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早恋是亚裔家长强加给孩子的“罪名”

已有 5027 次阅读 2013-4-29 02:03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美国, 家长, 孩子, 早恋, ABC

想起前些时候硅谷回音少年讲演团谈到所谓早恋的话题,ABC 们的回答很直接,根本不存在什么“早”恋。这一切都是自然的(it just happens),就像春天来了,花儿需要开放一样。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抛开婚恋世俗的种种(譬如门当户对,经济条件等等),谈一场校园恋爱,是一种纯美的人生体验。


静下心来想一想,比较东方文化的社交压抑(男女界限)和禁忌(授受不亲),西方文化鼓励社交和恋爱的传统更富有人情味。而直到如今,我们一提恋爱和对象,马上就想到了结婚和家庭。孩子们的回答是:


We date for fun and experience.  (我们谈恋爱,为的是乐趣和体验。)

You dated only for marriage.  (你们谈恋爱,只是为了结婚。)


不仅是代沟,这是两种文化的冲突。孩子们告诉我们,有的家长很蛮横,就是绝对禁止所谓早恋。其实呢,没用,不过是转入了地下而已。这种事,强压是无效的。父母和子女还是要多沟通、协商和妥协,达成某种协议,订立一些规矩,譬如无特别理由(譬如 prom),夜里11点之前必须回家。再如,谈恋爱原则上不应该影响学习,成绩如果突然下降,孩子对父母应该有一个改进的计划等。不要在中学阶段发生关系,更要严防怀孕。


孩子们做过调查,美国中学生谈恋爱非常普遍,不谈的是少数。恋爱维持的时间平均不到半年,短的几个小时就宣布告吹,长的也有一年以上。谈不上对恋爱不认真不严肃 ,这是孩子们的学习过程。谈也好,吹也好,兴奋也好,伤心也好,这些都是少男少女成长的题中应有之义。反而那些从没谈恋爱,总把自己包裹起来的中学生可能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说到中学生为什么谈恋爱,硅谷回音少年讲演团也做了调查。除了情窦初开 it just happens 以外,细细分析,有如下导因。首先就是,少年生长发育期对异性的自然兴趣,可以归结为荷尔蒙分泌,这是丘比特之箭的生物基础。再有就是现代媒体性文化泛滥的影响,包括影视小说,所有涉及中学生题材的作品,男生女生之间的朦胧情感和恋爱是永远的主题。Peer pressure 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谈了恋爱的人在 Facebook 上的各种照片以及招来的种种羡慕祝贺,对同学都是一种压力。身在那样的环境,要想赢得同学的接受和欢迎(gaining popularity),谈一场恋爱是一条钟南山捷径。最后还有课业与考学的巨大压力使得恋爱和上网一样,成为减压和逃避的一种方式。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思考是还是概念上的议论偏多。作为一个成长、发育的过程,这类思考的模式是必然要经过的。
作者: mirror (*)
日期: 04/28/2013 19:17:44


但是很多时候,对很多孩子们来说,思考模式就停留在了概 念的阶段,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其实撇开那些枯燥的概念,人们会发现,实质性的东西,是花费多少时间、多长的时期,达到一个什么样子的两性关系的阶段?肉体上的性体验,在什么阶段、以什么式样的方式发生才算合适?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但无奈的是,对于这个核心问题,家长一方是所谓的过来人,而孩子们的一方则是尚未过来人。因此,双方很难有合适的沟通方式。因为所谓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是需要有经验、体验的帮助才能够完成的。而这些个经验、体验,在人生过程中,很多时候是不可逆的。在这样的边界条件下,如何“管理”孩子们的早恋问题?这个大概是学校、社会乃至家长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国人的管理方法、洋人中世纪的管理方法都是属于人类的智慧。今天,大人们面临的是在今天这样的物质环境和媒体的影响下,如何规范孩子们的行为、行动。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美国的教育方式就是: 1 很早打破两性关系的神秘感;2 不断灌输避孕知识
作者: 立委 (*)
日期: 04/28/2013 20:05:43


早到什么程度呢?好象是初一就开始,每年有性教育,多数孩子的反应都是 disgusting

但是经不起反复的灌输,至少神秘感是打破了。


再就是各种避孕知识和示范,孩子的反应也是 disgusting


美国的教育是 assume 恋爱一定导致性关系,无论怎样防范,也就是迟早的事。关键的关键不要早孕,于是有了花样翻新的避孕教育。美国的统计数据听说是,约 2/3 中学生恋爱中有性关系。


亚洲家长对此的反应不一。一般认为,中学阶段可以有恋爱,但不能有性关系。至于到了大学阶段,多数家长也就认可了,其实也是山高皇帝远,无法控制了。恋爱和同居在大学阶段被认可,并不等于这种关系导致婚姻。其实是多数都不能维持到谈婚论嫁的年龄(25-30)。


无论中学还是大学阶段,家长最担心的有二:一是不要怀孕,心理生理的后果太大;二是不要遇到坏人,或者一根筋的人。怕自己的孩子承担不了所带来的伤害。


这些道理可以跟孩子们说,他们早熟,又有互联网的各路信息渠道,什么话题都难不倒他们。只要讲道理,告诉他们不要做愚蠢的事情,他们通常可以接受。但是观念上的接受,与实际行动中的照办,还不是一回事。可是,作为家长也只能如此了。很多时候是走一步算一步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684961.html

上一篇:镜某看出了方博士的无知
下一篇:【成长花絮:Prom 可以算是美国文化中的成人礼了】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10 张雪峰 曹聪 刘全慧 杨正瓴 陆俊茜 朱志敏 赵美娣 徐晓 李宇斌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