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mirror - 为什么有时候手会被纸划破?

已有 4747 次阅读 2010-3-3 15:31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为什么, 纸划破

ZT:mirror - 女人们优秀的地方 (1638 bytes) - 立委 2009-02-12

居然还有这样的“经典”么? (2666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February 12, 2009 07:24PM

最近到小松鼠那里去“忽悠”,至少没有被批斗。那些人是“酷爱”科学,都不好意思泼冷水。

但是有个不太好的倾向就是太倾向科学而少技术。“花腔”多而本质少。比如对题目

《为什么有时候手会被纸划破?》

本质:1)没有硬度绝对不成。软的东西无法”破坏”相对硬的东西。这个叫做“硬道理”。实例就是拿刀子去刻玻璃试试。2)刀具对被切物的相对运动时的状态。具体地说是吃刀量和刀具的相对速度。
说俗了,纸切(剌)手的原理与车床机加工的原理是等价的。这才是“物理”。不理解纸切(剌)手其实是对为什么刀具能切东西的现象不理解。不过是以为因为是刀,所以“当然”就能切东西罢了。

既然是与“机加工的原理是等价”,那么大学里的课程随便那来一个就可以应用了。可惜看不见这类文章。

另外一个原因是纸的结构。纸的结构不知是什么引子,镜某做过一个解说。现代印刷的用纸是要有填充剂的。所以近代的纸就比较沉。相比之下,线订书感觉很轻。因为线订书是传统纸,成分不过是碳水化合物的纤维。填充料是一些金属的氧化物,在干燥的条件下这些填充剂可以很“锋利”,硬度足以破坏金属的刀口。因此,铰头发的剪刀和裁缝的剪刀是不能铰纸的。铰了纸(不是传统的纸)刀口就锛了。

填充料本身有硬度。但是如果不是“划”,还是达不到切手的结果。对正面的压迫,肉可以变形逃避被切。用刀切面包就可以感觉出来这个效果了。但是“割”就不同了。刀口对肉的切向的相对运动速度比刀口对肉切入方向的速度要大很多。这就使被切的物件“来不及”逃、还没有察觉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被划破了。观察切面包的机器的运动,就可以看出这个“划”的效果来。

这两个都是来自“技术”的观点。能理解贝类作硬壳的道理更好,不能其实也没有什么。因为人们毕竟不会去用那种机制作贝壳。但是对有些技术问题,比如《为什么会有柴油发电、电力驱动的船?》的问题,居然没有人来回答。这种现象很不正常。

镜某以为,固然可以问“直接用柴油驱动船与它比较有什么优劣吗?”但是还是要给出一个意见来,哪怕是很幼稚的。不能满足在一般的观察上。

结论都有,因为这是个实在的问题。对一般人而言,难处在于如何根据一般的科学常识来论证这个事情。出力的控制是个思路。电控比机械要好。防水是个思路。螺旋桨可以直接连电机,电机可以吊在船体外边。省去舵,因为电机吊在船体外边时,直接转动电机方向就可以代替舵了。

根据这些思路,再补充些具体的事实就是答案了。那么接着问题就又来了:为什么以前轮船不这样设计?其间有什么根本性的技术革命发生么?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有网络的今天应该不是很困难的。

镜某以为,立委比其他人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不去具体地追究镜子言论中的“细节”,而是看思路,准备把它用到自己的人生实践中去。这是个“大”的读解法。大约这也是立委的一贯性:当初也一定是学雷锋的好学生。能读出些文章中具体细节的人也有。镜某也十分佩服这些人能读懂“镜文”,并且能给出个大致不谬的“鉴定”来。其他的,很可能是多数人,并不知道镜某在说些什么,因此就被归类为“镜忽悠”了。

真假“民科”的事例也有趣。镜某以为老彭是“有病”了。表现在这个方向已经很不错了。如果是怀疑有人迫害自己,或者是往家里拾垃圾,那就不可收拾了。

星湖原帖: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43502,4...

Comments (1)

子平02月 13th, 2009 at 8:04 pm   edit

《为什么有时候手会被纸划破?》

引用
[1)没有硬度绝对不成。]。

说上了一半。卖秤砣的高兴了,可以当成菜刀用了。如果知道牙齿要长成不同的形状,道理就在其中了。

Ha! How about that?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98843.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mirror - 回答: 人参治感冒兼谈批中医
收藏 IP: .*| 热度|

4 吕喆 高绪仁 侯振宇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06: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