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zhouchangwan 余小波和学生们的周末沙龙

博文

“教育2030计划”:理念与行动(2017.09.15张然然)

已有 2276 次阅读 2018-10-10 09:04 |个人分类:沙龙纪实|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时间:2017年9月15日晚

地点:阳光100国际新城3-17-204

主讲人:张然然

记录人:张然然

参加者:余小波、陆启越、范玉鹏、刘潇华、许明珠、王蕊、陈晨、梅诗琪、马秋阳、张然然、苏娅、刘花香、肖慧卿、张金峰、唐兴、戴安妮、郑如莹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地位、作用愈加凸显。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不仅要基于过去人类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还应该面向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更应该着眼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向。在2015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世界各国首脑共同见证和通过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的教育目标。在此基础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5年5月韩国仁川“世界教育论坛”上通过的《仁川宣言》基础上,于11月又通过了《教育2030行动框架》,该计划旨在为各国落实教育2030议程提供指导方针,清晰地勾勒出全球教育的未来蓝图。行动计划包括四项原则:提供免费和高质量的义务教育;重申教育是一项公共责任;有必要为成年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将两性平等置于优先位置等。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表示,“教育2030框架行动”计划确立了大胆的基准目标,包括缩小每年400亿美元的教育融资缺口,每一个国家将6%的国内生产总值分配作为教育资金,以及发达国家将其官方发展援助资金的0.7%投入教育。

6632311313352700466.jpg

本期沙龙由张然然主持,她首先就《教育2030行动框架》提出的背景、原则及目标向大家做了阐述,随后对比了其他国家为落实《教育2030行动框架》而制定的具体措施。之后,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围绕此次沙龙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教育2030行动框架》所蕴含的教育公平问题。陆启越指出,教科文组织是联合国的一个下属机构,其宗旨就是促进教育、科学和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自成立之初,教科文组织始终秉持着教育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力的理念,坚持促进教育公平,并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政策和理念,深深影响着各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纵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行动框架”可以发现,该行动框架以公平为主题,整个“行动框架”规定的总目标和子目标中都渗透着对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公平的期待。在此基础上,范玉鹏继而对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进行了更具体的阐述。他认为教育机会公平主要涉及入学公平、性别公平以及弱势群体受教育公平,涵盖了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和不同社会阶层等;教育过程公平包括教育环境公平、教育保障公平、教育投入公平,涵盖了实现公平的条件、环境及相应举措;教育结果公平是核心,是教育机会公平和教育过程公平的最终体现,以此确保不同阶层群体在教育结果上处于公平地位。

6632305815794559229.jpg

许明珠提出,教育公平体现在准入、参与、保留、完成和学习结果方面消除所有形式的排斥、边缘化、不公正的差异性、脆弱性和不平等问题。为确保教育公平,各国应该设计和实施能影响学习者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公共政策,并应对多种形式的歧视,适应不同的情况。此外,为了实现教育公平,还应特别关注性别歧视以及弱势群体问题,确保不让一个人掉队。只有每个人的教育需求都得到满足时,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公平。梅诗琪提出我国需要落实相应政策与法规;保障财政投入;延长免费义务教育年限;尤其要注意公平分配教育资源,推进我们教育教育均衡发展,以实现教育公平。

王蕊从资源配置方面提出教育公平包含教育资源配置的三种合理性原则,即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通过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来促进教育公平,是走向真正高水平教育公平的唯一正确的路径选择,但不能因此否认教育自身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推进教育会平的责任和作用,也不能因此低估教育和教育公平对于推进社会公平的意义和价值。陈晨则提出在某种意义上教育公平即教育均衡。所谓教育均衡,其一是家庭的均衡发展,即不因个人出身而影响受其受教育的权利。其二是地区的均衡发展,即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刘花香认为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应该是更加平等的教育。教育作为一项最基本的人权,所有人,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肤色、民族、语言、宗教信仰、财产或个人出身如何,都应该有机会获得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终身学习机会。

对于如何有效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刘潇华提出,可以利用现在比较热门的互联网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技术来达到传播知识、平衡教育资源的目的,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公平。肖慧卿则认为无论是在实施十二年免费教育还是在逐步解决教育不平衡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要注重建立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最好是能够涉及到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细节,从而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

3080462145139995780.jpg

其次,《教育2030行动框架》所折射的教育质量问题。范玉鹏认为,教育质量是教育得以存在与发展的命脉。教育质量包括教育产品质量、教育过程质量和教育评价质量,涵盖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层次以及普教、职教、特殊教育各类别的质量。陈晨补充说,所谓优质的教育一定是促进人发展的教育,是培养学生阳光心态和健康心理的教育。梅诗琪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已经进入了后大众化时代,我们现在重点要抓好教育质量,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例如,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质量评估,加强社会评价的参与,强化教师教学专业化,科研与教学质量并重等。马秋阳谈到,推进高等教育多元评价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推进多元评价”是强调教育评价的多元主体参与,改变过于依靠政府的行政评价方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引入第三方评价已成为大势所趋,鼓励第三方及专业力量介入,科学采集证据,丰富评估工具及手段,将评价结果用于发现和诊断教育问题,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

