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l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anlf

博文

为什么中国人数学这么牛,却几乎没有中国人发现的数学定理? 精选

已有 28848 次阅读 2017-1-12 18:00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知乎上有人问(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02518):

为什么中国人数学这么牛,却几乎没有中国人发现的数学定理?

我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02518/answer/79618168):

基本的答案很简单:中国古代的数学并不牛。此外,中国人发现的定理历史上确实比较少,现在越来越多了,趋势是好的。

数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不仅给出了一整套数学体系(平面几何、代数、数论、立体几何),更重要的是给出了公理体系、演绎法这种令人惊叹的方法论,使严密的科学成为可能。这不只是数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或者说为其他所有成就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人从来没有达到这个高度。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数学家是刘徽,他做证明的意识是最强的,独力建立了一套证明体系,确实很了不起,但仍然不是“公理”体系,比欧几里得至少差一个量级。

那为什么大多数人会觉得中国的数学很牛?因为我们的宣传重点跑偏了,不是以客观评价为主,而是以激发民族自豪为主,只说我们的成就(确实很大,在希腊之外的文明中可以算是非常高的),不说希腊更大得多的成就。这种宣传以前可以理解,现在越来越成为笑柄。中国人已经很自信了,用不着通过这种不客观的方式来给自己脸上贴金,实事求是才是正道。

有些人说《几何原本》不是欧几里得写的,而是文艺复兴时欧洲人伪托古希腊人的名义写的,显示自己的祖宗厉害,打击其他文明的自信。这种说法有两大错误。

一,纯属脑补,没有任何可靠证据。

二,完全没抓到重点。就算《几何原本》真是文艺复兴时写出来的,仍然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著作,思想方法比中国的《九章算术》等数学著作高得多。任何有鉴别力的人,读读《几何原本》和《九章算术》的原文,就知道后者没有一套逻辑体系,只是一堆方法和应用题的集合,可理解程度、易于教育的程度和易于扩展的程度跟前者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几何原本》即使在欧洲失传几百年,一旦从阿拉伯人手里得到,欧洲人立刻就学会了,而《九章算术》与很多其他中国数学书籍后人都看不懂,失传了。

1607年中国出版第一个《几何原本》译本,徐光启和利玛窦翻译的。徐光启很清楚此书的价值,在篇首的《几何原本杂议》里写道:

“此书有四不必:不必疑,不必揣,不必试,不必改。有四不可得:欲脱之不可得,欲驳之不可得,欲减之不可得,欲前后更置之不可得。有三至、三能:似至晦,实至明,故能以其明明他物之至晦;似至繁,实至简,故能以其简简他物之至繁;似至难,实至易,故能以其易易他物之至难。易生于简,简生于明,综其妙在明而已。

此书为用至广,在此时尤所急需,余译竟,随偕同好者梓传之。利先生作序,亦最喜其亟传也,意欲公诸人人,令当世亟习焉,而习者盖寡,窃意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即又以为习之晚也。而谬谓余先识,余何先识之有?”

所以《几何原本》的重要性根本不在于它是什么年代写出来的,而在于它的思维方法完全超越古代的任何其他数学著作,奠定数学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徐光启、利玛窦西学东渐,再过几百年,中国人自己很可能也发展不出公理体系、演绎法。真正重要的是世界上出现了这么一个完全出类拔萃、神而明之的东西,而且这个东西你自己两千年都想不到。就算这个东西是公元1500年出现的,难道对你的震动就减少一分一毫了吗?!

用这种胡搅蛮缠来为自己偏执的“民族自豪感”争脸的,实际是一群完全不懂科学、不懂科学史、不懂情绪和理性的区别的人。这些人看似自豪,其实很自卑,自卑到不敢承认自己在历史上落后过,好像承认一点缺陷整个世界观就要崩溃似的。这些人的胡闹对真正的民族自豪感是个破坏因素。

真正的自豪,是承认自己以前落后,现在奋发图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将来会更好,总有一天会领先世界。这是中国兢兢业业的科学家干的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77323-1027171.html

上一篇:2016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引发的思考
下一篇:爱丁顿到底有没有验证广义相对论?
收藏 IP: 45.32.17.*| 热度|

33 檀成龙 孟佳 冷逢春 蔡小宁 黄荣彬 蒋力 徐令予 李颖业 王孟昌 郑俊 张鹏举 闵建中 郑波尽 靳文菲 常顺利 周浙昆 岳雷 刘钢 王大岗 韦玉程 姚伯元 曹家樅 徐传胜 徐明昆 文克玲 wqhwqh333 xlsd techne sunnyzhu scienceusa qx12 zhang3110 puhj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9: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