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changZ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changZhang

博文

[转载]西班牙和葡萄牙第一次瓜分世界

已有 3265 次阅读 2019-4-6 08:3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地理大发现】教皇子午线——西班牙和葡萄牙第一次瓜分世界殖民地

 (2019-01-22 21:42:0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968962a70102yph9.html


转载

标签: 

教皇子午线位置图

 

第一次瓜分世界殖民地

 

新航路的开辟

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

 

西方殖民者的殖民侵略

分类: 地图看历史

【地理大发现】教皇子午线——西班牙和葡萄牙第一次瓜分世界殖民地
教皇子午线位置图

新航路开辟初期,葡萄牙捷足先登,发现了好望角及非洲大陆,葡萄牙人首航的丰厚收获引起了西班牙的嫉妒,双方在非洲首先展开角力。在海上,西班牙急起直追,后来,哥伦布从欧洲向西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双方对海洋发现的争夺更加激烈。

【地理大发现】教皇子午线——西班牙和葡萄牙第一次瓜分世界殖民地

新航路的开辟

西葡两国当时是西欧实力最强的两个大国,彼此忌惮对方,害怕对方与己争夺地盘。都想独占自己所发现的“新大陆”,独霸当地的资源和财富,并把其划归自己的领土。双方的矛盾在不断的加剧,大有暴发战争的危险。而根据欧洲的习俗,教皇有权力决定那些非基督教地区的归属。所以,西葡双方便答应教皇来调停两者的矛盾。

 【地理大发现】教皇子午线——西班牙和葡萄牙第一次瓜分世界殖民地

教皇亚历山大六世

14946月,经过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西班牙人)的协调,两国在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的托尔德西里亚斯小镇签订了一份旨在瓜分新世界的协议《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Treaty of Tordesillas)。协议规定两国将共同垄断欧洲之外的世界,并特别将今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约550公里)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即西经46°37'的经线)为两国的势力分界线:分界线以西归西班牙,以东归葡萄牙。西、葡两国分别于该年的72日和95日批准了该条约。这条分割线,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教皇子午线。大体是欧洲-非洲以东发现的土地归葡萄牙,以西发现的属西班牙。这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第一次瓜分地球。

 【地理大发现】教皇子午线——西班牙和葡萄牙第一次瓜分世界殖民地

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

但事情并未结束,由于两国并未停止探险与殖民。达·伽马为葡萄牙找到了通往东方印度的新航路,沿途为葡萄牙开拓了不少的海上疆土。美洲的发现和东方新航路的开辟使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上竞争暗潮汹涌。1500年葡萄牙探险家佩德罗·卡布拉尔意外越过子午线,发现了南美的巴西,接着,1512年又在太平洋发现了极有经济价值的香料群岛摩鹿加(今印度尼西亚境内),这更引起了西班牙的垂涎。1521年代表西班牙的探险家麦哲伦沿当年哥伦布的向西航线作环球航行,也在摩鹿加登陆,与葡萄牙人在这里遭遇。佩德罗·卡布拉尔的违规和麦哲伦的到达使葡西的海上争夺更加白热化,在菲律宾,西、葡两家用刀剑争夺香料群岛的所有权;在欧洲,这两家则用纸笔来解决这个问题,经过马拉松的谈判,两国于1529年达成了《萨拉戈条约》(Treaty of Saragossa),最终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处划出一条线,作为东半球的分界线。西班牙退出摩鹿加群岛,葡萄牙则给予西班牙巨额补偿。而太平洋分界线以西的菲律宾则继续被西班牙统治,因此西班牙在亚洲拥有了菲律宾和巴西以外的美洲。葡萄牙的殖民地则遍布非洲、巴西、以及环大西洋、印度洋航线的岛屿,这种秩序大约维持了半个世纪。

 【地理大发现】教皇子午线——西班牙和葡萄牙第一次瓜分世界殖民地

西方殖民者的殖民侵略

随着新大国的崛起,荷兰、法国、英国先后加入殖民地的掠夺行列,固有的现状被打破。日渐衰落的老牌殖民帝国葡萄牙、西班牙力不从心地纷纷败阵,领地不断被蚕食,伴着英国的后来居上,各国众多领地成为“米字旗”下的盘中餐,大部被英国一一收入囊中,大国首次安排世界格局的教皇子午线终于寿终正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59-1171708.html

上一篇:[转载]Arctic Sea Ice Just Set Another Record Low—In Winter
下一篇:[转载]“刚刚体”和“震惊体”
收藏 IP: 111.14.2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