张金峰认为,提高教育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从以个体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二是以价值观为导向,从以能力为导向向以价值观导向转变;三是培养创新精神,学习在于思考与实践并存。四是发展应用信息技术,科技是发展教育的重要生产力;五是提升教育评估质量,包括评估标准、评估体系和评估政策等。肖慧卿则认为,鉴于我国高校开设的理论课程过多而实践课程不足的弊端,可借鉴日本针对《教育2030计划框架》提出的从构建现代化学习评价体系,促进主动学习培养能力素质以及提高泛用技能三个方面来保障我国的教育质量。郑如莹认为,应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来提高教育质量:就学生方面而言,鉴于目前我国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很多省份和地区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能力提升。因此,应采取措施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能力素质政策落实到实处,并在非一线城市和教育落后地区进一步普及素质教育的观念,从而使各个地区的学生都可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就教师方面而言,随着二胎政策放开,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教师缺口将会增大,需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从教师层面提高教育质量。

6632427861585245159.jpg

戴安妮提出,在旅游产业中,很重要的两点便是其吸引力与面对的客源市场,产品吸引力是提升产品本身品质,而面对的客源市场则是提供所面对的客源群体所需之物以得到顾客的高满意度。类比到教育中,为了提升吸引力便要求关注教师、设施设备外环境等,而满足需求则要求我们注意到所面对的目标群体是谁,学生、家长还是社会,这些都大大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肖慧卿则提出为了提升教育质量,政府或相关部门在财政的教育投入结构方面,应该按照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扩大财政对教育领域的公用经费的投入比例,尤其要加强对公用经费中正常教研经费和教师再培训的投入。

再次,《教育2030行动框架》所体现的教育人本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理念的探讨。陆启越指出,《教育2030行动框架》目标七中所提到的“根据国家评价机制,关注学习者的需求,确保所有学习者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思考。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普遍现象是重视学校学科发展而轻视学生成长成才。考察我国民间几大排行榜的指标体系可知,在反映教育产出时多强调的是论文数、论文引用率、获奖数等指标,且基本都是指向学校的学科发展以及教师发展,而少有指向教育的最终目标——学生的成长和体验上。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

6632303616771303716.jpg

范玉鹏提出,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受众的背景、年龄、学习经历及需求会更加多样化,促使高等教育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其次是个性化,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会更多的加入满足学生生个别化发展需要的元素,包括职业发展、生活发展、兴趣爱好发展以及休闲娱乐发展等。刘花香认为,未来的教育应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应该是更加适合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着不同的潜能和禀赋。2000多年前,中国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思想,本质上就是提供适合的教育、个性化的教育。梅诗琪则认为,应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终生教育三个方面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

最后,《教育2030行动框架》针对未来教育可持续发展性的探讨。唐兴认为,在全球化的当今社会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全球竞争能力。我们国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多的是培养适应我们国家社会生活的人,但其实我们的视野可以更开阔,让我们培养的人才具备更强的全球适应性。苏娅和刘花香均认为,未来的教育更加强调学习能力的养成和终身教育,是更加可持续的教育。在人类社会迈向2030的伟大征程中,教育权既是发展权,也是生存权。教育是实现人人享受尊严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

关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相关问题,刘潇华对于经济与教育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从国家层面来说,投入教育的回报周期较长,而投入经济发展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成效,因此,如何正确看待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需引起重视,也是各国实施教育2030计划的重要方面。马秋阳认为,促进民办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企业大学与公立大学共同包容发展,提高高等教育的聚集程度,扩大与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等都是落实教育2030计划、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所必须的。

6632390478189906595.jpg

余老师对大家的讨论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本次沙龙主题前沿新颖,视野开阔,同学们的讨论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表达也很充分,稍显不够的是大家的讨论更多只是谈中国教育问题,全球的视野和紧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略显不够。余老师认为,讨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2030计划”,应该注意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年来的重要文件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在促进教育、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推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些作用的发挥与其发布的重要文件紧密相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年来发表了很多报告,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主要有三个报告——1972年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96年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和2015年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这三个报告,标志了三个时代。“教育2030计划”是与第三个报告同时发布、密切相关的。二是理念与行动的结合。经过70年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理念和精神不断发生变化,一步步上升到未来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教育2030行动纲领》旨在落实5月21日在韩国发布的《仁川宣言》,即“确保全纳、平等、优质的教育,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教育2030行动纲领》和《反思教育》提出了新的教育价值定位,即教育是全人类的共同核心利益,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超越了个体或国家的思考层面,上升到全球和整个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高度。三是需要与我国的教育实际结合。自1990年国际社会在泰国芭提雅通过“全民教育目标”以来,各国在普及教育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有包括普及初级教育等目标尚未完全实现,目前全世界仍有5800万儿童失学,其中大多数是女童;另有2.5亿儿童在校学习4至5年后,没有学到基础技能。因此,《仁川宣言》也好,“教育2030计划”也好,还必须完成“全民教育目标”和“千年发展目标”的未竟事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2030计划”是针对所有签约国的要求,是一个最基本的底线要求,具体到我国教育而言,突出的还是两条:一是公正问题;二是质量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8771-1139970.html

上一篇:中国高校如何更好地走出国门?(2017.06.16马秋阳)
下一篇: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再思考(2017.09.29梅诗琪)
收藏 IP: 202.197.10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4: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