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中的心理与行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lphaDa 研究兴趣:科研中的心理与行为,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社会心理与治理。

博文

研究生学业-生活平衡的意义 精选

已有 12378 次阅读 2018-5-5 16:02 |个人分类:学业生活平衡|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业生活平衡;意义

论文修改的过程中,发现要把“意义”这一部分缩减到300字,不忍心将这些文字丢掉。先放在这里。

    研究生学业和生活保持平衡,在学业领域、生活领域和健康领域都有积极的影响。

    1.提升学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学业-生活平衡有利于提升研究生学业表现和学业成就,最终提高学业获得感和满意度。在时间和精力得到保证的前提下,生活角色对学习角色具有良性溢出效应。比如研究生结束高强度的学习后参加运动,从脑力劳动模式转换到体力劳动模式,能够促使身体和大脑处于放松状态,改善肌肉和大脑的机能,使疲劳紧张的机体得到休息、恢复,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即研究生全身心地履行生活角色时,能够释放压力,恢复身体机能,获得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学习活动,具体表现为:第一,低学习困难、低学习倦怠和低学习疏离感。学业和生活保持平衡的研究生与周围师生、社会、自然等关系网络能够保持适度的联系,这种联系能够帮助他及时疏导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压力和烦恼,避免被学业“掏空”而产生倦怠和疏离感,远离被学业支配和控制,减少孤立感、无意义感等消极体验。第二,低旷课行为、低退学意愿。学业和生活保持平衡的研究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时间,做事更有计划,对学业有更强的控制感和自信心,减少旷课行为频率和退学意愿。第三,高学习满意度和学业成就。保持平衡就意味着对学习角色和非学习角色高度的投入,促使研究生拥有良好的心理与社会机能有助于完成学习目标。

    2.提升生活价值感和幸福感

    学业-生活平衡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生活价值感和幸福感。学业-生活平衡除影响学习领域之外,还对生活领域产生较大影响。研究生通过积极地投入生活而促进其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营造和谐氛围,降低人际冲突,最终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等各方面获得较高的满意度;研究生通过积极地投入生活,如运动休闲、游戏娱乐等,促进其消解因学业带来的压力,发现生活的意义感和价值感。积极投入生活的各个角色,比如休闲,由此产生的满意感“溢出”到其他角色使得整体生活满意度上升。来自丰富生活多元的愉快体验,提升了生活的价值感、意义感和幸福感。并不只有学业才能带来愉快的体验,在生活中的享乐和潜能实现也是一种幸福。

    3.促进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学业-生活平衡的研究生处于一种内心和谐状态,促进身心健康。保持平衡,意味着研究生积极应对生活的变化、不断改进生活策略以适应研究生生活。这种主动适应的态度,将学业和生活的挑战控制在良性范围,减少了负性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具体的表现有:第一,学业和生活保持平衡有利于研究生塑造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酗酒、吸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养成适量运动、合理饮食的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身体健康。第二,学业和生活保持平衡的研究生情绪更平和,更少地体验到情绪低落、痛苦和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继而维护心理健康。第三,学业和生活保持平衡的研究生拥有应对压力的能力和策略,对生活控制感更强,感知到更低的敌意和应激反应;第四,学业和生活平衡的研究生感知到可控的压力,有利于维持正常的血压、远离压力导致的身体抱怨和疾病症状。


参考文献略


邝宏达,江西赣州人,北京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博士在读,助理研究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兴趣:学业-生活平衡;积极心理资本与健康。目前,正积极倡导研究生保持学业-生活平衡,破除当前消极科研文化和消极社会文化对研究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本人认为当前比较消极的科研文化如“读博士和坐监狱很相似”、“读博的过程注定是痛苦的”、“毕业得掉一层皮”、“读书就是拿个文凭”、“只要结果不关心手段和过程”、过度的市场化行为、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影响等等,这些消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不断剥削自己,而负面效应远远大于积极效应)。博士生以“混”来反击就是例证,而且很成功,很多博士生就是在说“自己是在混”!!!但,这样以消极态度回应消极文化的方法是痛苦的。这种负面效应也引发了博士毕业之后,学术生命有多长的疑问。幸运的是,总是有一群人能够不断地批判和反思,赋予这个过程更多积极的意义,试图去打破这些消极文化带来的沉重枷锁,不断影响身边研究生保持学业-生活平衡,爱上科学工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83728-1112448.html

上一篇:从咨访关系看现在的师生关系
下一篇:学业-生活平衡选题兴趣的由来
收藏 IP: 114.247.56.*| 热度|

9 黄永义 王从彦 张忆文 罗春元 杨正瓴 张海权 李毅伟 张翠娟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