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我们”是“大家”的意义,并非就是你和我。至少笔者自认比“公知”差得远,就像比“学者”差得远一样】
这是从伦敦奥运开幕式引起的话题。
现在“公知”多起来了。但是基本上还是“初级阶段”。现在的中国社会就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所以不奇怪。但是并不能满足于“初级阶段”。还要“developing”,最后达到“developed”。
什么是“发达”的(developed)的“公知”呢?
第一就是独立性。首先表现在独立思考,而不是为“普世”或者“一致”做背书。其实“普世”和“一致”是一致的:都是只要一种声音。而在“普世”和“一致”之间有着丰富多彩的不同思想。再其实——即使是“普世”,也是推崇“一人一票”的——因为他们也知道其实没有什么“普世”,人人想的都不一样;而即使是“一致”,也是提倡“和谐社会”的,“谐”波就是有很多不同频率的Fourier分量,“谐”就是“皆言”——大家都说话,因为每个人说的话都不一样。
第二就是一致性。此一致非彼“一致”。这里的一致性就是自己和自己要一致,而不是要求别人和你一致。简单说就是理论要自洽,做事要一致。不能因为你喜欢A不喜欢B,所以A的非“普世”你就觉得很好,B的非“普世”你就觉得很糟糕。科学上的理论模型最重要的是本身要自洽,不能自相矛盾。社会科学如果也想成为科学,这一条是少不了的。
第三就是包容性。考虑到第一条,即没有什么“普世”和“一致”,就要能容忍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意见。意见不合就拔脚相向或者拔拳相向,那最多算街头老大。
先想这么几条,大家补充:)
P.S.:
写完再看,突然觉得这篇叫“我们如何做教授”也不错——第一,这个“我们”就说得比较“顺”、有“底气”;第二,大学里的教授们,一个重要的功能应该就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百家争鸣,所以无论从专业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的角度看,独立思考、理论自洽、包容他见对一个教授来说都是最基本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46-596963.html
上一篇:
【围脖】另类的伦敦奥运开幕式下一篇:
【围脖】夜来风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