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提倡,君子要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从人类的潜质出发,用以启迪和锻炼人们的潜能的六个方面。礼,礼仪,礼仪大家都知道,但是我觉得这里的“礼”更像是道理的“理”,指自然规律和人世道理,“理”是哲学的范畴,它是让人们明白:万物发展自有规律,做事之前要讲道理。乐,音乐,激发人感知美的能力和听力。射,射术,锻炼人的上肢力量和视力。御,驾驭,提高人的平衡能力和四肢协调能力。书,书写,考验人的控制力和动手能力。数,算数,磨砺人反应的机敏和大脑逻辑推理能力。人作为一个整体,天生具备眼、耳、鼻、舌、身、心等条件和其各自具备的功能,需要针对这些方面学习锻炼开启升华与生俱来的潜力。所以学习和教育的本质不是获取科学艺术文化知识,而是为了不辜负天生的潜质,故曰“贤者能勿丧耳”。人的潜质得以更好的启发,后人超越前人,然后才能创造更完美的文明。之所以要分成“六艺”是考虑到要“因材施教”,同时初学者分开锻炼不同的能力更容易提高;而说“六艺”相通,是因为它们都是以启发人类自身潜能为根据而发明的,当六种技艺都修行到一定的境界便会相通,或曰“天人合一知行合一”。针对“六艺”的培养,先贤苦心孤诣,以韦编三绝的毅力整理编纂了“六经”,可惜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乐经》失传,流传下来的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常常并列出现,南宋朱熹整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并说道:“某要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大学》和《中庸》是对完人——“君子”和至理——“中和”的概括,而《论语》和《孟子》是对其的实践。朱熹求诸外,认为“天地之间,理一而已”,主张“格物致知”的求索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阳明求诸内,提出“知善知恶是良知”,通过拷问本心的“致良知”,实现“知行合一”的境界。“天人合一”和“知行合一”都是对“君子”和“中和”的实践。“理”和“心”是相通的,更具体地说“天人知行融会贯通”才是具有“中和”微妙的“君子”气态。“四书五经六艺”构成一个循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做新民”。于个人,需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质,抵达君子的境界,感知中和的微妙。无数的实践者前赴后继,传承千年实践千年,流淌奔泻而来,汇聚成泱泱中华璀璨的文明星河,华夏儿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必将延续这条文明星河,谱写出更加美妙的华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7 0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