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碾、磨、舂及其它

已有 4203 次阅读 2012-2-20 09:01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立委按】镜兄这一篇通俗晓白,very flowing,可以做范文。但有严重代笔嫌疑。不是说镜子写不出本文的内容,而是说其行文:太通俗、太 anti-mirror了。应该查查他有没有擅长写字的温莎小蜜。

碾、磨、舂及其它。
作者: mirror (*)
日期: 02/19/2012 10:40:57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已经是过去了的时代的说法。饱食的时代里,这些都不是问题了。新的问题是人们 不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因为城里人吃的都是成品粮。

小麦为什么要磨成粉吃?米为什么就要整粒地吃呢?这才是新时代里的问题。

麦子、稻子收上来后,首先是要把果实部分与穗儿分离。这个过程一般称为“脱粒(谷)”。脱粒后,果实外边依旧有个硬皮儿,相当于花生的壳的部分。除去这层硬壳需要使用碾子这样的工具。通过碾子对麦粒的挤压,达到剥离麦粒与外壳的效果。分离后的麦粒,相当于带红皮的花生。这个时候的麦子、稻米是个“生命体”,依然可以发芽。

当然可以直接食用麦子、稻米。人类在最开始,也是这样做的。但是根据孔子“食不厌精”的思想,人们还是要对麦子、稻米做精加工后才食用。对稻米,除去硬外壳的叫糙米,相对于进一步除去了皮层和胚芽的精(白)米。除去了皮层和胚芽的稻米一般被称为大米,是人们做米饭用的原料。这虽然是人们都知道的常识,码起字来也挺麻烦的。

虽然也有米粉这样的加工产品,为什么大都是直接吃米饭(粒),而不是象小麦那样,主要是食用加工后的面粉呢?为什么一般只用小麦粉做面包,而不能用米粉做呢?这些在今天都可以有所谓的“科学解释”。但是,人类吃面粉、食大米的文化早在科学成立之前就形成了。如果承认这个说法,那么距离承认中医也就不太远了。人们在不知道什么叫做“科学解释”的时代里,就形成了合理的饮食文化。

所谓美食,是说除去小麦、稻米的皮层和胚芽这些“粗糙”的部分。当然饱食时代的今天,又讲究吃粗食了。除去皮层和胚芽这些“粗糙”的部分后,小麦的“淀粉”不结实、会破碎,而稻米的“淀粉”颗粒则比较结实,保持着完整的形态。既然如此,对大米就整粒地吃,对小麦,就破碎到底——制成面粉。这就是人类的选择。

碾子是用来做粗活的。磨面这样的细活需要用磨(盘)。是通过摩擦和挤压实现对颗粒的粉碎。今天家里,有磨咖啡豆的,有胡椒的。讲究吃的家里,也许有磨岩盐的

面粉,是通过粉碎麦粒后得到的。小麦的皮层比较结实,不容易被粉碎通过过筛(箩)可以把麸子与面粉分开。出粉率是说麸子与面粉的量。过去城里人吃的“标准粉”是85%的出粉率,农民则是吃“富强粉”,在麦收的季节。这倒不是因为农民能“高消费”,而是因为设备不高级,磨不出来那么多的“粉”出来【编按:富强粉蒸出来的馒头要比普通面粉蒸的不知要好吃多少倍。记得小时候在官家粮站买富强粉要特别的票,配给很少,倒是有时有农民朋友把自家磨出来的富强粉送过来。】。不加水是因为小麦里有面筋,加水就成了“和泥”了。鉴于前边所说的米粒的特性,加水磨米的道理就容易理解了。这也是不常见用米粉做面包的缘由。

对麦子,直接粉碎,然后把结实的表皮分离出来就是了。但是对不结实的稻米的皮层,就要采取其他的加工技术。舂米就是获得精米的一类“技术”。舂米是靠米粒之间的相互摩擦,除去糙米的表皮。因为目的是为了“制造摩擦”,所以舂米的工具没有必要用石头来做,有个木头棒就可以了。米粒与麸子的分离也不用箩、筛,用风力、重力就可以了。

不常见用米粉做面包并不是说没有米粉做的面包。日本人有好事之徒研究使用米粉做面包,获得了成功。技术关键是要添加些面筋作用的原料。靠面包能有些大米饭的味道,这也算是一种“创新”了吧。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539327.html

上一篇:【老爸:毛时代的送医下乡制度】
下一篇:何老师“拆北京城墙”类的思考,未能“与时俱进”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6 吕喆 张玉秀 杨月琴 吴吉良 zhanghuatian hangzho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