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zhouchangwan 余小波和学生们的周末沙龙

博文

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再思考(2017.09.29梅诗琪)

已有 2091 次阅读 2018-10-10 09:12 |个人分类:沙龙纪实|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时间:2017年9月29日晚

地点:阳光100国际新城3-17-204

主讲人:梅诗琪

记录人:梅诗琪

参加者:余小波、陆启越、范玉鹏、刘潇华、许明珠、梅诗琪、马秋阳、张然然、苏娅、刘花香、张金峰、唐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获得巨大的发展,我国教育正在成为中国现代化事业强劲的动力和资源。目前,中国需要推进以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来实现中国的教育现代化。2017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攻坚、综合改革、重点突破,扩大改革受益面。针对此次《意见》的出台,本期沙龙围绕着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这个主题开展。

3083839844860711492.jpg

主讲人梅诗琪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我国教育现状及此次改革的背景,此次《意见》提出的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作了说明并重点就此次《意见》中提出的创新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等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然后,引导大家围绕着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这一主题,从改革历程、教育理念、教育法制建设、高等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等几个方面展开了思考与讨论。

大家首先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切入展开讨论。刘潇华认为教育体制是关于教育制度的安排,是动态、变化的过程。他从三个阶段梳理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沿革,即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21世纪至今的教育改革。强调了社会经济环境对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认为教育体制改革的动力、原因以及每个阶段的改革特点都有相应的社会背景,每一次的教育体制改革也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符合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

3084121319837422142.jpg

刘花香也看到了改革与社会的关联,并我国教育改革的文件做了更具体的分析:1985年出台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由于处于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需要快速发展,因此改革的目标致力于提高民族素质,大力出人才。改革的过程中总会不断的出现新的问题,1987年出台的《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是在改革中发现了农村基础教育的问题重点加强了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并且坚持一直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改革经验后提出。她认为2017年出台的《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是对2010年出台的改革意见的补充,它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更加具体,覆盖面更加广泛。

许明珠认为,1985年出台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到今日的《意见》,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同时,从每一次改革文件的具体内容中都可以体现出来改革也是为了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以及提高学术创新水平。刘潇华说到,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集中统一的教育制度,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历程,可以看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要把握学校与政府教育与市场两个方面的关系,这样的教育改革才能取得切实的成效。梅诗琪说到,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的桎梏解放出来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深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一个由浅深、持续推进的过程

6632737923861876093.jpg

接着,大家的话题被陆启越带《意见》本中关于教育理念的讨论上来。陆启越“立德树人”的理念谈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他提到《意见》中首先就如何“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从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为我国德育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陆启越认为我国高校德育评价方法亟需完善必须改变传统的高校德育评价过分强调道德认知,而忽视人的情感、动机、意识等方面的缺陷,代之以既要考核道德规范识记理解等认知能力,更要考查内在的、难以量化的个人情感、意志、价值观念等非认知能力,并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全面把握学生道德成长的特点从而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互动、交流中实现道德发展与价值增值,这是当前我国高校德育评价改革的基本方向。

张然然接着谈到,立德树人着眼于“系统化”,从“大中小幼一体化”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再到“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共同育人”,做到全程、全员、全方位覆盖。唐兴认为《意见》整体体现一种“育人”的教育理念通过文件内容可以看到整个《意见》都将“育人”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其中,在这样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改革,能够为我们总体教育的发展确立一个正确的方向,也才可能是积极的和富有活力的。

6632278328004063862.jpg

范玉鹏表达了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看法,谈了三个制约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问题。第一个是资源配置改革模式问题。国家中心模式大学办学资源掌握在政府的手上;市场导向模式大学办学资源控制在个体手中。我国大体上属于国家中心模式,例如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工程属国家行为,国家中心模式色彩浓厚。国家中心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发展趋同、千校一面,并且容易导致身份固化。因此,未来的变革趋势应是: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第二个是编制管理问题。我公办高校实行事业编制管理,事业编制是由政府来控制。政府控制高校的编制有很多弊端,它不利于降低生师比,不利于人才的流动,不利于落实学校的用人自主权。因此,未来的变革趋势应是由政府编制走向学校编制。第三个是高校会计制度问题。现在高校科研报账难政府在给高校拨款时将大学作为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在对高校实施财务管理时,又将高校视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一方面政府对高校拨款没有拨足,另一方面又不允许高校的市场化行为,将科研经费按三公经费管理,其结果是高校入不敷出。未来变革的趋势应该是建立适合高校特点的现代会计制度。

张然然认为,高校不能闭门造车,要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系起来,深入推进协同育人,促进协同培养人才制度化。教育资源扩充上,提出政府购买服务。教育治理体系上,特别强调我国高校第三方评价参与的重要性。

