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狂犬病疫苗》讲稿 A:历史回顾 精选

已有 12736 次阅读 2013-6-18 06:09 |个人分类:狂犬病防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历史, 回顾, 讲稿, 狂犬, ∫呙

狂犬病比人类的历史更加悠久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很特殊,不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而在医学和一般文献中,狂犬病比任何其他传染病所能明确跟踪的年代都要久远,有关病毒病的历史记载以狂犬病的记载为最早,也最可靠。

世界上关于狂犬病的最早记载,出现在4300多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古王国(在今伊拉克境内)的“埃什努纳法典”中。我国有关狂犬病的最早记载见于大约2400年前成书的《左传》:“()襄公十七年(公元前556)十一月甲午(22)‘国人逐瘈(zhì)狗’(即疯狗)”。

狂犬病是人兽共患病,存在于几乎所有哺乳动物之中。人是由哺乳动物进化而来,可以推测,狂犬病比人类的历史更加悠久。

对狂犬病的恐惧与其实际危害并不相称

许多传染病都曾对人类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但古往今来,人狂犬病的发病率一直很低,狂犬病几乎从未对人口数量产生明显影响,狂犬病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然而由于狂犬病具有非常特殊的令人恐怖的症状和必死无疑的悲惨结局,对狂犬病的恐惧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中都是根深蒂固。

狂犬病不能治疗,但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和消除。目前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基本消除了狂犬病,对狂犬病的恐惧已逐渐成为历史。

狂犬病疫苗: 人类发明的第二种重要疫苗  
  人类对病毒的研究迄今仅有100多年的历史,所以在19世纪以前,对狂犬病病因的解释和处治方法的选择是盲目的,甚至是荒谬的。

直到1885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等人研发了世界上第一种可预防人类狂犬病的疫苗。该疫苗是继天花疫苗之后,人类发明的第二种重要疫苗,它为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奠定了基础,也为后续其他大批疫苗的研发开辟了康庄大道。 
  巴斯德将患狂犬病死去的兔子脊髓抽出后自然干燥,发现自然干燥的时间越长,脊髓的毒性就越小。他将放置了14天的患狂犬病而死的兔子脊髓注射给其他兔子,结果这些兔子随后都能抵御狂犬病毒的攻击,即便再注射含有病毒的唾液,也不会患狂犬病了。 
   1900年代–1960年代,FermiSemple等开发的疫苗也都是用动物神经组织生产。

狂犬病疫苗生产所用的病毒株

先前的脑组织适应的狂犬病毒,包括PASPVSAD株,可以适应多种细胞系。衍生病毒株在细胞传代后重新命名。譬如,PM 株(来源于PAS株或PV株)已经被引用为PMPM-1503PM-1503-3M 株等。

中国使用的疫苗株aG株与国外使用的上述3种疫苗株的亲缘关系很接近,属于同一个分支;国内使用的CTN株则与这4种疫苗株有一定区别,而与近30年来在中国流行的街毒株亲缘关系更接近,可归类为另一个分支。

上述所有疫苗株都属于基因I型狂犬病毒。目前用不同疫苗株生产的疫苗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效果未见明显差别。

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地广泛流行的狂犬病毒尽管也有微小的差别或变异,各国已批准使用的狂犬病疫苗总体上来讲都能有效预防这些病毒的感染。

 狂犬病疫苗生产所用基质研究的里程碑

1885年: Roux在体外维持部分鸡胚髓板存活数天。

1907年: Harrison在体外培养神经纤维。

1931:  Goodpasture用水痘病毒感染鸡胚。1950年代—1960年代,开发了鸡胚和鸭胚来源的狂犬病毒组织疫苗。

1949年:Ender等人在原代猴细胞上培育脊髓灰质炎病毒。1960年代—1980年代,开发了基于原代地鼠肾细胞、牛和狗肾细胞、纯化鸭胚细胞和纯化鸡胚细胞的狂犬病疫苗。

1951Gey发现Hela细胞系。

1961Hayfick等人发现人二倍体细胞株WI-381974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WI-38MRC-5)获得批准,WHO推荐作为狂犬病疫苗的金标准 

1962YasumuraKawikata开发Vero细胞系。1985年,使用Vero细胞生产的狂犬病疫苗PVRV获得批准。  

 狂犬病疫苗的典型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

疫苗通常只能用于预防,不能治疗,即必须在暴露于病原体之前应用才有最佳效果。狂犬病疫苗也只能用于预防,但由于狂犬病毒的潜伏期通常较长,狂犬病疫苗是唯一在暴露后使用仍然非常有效的疫苗,而且实际上在过去和现在都主要用于暴露后预防。这种状况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因为早期使用的疫苗是神经组织疫苗(NTV,多次注射会将大量粗制的脑组织引进患者体内,副作用较大。之所以仍然使用它是因为疯动物引发狂犬病的威胁超过了暴露后使用NTV引发的副作用的威胁。此外,疫苗供应的相对短缺经常可能发生,因此狂犬病的预防处置主要用于已暴露于可疑动物之后。暴露后使用的相对效率较低,在处理严重暴露时可能出问题,此时常常需要同时接种免疫球蛋白。这些事实说明,必须从狂犬病恶性循环的源头上来解决问题,通过对狗和其它动物进行疫苗接种来构建一个保护屏障,以防止人类患病。

NTV到细胞培养疫苗的一个重大的转变就是减少了暴露后处置的接种次数。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纯度、效力和安全性的增加,成功预防所需剂量和接种频率有所减少。例如,NTV需在超过10天或14天时期内每日注射,细胞培养疫苗的接种方案已经从6剂到5剂,直到目前建议的4剂,分别在03714天接种,或按2-1-1方案接种。

目前的疫苗开发不仅取决于生产技术和病原体/免疫学知识,也取决于监管当局的管理。疫苗的安全性和效力在引进组织培养疫苗后都有明显提高。需要考虑到当前的更高的纯度标准(特别是新的外来因素,如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对细胞培养疫苗中使用的稳定剂,如人血清白蛋白,仍应特别注意,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疾病传播的危险。

 在发达国家,家养动物的狂犬病已得到有效控制,对新的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兴趣正在降低。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给纯化的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颁发许可证后,没有新型人用狂犬病疫苗进入市场。但在狂犬病流行国家,对现代产品的需求是迫切的。有兴趣的生产商、相关科学家和疫苗监管当局应当携手合作,使本地生产的廉价而高质量的疫苗能及时、充分供应。

狂犬病疫苗的许多替代产品正处在实验开发的阶段,如DNA疫苗、以植物为基础的疫苗及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研发中的新型减毒狂犬病活疫苗在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高产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此类疫苗有可能提供迅速和适当的免疫反应,甚至在处理严重病例时有可能规避对昂贵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需求。

几十年的经验已经证明,当代狂犬病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副作用微乎其微,而且与全球儿童疫苗接种的抗原和时间表可以兼容。未来使用的疫苗,必然更加安全、有效、价廉,因而将来在暴露前对特定的高风险(非职业)人群进行预防性接种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700423.html

上一篇:答网友:狂犬病毒可通过眼部传播吗?
下一篇:纪念首次进入科学网《博客总排行》榜(前百名)
收藏 IP: 60.55.9.*| 热度|

2 苏德辰 吕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