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中国的蝙蝠中存在基因1型的狂犬病毒?证据不足! 精选

已有 40214 次阅读 2015-10-20 02:57 |个人分类:狂犬病防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中国, 证据, 蝙蝠, 狂犬病毒, 基因1型

     对《Virus Genes》杂志上2013年发表的一篇相关论文的批判性解读

 

国际上目前公认:

蝙蝠狂犬病毒在西半球(又称新大陆,New world)全部都是基因1型的,西半球迄今在所有动物中都未发现基因1型以外的狂犬病相关病毒。

而东半球(又称旧大陆,Old world,另包括澳洲)的蝙蝠中发现的狂犬病毒都不属于基因1型,而是基因1型以外的狂犬病相关病毒。

国际上最权威的有关狂犬病的专著、2013年新出版的由加拿大的A. C. Jackson教授主编的Rabies(3)仍是这样认为的。

 

国内在动物狂犬病研究方面首屈一指的单位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长春)

有关“中国的蝙蝠中是否存在基因1型的狂犬病毒”这个问题,我曾于2013年11月直接写信请教了在国内进行过大量蝙蝠狂犬病毒研究的长春军事兽医研究所的涂长春教授。(参见博文:《中国的蝙蝠中不存在基因1型的狂犬病毒?(与涂长春教授的通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744506.html

 

涂教授的主要观点如下:

目前只在南美和北美的蝙蝠里面检测并分离到狂犬病病毒,即rabies virus(基因1型狂犬病毒)

欧洲和亚洲(不包括中国)的蝙蝠里面还没有发现rabies virus

中国目前不能确定,据说广西大学分离到,但没见到文章。

我们发现棕果蝠有中和抗体,但滴度十分低,病毒分离也不成功。虽有PCR阳性,也进行了序列比较分析,但FAT(荧光抗体试验)阴性, 所以没被验证,也就没有发表文章,只是写在学位论文里。

亚洲其他国家的研究也是检测到中和抗体,没有分离到病毒。所以,亚洲蝙蝠里暂时没有检测到rabies virus

如果只有PCR阳性结果,而没有FAT或病毒分离验证,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可信的。

 

在那篇博文中,本博主的结论是:

迄今为止,尚无充足证据证明在中国的蝙蝠中存在基因1型的狂犬病毒。

国际上关于蝙蝠中的狂犬病毒在西半球都是基因1型的,在东半球都不是基因1型的说法也适用于中国。

 

2013年,广西大学罗廷荣等在《Virus Genes (2013) 46:293–301》上发表了一篇相关论文:Lyssavirus surveillance in bats of southern China’s Guangxi Province (中国广西省蝙蝠狂犬病毒的监测)(点击下载全文:Lyssavirus surveillance in bats of southern China’s Guangxi Province.pdf )。

该论文的主要结论是:

中国广西省2003-2008年收集的2969份蝙蝠狂犬病毒样品中,N基因PCR检测阳性样品的总检出率是2.86%;对阳性样品的系统序列分析证明与基因1型的关系最接近。

如果上述结论是确实可靠的,应该说是国际狂犬病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该研究成果不仅将填补关于中国境内蝙蝠狂犬病毒研究的空白,而且将挑战国际上狂犬病研究领域最权威最流行的观点:东半球的蝙蝠中不存在基因1型狂犬病毒(只存在于西半球的吸血蝙蝠中)。

 

但在仔细阅读该论文的内容后,可见该文的结论与证据之间差距很大甚至直接互相矛盾。下面对该论文的主要结论和相关证据进行批判性的解读。

首先,最关键的问题是该论文中提供的实验证据能否确实证明蝙蝠中有狂犬病毒存在

此论文提供的能证明狂犬病毒存在的“最有力”的证据其实只有一种:N基因部分序列的PCR检测结果。至于PCR产物的序列分析,以及证明病毒可在乳鼠中传代的再次PCR鉴定,都不是独立于PCR的证据。

而在该项研究得到的结果中,否定狂犬病毒存在的直接证据却有很多:

1.   FAT(荧光抗体试验,检测狂犬病毒抗原的金标准)阴性。

2.  鸡胚细胞和BHK-21细胞感染试验阴性。

3.  成年小鼠感染试验阴性。

4.  虽可感染乳鼠(仅有PCR鉴定结果),但多次传代也不致病。

5.  没有分离到狂犬病毒。

可见该实验与涂长春教授团队数年前的相关试验结果相比,方法和结果都很相似(并无任何改进)。所以,涂教授所说的对此类研究的评判标准和结论,对该文也应当是同样适用的:如果只有PCR阳性结果,而没有FAT或病毒分离验证,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可信的。

 

本博主非常赞同涂教授的观点。PCR是一种高度敏感的检测方法,特别容易因污染或其他多种多样的原因而造成假阳性。所以一项研究的结论如果主要甚至完全依赖于孤立的一项PCR的结果,对其可靠性是应当保持高度警惕的。

 

附带说一下,此论文的结论中,关于蝙蝠中狂犬病毒N基因阳性样品的总检出率是2.86%,很容易在恐狂症患者群体中引起恐慌,误解成蝙蝠中狂犬病毒的携带率可能有如此之高。此论文的作者在文内也指出,因所收集的样品是自然死亡的蝙蝠或掉落在地面的蝙蝠(可能是患病蝙蝠),这些特定群体中阳性样品的检出率显然会远高于蝙蝠正常群体中的检出率。但如果连PCR阳性样品是否能代表狂犬病毒的存在都有疑问,这个检出率数字其实也没什么实际意义。

此外,该论文的一项重要而有趣的结果是:这些阳性样品(天晓得是不是含有狂犬病毒)对成年鼠根本不感染(PCR阴性),对乳鼠虽有感染(PCR阳性),但100%不致病。只要不致病,再多些病毒又有什么关系呢?

事实上中国迄今尚无一例蝙蝠狂犬病毒引起人类死亡的经确证的病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929424.html

上一篇:美国的另一个千载难逢的朊病毒病典型病例
下一篇:万圣节与万圣夜(美国硅谷)
收藏 IP: 122.228.228.*| 热度|

5 黄永义 谢平 蔡小宁 biofans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