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1971111 数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的算法和系统研究。

博文

科研人生:缓事急做与急事缓做 精选

已有 17390 次阅读 2012-3-1 08:49 |个人分类:读书偶得|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 人生, 缓事, 急事

为人处世,工作生活,人到中年似乎都越来越忙,几乎每一天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渡过,体验到白驹过隙的惊鸿一瞬。明明感觉到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做下来总觉得都不如意,总有很多的遗憾。昨天看《李叔同说佛》一书,里面有一幅李叔同写的条幅,上写:缓事应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这个简短的偈语其实正好可以作为我们做事的原则,对这句话我是这么理解的。简单的解释为:不重要的事,快快的做,收效会较大,而重要的事则要慎重处理,不要忙中出错。但是下述讨论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事情首先要分清缓急。这和笛卡尔的哲学是一致的。我们面临的事,不管其重要性,复杂性不会都是一样的,总有很大的差别。对于一定的目标来讲,每一件事情都有其重要性的差异。因此,对这些事情需要分成几等。因为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的非常精细。我们看到很多人天天非常的忙碌,甚至天天熬夜加班,这肯定是不正确的做事方式。对事情缺少必要的区分和认识。

 

二、要认清事情的缓急,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分清缓急是容易理解的,但是实际上,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单单讨论一件事,那是没有缓急之分的,只有放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分析和比较。比如,做科研,其主要目标在于创新,那么与创新无关,甚至抵触的事情则归为缓事,而与创新紧密相关的事情则是急事和要事,则需要殚精竭虑,慎思谨行。比如,生活琐事,衣着等对于创新是基本无关的,那就不要花太多的精力,日常杂物,行政事务,有一些可能是必须的,但是大多数都不是很重要的,就可以归到缓事上。而读书提高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能力等事情看似飘渺,但是反而是急事,需要天天加紧执行。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即是这个道理。天天在心里想着自己的目标,就好像自己有了一把尺子,每一件事情就用这把尺子去量,结果就容易得到,而不至于糊里糊涂。

 

三、缓事急做不等于不做。很多事情虽然是小事,但是不是说就可以不做,而是要处理的简单点,不要费太大的心思。这就要求我们养成快速处理杂务的习惯,尽可能的用本能去处理杂事,而不是要思考后再处理,尽量避免在杂事上思考。当然对于高明之士来说,俯仰皆为学问,不在此讨论范围。对于大多数平凡的我们来说,用最小的代价处理杂务是非常必要的。

 

四、急事缓做意味着恒心和毅力。缓做不是形式,而是心态。好比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道理相似。对于和我们的目标紧密相关的事情,首先心理上就不能着急。前几天看到印度经典《薄伽梵歌》中强调:行动,但不执著于结果。这个心态就可以作为对于急事处理的指导。比如我们作为研究生的话,提高自己的独立科研能力是中心,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就有许多事情需要做好,但是几乎所有这些事情也都不会是一天就能完成。很多学生梦想一夜就能毕业那是不现实的。成长的过程永远都是个化蝶的过程,谁都替代不了,谁也跨越不了。那就只能根据自己的条件,扎扎实实的一步一步走下去,需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否则,即便想缓,也可能缓不来。

 

五、缓事急事是互相转化的。事情是不断在变化,轻重缓急也是在转化的。可能在此时,一件事是缓事,而换成彼时,就可能变成急事。还有一句话有意思,也是李叔同说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而对于开拓和收敛,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做事也是,根据当前的形式来选择风格是非常重要的。有人一味的开拓,不懂得有张有弛,会不能持久,所谓刚而不久。如果处处收敛,也是固步自封,不能充分发挥自我,浪费生命。这些用王阳明的话说,做事方法存乎一心,运用之妙全在一念之间。

 

我原来是个急性子,近来读了不少修养的书,也改了很多。但是对于怎么做事还不能很明白,即便上述道理都能想到,但是如果没有养成好的习惯,一样不能处理好缓事和急事。人的一生都是在各种事情的夹缝中找到自己的路。当然我们也希望自己犹如坦克,遇山开山,但实际上很少有能力做到。还是用点巧劲,事情分清缓急,用不同的方法应对。当然要做到这点,认识的提高是根本的解决方法。不断地积累好习惯就能让自己更轻松,做事的效果似乎也更好。

 

silong.peng@ia.ac.cn

2012.03.0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542740.html

上一篇:科研人生:智慧,还是智慧
下一篇:科研:用正念思考
收藏 IP: 159.226.21.*| 热度|

35 赵凤光 吕喆 谢鑫 张波 蒋继平 许培扬 武夷山 庄世宇 王加升 施泽明 鲍海飞 褚海亮 丁大勇 李威龙 熊伟 李双双 傅云义 黄继红 方琳浩 陆俊茜 张文增 刘晓峰 孙学军 杨晓慧 郭春雨 王继慧 wiseflower caicaiwujie fqk6166 yunmu moonoom rol2011 mbb ahsys adinaliu

发表评论 评论 (5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