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科学研究中的常规和非常规

已有 4415 次阅读 2011-3-26 19:33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物理, 炸药奖, 常规, 非常规, 沈志勋

沈志勋得炸药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他一不作材料,二不搞理论。
作者: mirror (*)
日期: 03/25/2011 08:02:57

所谓的“原创性”不足。 倒不是因为他个人的能力如何,而是在于超导这个行业和光电子谱这个大众化了的实验手法。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改进与创新还是有区别。镜某以为沈老师的是改进,而非创新。
作者: mirror (*)
日期: 03/25/2011 08:30:38

从0到1与从1到1.2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沈老师可以把已经知道的诸多超导 材料的光电子谱解释得头头是道。问题是这些“解释”对发现新材料没有什么指导的意义。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常规武器”,角度分辨、自旋分辨、能量分辨如今都可以作到。
作者: mirror (*)
日期: 03/25/2011 08:39:25

因为是常规的,所以要重视。因为它可以为众多的人服务。

----------
就“是”论事儿,就 “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全世界只有几台的时候,就是非常规。
如果是加自旋分辨,是非常规。仅仅是角分辨,太常规了。
作者: mirror (*)
日期: 03/25/2011 09:42:50

如果说有不同,沈老师的能量分辨可能是高些。

非常规的另一个特色是要大些。比如靠光电子谱得炸药奖的 Siegbahn,那个时代的他作得谱仪就很大了。

领先十年算是个评价标准了。从前沿到日常的时间差大约是这个量级。当然有些特异点,比如高温超导的时候,前沿和日常是同时进行的。但是这个事例是材料,不是方法论、仪器。CT,MRI等都是经过了从非日常到日常的滞后过程。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只有一台的时候,很难说好坏。因为有更多的情形是从1到0。
作者: mirror (*)
日期: 03/25/2011 18:12:10

过些年就消失了。因此单是数量不形。有很多年 了,不死不活的生存着,这是个非常规的判据。用户的多寡。多了就是常规了。当然也要有个过程,比如说10年、20年。还有些“中国特色”的做法:买来不是“用”着,而是“供”着。把个常规的东西弄成非常规。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吴老太当年验证宇称不守恒的实验时用的低温设备,当初是非常规,
作者: mirror (*)
日期: 03/25/2011 18:49:01

在今天也应该算是非常规的技术。因为要用到He3。那类仪器当时世界上就一台到几台。如今能多些。但是北大最近才有。对比用 He4,显然He3就是“非常规”的了。

从这样的环境条件看,“常规”和“非常规”比较好区别。结构解析中的重元素置换法在当初也是非常规的。但是到今天就是常规的做法了,不置换,天然结构反而是“非常规”了。

商业化的设备一般是常规。因为有多数的用户,商家才有利益,才去造。商业化的设备上加个东西属于“改良”、“改进”。这类事情应该是绝大多数,从历史的观点看。

GPS也是个从非常规到常规的好事例了。这些都是作大了的事例。消失了的东西就很多了。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分析、辨认的方法,基本上都是要淘汰、已经被淘汰了的东西了。需要有这样革命。

检测重力波的设备、技术,都应该说是非常规的,是一种极限状态下的东西。因此一种或几种极限状态下的实验或实验设备,可以说是非常规的。这个“极限”是说物理上的破坏。非破坏的可以重复使用的往往是常规的,而破坏性的、一次报废的就是非常规了。地下核实验也许是典型的“非常规”的实验了。一个实验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摧毁了。

实例应该还有很多。不同的视点会带来不同的事例。也许在军备行里,常规和非常规的区别更明显。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26599.html

上一篇:数学与物理世界是什么关系?这是曹老师的提问。
下一篇:最让人困惑的“十万分之一”,应吕老师的理解。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3 徐耀 许培扬 黄晓磊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5: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