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与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nxiang 本博客的主要内容为学术出版,数字出版,和开放获取。

博文

漫谈电子书的商业模式

已有 6003 次阅读 2010-1-19 19:23 |个人分类:数字出版|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学术期刊, 电子书, 数字出版, 电子出版, 商业模式

数字出版最简单、最直接的模式就是ebook,也就是电子书,而从商业创新的角度来讲,最变化多端的也是电子书模式。电子书模式的基本要素是DRM (数字版权管理系统),发布平台,与收费模式。如果把ebook简单地理解为将纸质图书的内容数字化,然后放到网络上,那就“很傻很天真”了!同样,ebook 模式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可检索、可引用、可个性化重组的数字化内容模式。

在国外,成型的电子书模式主要有三类:第一种是大型出版集团搞的电子书项目,目标客户群是各类图书馆,将过去2年多以前的图书,以及非畅销书,制作成电子书,可以在图书馆的终端上浏览,收费模式也千差万别,有按照时间收费,按照点击次数收费,打印收费,拷贝收费,等等;甚至,一度还出现过,只允许一个读者在线阅读的独占式电子书浏览模式,以此来削减内容的进入,减少对实体书销售的影响。第二种,是由数字内容整合商,来整合不同的出版社的图书内容,这些电子书模式的主要客户也是图书馆,不过,他们的内容往往偏向于某一个领域,在某一个专业出版领域做得非常专业,图书的选择上非常见功力。第三种,目前而言,不具有可复制性,那就是亚马逊的Kindle模式,借助独一无二的在线购书群体和出版商资源,以及相对低廉的内容价格——当然,前提是国外版权受到严格保护的法律环境——造就了这一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同时获取盈利的、排他性的电子书商业模式。iphone虽然也有广大的用户群,但是它没有出版商的内容资源,所以,短时间内,难以撼动Kindle的地位。

我们回到国内,现在国内的电子书商业模式也已经达到了“数据库”级别,也就是国内所说的“数字图书馆", 比较有代表性的像,超星,方正,读吧,中文在线等等。而其主要客户群,除了读吧之外,也是机构客户,比如大中小学的图书馆,政府机关与科研院所等等,这些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只有读吧模式定位于广大消费者和大众畅销书,这一模式能否最终成功地从中国消费者口袋里掏出足够的收入,还是一个疑问。我们说过,电子书模式的特点,或者说主要竞争优势在于规模化与可检索性。相对于国外的电子书模式,在规模上,可以说,我国的ebook提供商远远超过国外同行。一方面,这是中国特色。另一方面,超星等数字图书馆的运营早期,一直处于”蓝海“市场,所以,他们能够以较低廉的价格,购买到数百万图书的版权,从而形成国外同行无法比及的规模效应——那里的版权操作更为规范成熟,数字整合服务的竞争也更为激烈。不过,在可检索性与内容定制方面,国内几大电子书运营商的功夫显然有些欠缺,虽然超星也推出了全文检索,但是,搜索的精度以及高级搜索的设置,个性化定制等技术环节还有待提高。而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个性化打包服务,从而增加附加值,这方面,还看不到很成功的案例。

从今年开始,电子书模式的一大新趋势就是移动阅读,一方面与联通移动联姻,借助手机付费形成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与汉王等电子阅读器合作,形成硬件与内容的整合。当然,由于图书内容是非独占授权,移动联通或者汉王都可以直接向出版社购买版权,所以,留给各大电子书运营商的利润空间并不大。另外,电子书运营商参与移动阅读的另一个不利因素是,移动阅读的内容往往都是流行的、热门的畅销书,而不是长尾的,小众的图书,这些是国内的电子书运营商的内容储备中所欠缺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3928-288728.html

上一篇:《阿凡达》先睹为快:无可挑剔的大师诚意之作
下一篇:黑色美学大师的童话:3D版《爱丽丝漫游奇境》
收藏 IP: .*| 热度|

3 郭新磊 王启云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