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发布博文之后,有博友发短消息问我:“‘优青’ 有没有一个比较大概的标准,比如在科研上论文情况?”我试着做了答复,考虑到可能会有更多的朋友存在类似的问题,这里把这一答复稍加扩充、发布在此,以期与博友们讨论。
由于“优青”是一种新型项目,没有可参照的非常具体的标准,而且各个学科情况也会有不同。据我个人理解,大致应有如下的起跑线:
1)执行过一个青年基金项目,且完成情况良好,有突出进展;最好手里主持过或主持着一个面上项目。一般来说,年轻人做过两个基金项目会给人留下好印象;“海归”学者可能来不及申请基金项目,在科研履历表上最好有主持过境外项目的经历;
2)在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上已有优秀业绩,证明离开了自己的博士导师后已有较好的“单飞”能力,且在业内小同行中已有一定好名声;
3)在从事研究领域的顶级杂志上已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虽说主要不看数量,但也得有一定数量的较高水平的论文(数理学科学者得有10篇以上吧!);做应用基础研究的,应有若干专利项目授权;
4)已发表有亮点的若干优质研究成果:或有高引用率;或被大段引用;或被载入教科书、专著;或被列入好杂志的top‘×’论文;或被牛人高度称赞;或被高档评论刊物highlight,……。这样的亮点至少有两个;
5)手头已形成有先进性和前沿性的研究课题,且有很好的工作基础。
我认为,有了上述基本条件,就可以勇敢上阵,来争取分得“优青”蛋糕了。为了增大中标率,我有如下建议:
1. 搞清“优青”项目申请与面上项目申请的区别,花费更多的精力描述申请人的背景、能力、工作基础和已有成就;
2. 系统陈述自己以往的优秀成果,秀出其中最亮的亮色;
3. 亮出曾经执行过的地方人才计划,如上海市的“晨光”、“启明星”、“曙光”、“浦江”计划等;
4. 制定好未来的研究计划,既要考虑其先进性,又要留意工作基础。
有条件的青年朋友们,别犹豫,快上,一起来准备分享首块“优青”蛋糕!
写于2012年1月12日星期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3: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