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无“正能量(positive energy)”的狂销书《正能量》及无稽访谈

已有 6691 次阅读 2016-11-10 22:27 |个人分类:社会观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似未说过“正能量”(positive energy)的所谓第一教授怀斯曼被中国传媒封成“正能量”泰斗

   无“正能量(positive energy)”的《正能量》——怀斯曼《Rip It Up中文译本向壁虚构?

   凤凰视频“开卷八分钟 怀斯曼《正能量》”主持人梁文道:原来这本书根本不是讲的正能量!

       中文媒体的两则理查德·怀斯曼访谈疑是“关公战秦琼”式的“单相思”与“无稽之谈”

   有报道称,“正能量”在社会上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 Wiseman)的专著《正能量》。然而,理查德·怀斯曼说过“正能量”(positive energy)一语吗?

   深圳特区报2012年发表了《正能量:一个流行语的真义》,且冠以“访...怀斯曼”,该文受到多家媒体转载。然而,通篇看下来,竟无一点“访”的影子。所谓“正能量”与怀斯曼教授的关联也似郢书燕说。更为啼笑皆非的是:“谈论《正能量》,必须先谈书的作者理查德·怀斯曼。要知道,市场上,各种心理书籍太多太多,很多书仔细一分辨,就知道它们有多粗制滥造。它们往往请来一个洋作者,安上一些吸引眼球的概念,干着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正能量》之所以值得信赖,首先是它的作者。”

   《长春晚报》的“本报专访《怪诞心理学》作者理查德·怀斯曼”更是有鼻子有眼,因为没有采访照片,我难以确认访谈的真实性。

   问题是,现有的研究与披露指出,理查德·怀斯曼教授根本没有、或者很可能并没有使用过“Positive Energy”。如果情况属实,记者、媒体及有关书籍的出版商就是与读者及中国大众开了一个国际玩笑了。

   就我的网络搜索与初步考证,他很可能没有在著作中使用过“正能量”(positive energy)。基本依据见《中国翻译》杂志2013年发表的《“正能量”与positive energy的名与实》一文(该文明确指出,未在中文传媒声称的《Rip it up》找到“正能量”的英文)与我在理查德·怀斯曼的另一本主要著作《The Luck Factor_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Lucky Mind(2004)》中未能检索到“positive energy”一语。不过,《The Luck Factor_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Lucky Mind(2004)》中多次出现“positive”,比如词语“positive expectation”等。

   英文亚马逊网站介绍《Rip It Up》的页面并无一丝能量(energy)的踪影(https://www.amazon.co.uk/Rip-Up-radically-approach-changing/dp/1447236858/ref=sr_1_3?s=books&ie=UTF8&qid=1372348842&sr=1-3&keywords=rip+it+up)。  

   不过,《“正能量”与positive energy的名与实》指出,positive energy在英国已有书籍出现:“早在2004年,Judith Orloff就以positive energy为名编著Positive Energy: 10 Extraordinary  Prescriptions  for  Transforming  Fatigue,Stress, and Fear Into Vibrance, Strength, and Love一书。”

   我搜索发现,还有几本英文书籍标题有positive energy一语,只是作者中均无Richard Wiseman,如:

Jon Gordon The Energy Bus: 10 Rules to Fuel Your Life, Work, and Team with Positive Energy

Patsy Rodenburg Presence: How to Use Positive Energy for Success in Every Situation

Patsy Rodenburg The Second Circle: How to Use Positive Energy for Success in Every Situation

附1:正能量与positiveenergy的名与实_王雪明.rar(下行的“笔者”即指王雪明)


附2: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2-09/14/content_2204687.htm


附3: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09/14/17615129_0.shtml


附4: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2/08/19/009851555.shtml

   ——本报专访《怪诞心理学》作者理查德·怀斯曼

                                http://www.enorth.com.cn  2012-08-19 11:25

附5: http://v.ifeng.com/history/wenhuashidian/201302/c145c900-5710-4a7d-966f-f66fd93cb7c6.shtml

                     凤凰视频“开卷八分钟 理查德-怀斯曼《正能量》

凤凰视频“开卷八分钟 理查德-怀斯曼《正能量》”主持人:原来这本书根本不是讲的正能量!



附6: http://post.blogchina.com/p/2700086

                                                所谓“正能量”----原来如此!

                                                                        2015-10-28

   正能量一说,以排山倒海之势充斥各种媒体。原以为是国际通用词汇。有幸读到张先生这篇博文,才知道咱这科盲兼英文盲,不幸被不严谨的翻译糊弄了一把。更不幸的是,最高智囊们也被糊弄了一把,成了国际笑话。请看:

                                                                 正确引用科学术语

                                                                    ——评说“正能量”

                                                                     张清扬 2014/11/20

     2012年8月,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由英国的世界级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 Wiseman)所写的心理学专著,被中文译者李磊错误地译成了《正能量》,从此,“正能量”一词开始在社会上流行,并无人出面质疑。

     笔者原以为“正能量”是这位英国心理学家所提出,感到奇怪,心理学家也应该具有基本的科学素养啊!但我仔细追踪,发现原书名是《Rip it up:The Radically New Approach to Changing Your Life》,书的内容简介说:作者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全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无论从书名或内容来看,该书与物理学中的“能量”一词根本没有任何关联,译者本可将其译为《激发人的潜能:一种全新方式改变你的生活》,但他为简洁起见,很不恰当地引用了物理学的术语——能量,不幸的是多加了一个“正”字,违背了科学的定义。

附7:https://www.douban.com/note/333961653/

                                                    正能量:一个很有“能量”的流行语  

                                                               http://www.wyztyy.net

   “正能量”一词近年来颇为走俏,这很有些耐人寻味。这一方面表明,很多人都赞赏“正能量”;另一方面也无奈地折射出,“正能量”似乎正变得越来越稀缺……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物理学意义上的正能量与负能量是相互抵消的,遵从能量守恒定律。而人类社会的正负能量不仅另有一番含义,也不会完全相等和抵消。

   “正能量”在社会上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书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从怀斯曼的原意和其他人后续的阐发看,“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显然,这些解释较多地局限于心理学范畴和个体范畴,意义比较有限。实际上,正能量的“能量”远不止于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1014003.html

上一篇:欧洲地球科学学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适宜译法及华人获奖者介绍
下一篇:对所谓别出心裁“倒吃甘蔗”的疑心——甘蔗头在哪?“树头”呢?
收藏 IP: 58.240.142.*| 热度|

1 黄河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