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胜利的编辑之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nsl Email: silei10@sina.com

博文

科技写作漫谈 (82):写作与发表中应注意的道德规范

已有 7855 次阅读 2012-2-5 08:55 |个人分类:科技写作|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科技, normal, 写作, white

l        抄袭与剽窃

典型的抄袭剽窃相对较为少见, 更为常见的是作者涉嫌故意回避引用重要甚至启示性的文献. 鉴于此, 很多论文写作指南或学术道德规范中对参考文献的选择与引用均有严格而明确的要求. 例如, 美国化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在其修订的作者的道德责任中明确指出: “作者有履行检索并引用密切相关的原始论著的责任” (An author is obligated to perform a literature search to find, and then cite, the original publications that describe closely related work. P13). 因此, 作者没有任何理由辩解因为未看到某篇最相关的文献, 所以没有引用. 那种认为只要不是故意漏引就没有责任的、掩耳盗铃式的做法, 在学术界是不被接受的. 实际上, 一旦有引证行为严重失妥的现象出现, 不仅论文的作者会受到同行的谴责, 刊载论文的期刊一般也需要发布失察的致歉声明.

为规避抄袭剽窃的陷阱, 在写作中一定要避免无意或有意的剽窃行为, : 引述他人思想、数据或论述而不注明出处.

在论文写作中, 如果大篇幅地模仿或借用他人的论文表达方式, 即使注明引文, 在国际科学界也是不被容忍的. 例如, 2007Nature曾报道来自土耳其4所大学15位作者的约70篇论文卷入集体抄袭丑闻. 尽管被指控抄袭的作者解释我们仅仅是借用了更好的英语, 但这些涉嫌的论文还是全部从arXiv中剔除了.

l        数据造假

数据造假是指编造、篡改研究结果、实验数据或引用的文献资料, 故意选择性地忽略实验结果, 等等. 近年来屡屡有国际性科技期刊发表有关数据造假的声明, 其中有相当大比例涉及中国作者, 这难免会导致某些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人对中国学者的科研态度和学术严谨性产生怀疑, 进而对源于我国的投稿存在歧视偏见”, 审稿显得过于苛刻.

下面这封信(节选)T.E.A.教授致信W刊的M主编, 揭露我国D作者的学术欺诈情况, 其中涉及论文剽窃、数据造假、署名不当等多种性质极为恶劣的学术欺诈行为.

M主编: 

我非常惊讶地发现D在贵刊发表的文章……存在严重问题. 作为作者, 我对这篇文章的发表毫不知情. 我不认识这些作者, 该文作者之一的Hopkins JV似乎是捏造的. 更恶劣的是, 文章的内容几乎是全盘抄袭曾在我实验室工作过的L博士已发表的论文…… 而且, 该文明显地存在伪造数据的情况: 5完全是断章取义地抄袭L文的图6和图7, 3和图7是用计算机软件剪贴不同的凝胶拼凑而成的……因为文中的一些数据明显是伪造的, 我有理由怀疑整篇文章的真实性……

以下为D作者的道歉信.

T.E.A.教授:

我不知道如何开始写这封信, 但我必须面对它. 我能够想象到因为我的不可接受的行为让您感到愤怒和失望. 我对我所做的蠢事感到非常抱歉……我已经给W刊去信要求撤下那篇文章. 这种愚蠢的事从未在我40年的生命里发生过……这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 但是现在, 除了道歉和遗憾, 我真不知道其他我还能做什么. 再一次为我所做的向您道歉.

l        一稿多投与重复发表

典型的相同研究成果的重复发表相对较少, 更常见的是处于正常发表与一稿多发之间的灰色地带的重复发表或零碎发表(“香肠论文”). 通常可以由对以下问题的回答来判断是否重复发表: (1) 用一篇论文更具有信息量, 且比多篇文章更为关联和完整; (2) 可以在同一篇论文中表达所有必要的信息而无需增加篇幅; (3) 用多篇论文发表可能会降低研究成果的重要性; (4) 用多篇论文发表时, 读者可能阅读其中某一篇论文即已足够.

如果一稿多投行为事实上已经发生(即文章已经发表), 相关的期刊有可能会采取以下制裁或处罚措施: (1) 在一定期限内拒绝一稿多投作者向该刊继续投稿; (2) 在刊物上刊登关于该作者一稿多投的声明, 并列入目次页, 以便被检索系统(如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收录, 供同行检索; (3) 可能在某特定专业群体的刊物中对一稿多投的行为进行通报; (4) 可能通知作者所在单位.

如果将一个完整成果拆分为多篇香肠论文投稿和发表, 不仅不利于论文获得应有的影响, 而且有可能在评审过程中被审稿人发现并予以拒绝. 例如:

……在此之前, 我曾为《´´学报》审过一篇内容相近、由同一作者完成的论文, 经仔细对比, 两篇论文之间的雷同之处(从文字表述到结论)很多, ……所不同的只是, 作者在一系列的观测数据中使用了2-3月间的数据作为《´´学报》论文的材料, 而用5-6月的材料用于本文. 因此, 这是一种典型的写作香肠论文的实例, 这在年轻学者中尤其不应提倡. “香肠论文的特点是只使用一系列观测中的部分数据, 进行相似内容的复制, 因而通常缺乏创新性. 由于作者的第一篇论文将在《´´学报》发表, 因此本文不宜再在贵刊发表. 当然, 如果作者能结合《´´学报》的待刊论文对所获全部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在此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 则本人愿意担任新写论文的审稿人.

摘编自《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任胜利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11年第2)

相关阅读:



学术不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899-534402.html

上一篇:科技写作漫谈 (81):论文的选题与论证
下一篇:科技写作漫谈 (83):图表制作的四项基本原则
收藏 IP: 114.247.10.*| 热度|

15 许培扬 吕洪波 杨晓虹 王启云 张红光 朱志敏 柳东阳 王晓峰 许浚远 苏德辰 张宇宁 岳金星 徐耀 曹建军 孟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6: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