6632553205911006181.jpg

   马秋阳认为,高等教育既是投资,也是消费;既是服务,也是生产;既是积累,也是创新,其复杂性与重要性要求全社会的关注与参与。例如,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由政府出台文件引导部分高校转型发展是政府宏观规划高教改革、整体布局高等教育体系的必要举措;由市场和社会提供需求、环境和资源支持,助力高校转型发展是完善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由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院校发展目标,选择转型突破点,确立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是高校学校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于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马秋阳提出了三点意见。第一,“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前教育资源在整个社会范围的均衡分配,保证每一位幼儿享有公平、公正的受教育机会尤其应该强调对弱势儿童实行优先扶持策略,从而实现教育公平。第二,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第三,幼儿园的师资力量薄弱一直制约着学前教育的优化发展,因此,要保障幼儿教师的收入待遇,建立稳定优质的教职工队伍;完善幼儿教师业务培训制度,培养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实施城乡师资交流制度,优化有序流动机制。

唐兴也说到,在学前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梅诗琪提到,我国2016年共有幼儿园23.98万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7.4%。尽管如此,每到开学季,家长排通宵为孩子报名入园的现象仍屡有发生,“入园难”依旧存在。针对文件中强调要鼓励多种形式办园,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合理、质量合格的普惠性服务等等改革意见,她表示高度认同。

6632289323120346572.jpg

张金峰结合自己在特殊学校的见闻,提出了自己对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看法。她提到俄国教育部通过了《残疾人多层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纲要》,强调通过竞标的方式,建立各层次的残疾青年职业教育中心。俄罗斯高等教育机构还广泛设立分校,使边远地区的贫困学生都能够就近入学。她认为我国可以借鉴俄罗斯的做法,对特殊群体提供足够的有针对的帮助,在地区和市一级建立专门机构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资助。例如可以建立一些基础的辅读学校以及一些针对特殊人群的职业技术学校。

范玉鹏提到,特殊教育是一个专业性的工作,不是一个简单的看护,需要有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目前特殊教育观念、特教教师素质等存在问题,教师队伍比例失衡,特教教师队伍与普通教师队伍薪酬待遇相比,特殊津贴少、社会地位不高等,特教教师队伍发展滞后。他认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教师队伍,特殊教育的教师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国家应将特教教师培训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规划和项目,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力度,尽快在特教师资中充实专业人才,优化特教专业队伍结构。

从《意见》文本中,大家还看到了坚持法治思维,用法制来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重要性。张然然说,我们需要坚持法治思维,着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现代化从完善标准体系、健全评价制度、完善督导体制、完善立法和实施体制等方面,统筹谋划教育治理新体系,通过综合运用标准、法治、评价、督导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张金峰介绍了俄罗斯教育立法的经验她认为我国可以学习俄罗斯,从立法角度促进教育公平。俄罗斯设立的教育法律法规较为完善,《俄罗斯联邦教育法》、《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构想》对教育公平及其保障做了明确的规定,《联邦教育发展纲要》对消除教育质差异和普及教育的地区差异做了专门规定。我国教育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还需要继续努力,完善教育法律机制。

来自蒙古的留学生苏娅说进入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各方面也在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苏娅向大家介绍到自己的祖国蒙古国在过去主要是学习俄罗斯的教育模式,进入21世纪后更多的是学习美国的教育模式。她肯定了俄国与美国的教育模式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每个国家要结合自身的国情,在借鉴学习的基础上建构起适合自己国家的教育模式,改革就是为了使教育更具本国特色和本土化。

2599984359895104278.jpg

       听完大家的发言,余老师提出三个问题供大家思考:第一,什么是教育体制机制?余老师做了一个形象比喻:体制如同人体的基本骨骼架构,机制就像人体的气血运行及其机理,教育的体制机制其实就是教育制度架构的基本安排及具体运行的通畅与否。第二,此次《意见》颁布的原因何在?余老师为大家梳理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脉络,从1985年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1999年的《关于素质教育的决定》到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应该说,改革取得了若干重大突破和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我国,教育优先发展地位需进一步巩固,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突出短板,教师队伍还不能适应提升质量与促进公平的新要求,教育对外开放的水平不够高,等等。这些都是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也是此次《意见》颁布的原因所在。第三,此次颁布的《意见》有何特点?与以往改革文本相比,余老师认为,此次颁布的《意见》有三个特点:一是涉及面广。《意见》延续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调,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改革,是全面性的改革和系统性的重构,是相对综合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二是突出关键领域、关键问题。《意见》着眼长效机制的构建,着眼教育体制机制的健全,着眼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破解,涉“深水区”,“啃”硬骨头。例如,文件中强调幼儿教育强调普惠健康发展,义务教育强调均衡优质发展,职业教育强调提高教育质量等等。三是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代指向。例如,《意见》明确提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提供制度支撑”,“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彰显了教育自信;在人才质量上,提出“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并细分为认知、合作、创新、职业能力,既契合新形势需要,又发展了“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内涵、外延;在师生关系上,将传统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表述为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强调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等。余老师还鼓励大家结合上期沙龙主题“教育2030计划”,从更宽广的视角来思考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8771-1139974.html

上一篇:“教育2030计划”:理念与行动(2017.09.15张然然)
下一篇:中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缺失现象之我见(2017.11.24张金峰)
收藏 IP: 202.197.10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9 2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