:现代基础科学理论的哲学特征(4)
下一篇:黄河(改道)的地域有多大
收藏 IP: 1.195.108.*| 热度|

4 应行仁 fanteklv lixuezhong cly8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4: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