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mirror - 如此“批”中医中药的思维还是省省吧

已有 3275 次阅读 2010-3-4 14:32 |个人分类:镜子医疗卫生专栏|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中医, 中药

如此“批”中医中药的思维还是省省吧。应楚河。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mirror 于 2005-7-07, 13:09:28: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在根本上是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而不是因为别的。疗效鉴定的方法中,随机、双盲、对照也不是唯一的方法。

这里需要强调一个“非常识”:延长人寿命的重要因子并不是所谓的“现代医学”的发达。楚河先生所崇拜的“现代医学”的最拿手好戏是诊断--查出病来,治病得另论。

延长寿命的第一因子是卫生和营养的改善,其次是发现抗生素后对感染症的控制。这里面基本没有医学(=诊断)什么事儿。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才能把中、西医的事儿摆平。

还有需要订正的是:中医与跳大神是一家,没有中医比巫师治病更高的保证。

医学上不能拿感冒来说事儿。这是个“常识”。现代的医学可以控制体温、流鼻涕、头疼。但是还是治不了个“感冒”。

中医中药区分很有必要,也是个智慧。相对西药,至少中药是低成本。“麻黄本身说不上是中药还是西药,按中医的理论去运用麻黄时它就成了中药;用西医体系的理论运用它时,它就是西药了”是个似是而非的认识。作为植物的麻黄,只是药用植物,加工之后才是药材。“西药”则是提纯(合成)出来的麻黄素。因此,用鸦片止疼是“中医”、“中药”,用吗啡就是“西医”“西药”了。

西医西药的“主战场”与中医中药并不冲突,也没有什么根本的利害关系。以诊断见长的现代医学到了治疗的阶段,很多也是无能为力。这时,连蒙医藏医也都可以与中医洋医扯平,谁也不比谁更“科学”。

因此,告诉楚先生:可以骂人家丑。但是也得照镜子看看自己的模样。

回答: 镜兄糊涂了,医学怎么会等于诊断? 由 蓝隼 于 2005-7-07, 15:42:43:
做两者之间的比较时,“公平”是个要紧的因素。
拿近代的科学的方方面面来与中医比本身,就有些不公平。只有抽出些相关的领域来比较。

公共卫生和营养不是“也很重要”,而是第一因子。其实,不必什么统计数字,就可“分析”出来这两个因子。对于一个生物群而言,粮食等食品的重要性远远高于药品;个体的密度高时,“卫生状况”比“医疗条件”更重要。

与其讲“控制”,不如讲“管好”,应原是流民。

果然是来自“医疗现场”,流民医生对“中医”、“西医”的认识很不错。好就好在没有乱用“科学”说事儿。

人在绝望的时候,哪怕是个稻草,也有“功效”。更何况“中医”毕竟比稻草强些。没有理由以“科学”的名义不让病人、或者家属抓这个“稻草”。比如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针剂一天3千块还不保能好。这种情况下如何能不让人家请“中医”?如何能讲这不“科学”?一天3千的洋药就“科学”?只能是“迁就”请中医的意见,然后是“听天由命”。

现代医学走没走入末路?要看怎么说了,不单纯是“国粹派”的无耻。如何对待死,洋人们已经开始反省了,而国人还没有。医院、医生与死者和家属,都没有能考虑到如何更合理地“处理”死。只有医院、医生正视了这个死,处理好了这个“死”,死者才能走得从容、坦然,各种骗子才没有可乘之机,现代医疗才能与“中医”比个优劣。一天4千块的医疗费,一大堆“说不准”。就冲这一点,讲“现代医疗走入了末路”一点也不是冤枉它。

回答: 现在的科研 由 qiubo 于 2005-7-08, 09:40:03:
没有“死”的问题,也就没有“末路”了
不可混淆的是:对任何科学上的一大堆说不清的东西,人们都可以“等”。但对于走上(在)人生最后路上的人,如何“等”?如何让医疗“配合”死亡的“主体”?这才是近代医疗所缺乏的另一面。没有这样的“精神”的一面,近代医疗就是个瘸腿的、并且有破坏性的“巨人”。

Comments (1)
子平02月 10th, 2009 at 3:31 pm

如果不把思考放在中医的存废上,确实会多出一些时间看看医院里下层人患者、家属的无奈。

医院也是国民人性的一个样板,冷漠、欺骗、虚伪。有几个中、西医会放过挣钱、甚至骗钱的机会?各显所能罢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99621.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mirror - 回答: “可重复性”的困惑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4: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