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再说北京人进PQ大学分数低的事情

已有 3896 次阅读 2014-6-29 08:33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高考, 大学, 升学

【立委按】镜子是皇城根脚下的人,他的辩护不可能给力。这件事,我非常同情理解那位愤怒的外地同学。考虑到外地,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教育条件和资源无法与京城比,非具有百倍的努力和异乎寻常的天资无法逼近名校分数线,而这些人不但不受到照顾,反而要面对人为拔高的门槛,骂一句无耻是可以想象的最温柔的反抗了。这就好比美国华裔社区对长春藤名校照顾不包括亚裔的少数族裔学生(照顾对象主要是黑人、墨西哥人和印第安土著后裔)的不满一样:可以理解他们想 diversify 的初衷,但这种深刻的不公平和种族歧视的感觉是挥之不去的(美国名校还不敢明目张胆搞配额,一切的种族考量或优惠都是打着多元化的旗号暗箱操作的)。前不久好像是《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引起热议的报道,提到一位属于照顾族裔的女孩子,同时被所有的顶级名校录取。她当然是优秀的,甚至是那个族裔的顶尖学生,可仔细看一下各项指标,无论GPA成绩,SAT等标准化高考分数,还是课外活动的成就,如果是亚裔,就根本不突出(综合可量化的指标还不如我女儿呢)。类似程度的华裔孩子就往往被长春藤拒之门外,换了一个肤色,立即成为香饽饽。重视教育的华裔社区对此普遍感觉不公平,但也无奈。孩子就更茫然了,不是说不分肤色、不分种族人人机会平等么,他们从小在自由世界的美国被反复灌输反种族主义的教育,政治正确已经深入骨髓,直到遇到升学的现实,才第一次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愤懑之情可以想见。


再说北京人进PQ大学分数低的事情。

作者: mirror (*)
日期: 06/28/2014 18:57:23


针对《中国高考录取率 PK 英国录取率》的跟帖,写了一个帖子。
Quote
跟帖说:
我在读高中时,第一次听说北京上大学的分数线这么低,当时都不相信,是真的不相信那种,因为这太不公平,超出了我当时的理解范围,因为要比我们低一百分。後来才知道这竟然是真的。我是江苏考生,当年试卷跟北京都是全国卷。只能用无耻来形容。

镜某认为这里存在着一个思考的误区。“北京上大学的分数线这么低”只是结果,而非原因。因为在北京的各大学对各地区招生人数有配额,比如配给江苏的名额只有北京的10%的话,必然北京考生的录取分数就要低。

因此原因在于对各地配额的做法是否合适的,而不是别的什么。另外在选拔学生的技术层面上,即便是不用各地配额的做法,一个统考的分数也不能解决一流大学的录取“公平”的问题。因为统考的分数根本就拉不开档次,还需要有第二次考试。比如说报考清华的学生同时同地接受清华大学的考试。这样做任何人都不会有意见的。这个事情以前论证过,会增大考试的成本,结果还是对北京等发达地区有利。因为来京城考试的话,住店三天就要花费不少。如果采用了这类选拔方式,北京人愿意进PQ大学的人也会象外地人一样努力的。

配额的办法实际上就是分散风险,保证多样生源的一种做法。经济发达地区的配额多,固然有计划经济的影响,但也有些道理。如果要探讨的话,不应该是讲如何考试,而是应该讨论应该如何分配定额。大约配额的分配权不在大学一层吧?决定招生配额的权力在哪里呢?如何决定的呢?不要空谈“民主”、“参政”,应该对这样的具体事情好好了解一下才好。

不要总拿着考分来说事儿。镜某的考分早就不记得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807532.html

上一篇:我觉得我应该支持金大米和反射弧
下一篇:王老师教我们学英文的点滴回忆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6 蔡小宁 李宇斌 杨正瓴 翟自洋 文克玲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7: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