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语文教育的误区

已有 2363 次阅读 2011-7-17 07:30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说明文, 作文 教学

立委按:镜兄的见地成一家之言。的确,我们从小的作文教学对应用文比较轻视,也太过枯燥,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话说回来,如果语文教育围绕应用文为中心,我不知道会不会烦死。在中学的时候,立委的作文也常被老师选为范文,不过所选的都是叙事抒情类的散文,《记采茶劳动》之类。后期的作文,主要是革命大批判的檄文杂文类,因为文风的嬉笑怒骂而名噪一时。回头看,都是跛脚的教育。文革后第一届77级高考,立委就砸在作文上,这一砸就从理工发配到了文科,如果当年作文发挥正常,这个世界就会多出一名医生,而不是电脑语言学家。直到念硕士博士,怎样把文字写得简洁明了,一直是处于乱闯的状态,走过不少弯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常有,没少受导师的批评。来美国以后为了申请科研基金,才被逼潜心琢磨应用性作文,似乎有了一些长进。也许如果当年语文教学不同,路会更顺当一些。镜兄说的另一点,我也极赞成。大体是,文学类的文字,训练是没有什么用的,主要是靠天才和悟性,是不是那块材料。有的人下笔如有神,有的人作文却干巴巴的。没办法。


“愿为启蒙祖国的语言而努力”却是语文教育的误区。 (100448)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ly 26, 2007 11:03AM 

要十几岁的孩子作文写“抒情”、写散文、写论说文,实在是不得要领。这类文章让能写的人去写就是了,不必逼着写不出来的人去写。 

语文教育的核心是忠实表达自己的意图,准确理解别人所表达的意图。因为人生95%的事儿不外呼是如此。因此,要求学生会做说明文,围绕这个做语文教育就可以了。文字、表现等等的,不过是些个技巧罢了。 

最不得要领的就是让孩子们写感想了。三四十岁的老师读几十篇十几岁孩子写的“感想”而能够不“发疯”,简直就是奇迹了。写说明文是个具体的事儿,比写感想要实在得多。一年20篇,六年下来,120篇,素质教育也就出来了。其余的工作就是让学生理解别人是如何说明事情的就可以了。 

音乐教育上,只是要求会唱歌,识谱、知道乐理、会欣赏音乐就可以了。没有人要求学生会作曲。不知为什么同样的道理到了语文教育那里就“跑调”。很明显,写“抒情”、写散文、写论说文等等的,就是相当于音乐里的作曲的档次。那是属于有天份的人的事儿。 

镜某学做“说明文”的题目是《回家的路》。要求就是告诉老师如何能够走到自己家。题目不难,但训练学生能写好不易。一百篇作文,可以覆盖很多的题目,比如如何炒菜,如何作酒;月亮的运动,学校一年“流水账”,都可以。 

引用:
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

就不是合格的说明文。如何就是“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了呢?如何能够“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呢?作者真的是看到了“一地黄亮亮金灿灿”麦茬了么? 

按说明文的立场,需要讲清楚机器有多么大,多少台。从麦子的什么位置割,进去的是什么?出来的又是些什么?麦粒是直接装袋?还是有随行的车?麦秸如何处理?是粉碎吐出还是扎捆抛出?如果是将麦秸粉碎吐出,那么就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秸,而不是“麦茬”了。如果是捆扎麦秸,那么“一地黄亮亮金灿灿”景象也就看不到了。 

引用:
散发着湿润的草香
?真的是如此么?割麦子与割草居然成了一个味道了。简直是“岂有此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65522.html

上一篇:谈城乡的医改
下一篇:“坐月子”和“经期性生活”的问题,不值得论了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3 吴吉良 汪梦雅 赵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18: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