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lowlight 编辑,用文字说话;学术,用论文说话

博文

我国科学家会把创新成果投向自己的期刊视为己任吗? 精选

已有 6068 次阅读 2008-9-9 20:14 |个人分类:编辑部的故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据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王杰在主题为“科技期刊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的第31期双清论坛开幕式上指出,我国科学家要将创新成果投向自己的期刊视为己任。

我不知道有多少
科学家会(或能)将创新成果投向自己的期刊视为己任。站在期刊的角度,编辑们会鼓掌欢迎;但作为研究人员,我为什么要承担这样的责任?项目申请书没有要求将创新成果投向自己的(国内)期刊。我要想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当然选择最好的期刊发表;另一方面,要我把创新成果在国内期刊上发表也可以,有谁能保证在项目申请与结题的时候一篇《中国科学》或《科学通报》上的文章起的作用与一篇prl相等吗?如果没有明确保证,那么我为什么要冒这个险?

《中国科学》与《科学通报》是承担着很多人梦想的两本期刊,在全球化的竞争与中国SCI主导论的影响下,也有点日薄西山的感觉。虽然中科院要求每一位新当选的院士有义务为两刊撰写至少一篇优秀学术论文,但这真的能挽救它们的命运?大学是不是同样可以要求学校的教授“
有义务为校报撰写至少一篇优秀学术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是否可以要求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人员有义务为《中国科学基金》等撰写至少一篇优秀学术论文”?

在我看来,科技期刊的症结在于它承担了太多不属于它的功能,而淡化了它本来的含义。老师评职称要在期刊上发表论文,申请项目需要论文,申报各种奖更是离不开论文。论文可以作为评职称、申请项目、申报奖项的条件,但这种条件绝不能简单化。但可悲的是,不论是什么文章,一经贴上期刊的标签,期刊的影响因子就成了论文的灵魂。在各种评比中,很少有人关注论文的内容,取而代之是完全量化的影响因子。在功利因素的影响下,期刊、作者、读者都发生了变化,论文在很多时候成为一种工具。可怜的编辑,可怜的期刊。

中科大校长朱清时院士在评价大学本科评估时,举了一个例子,“我们都是坐在火车里的人,突然发现火车走错方向了,但是这个时候谁都不敢跳车。因为这个时候你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你跳车,即使安全着陆了,其他人也都不认你了,觉得你很不合群。因此大家都抱着从众心理,大家都错我也错,大家纠正我再纠正。”科技期刊何尝不是如此。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由于影响因子是很多期刊评奖的重要因素,期刊都很重视自己的影响因子,为了提高影响因子,有的期刊要求作者投稿时必须引用自己期刊的文章,否则不予审稿。大家都知道造假是错的,但别人搞小运作,你不做,你的影响因子就会下降,与评奖无缘,EI,SCI的大门也不会为你而开,作者同样也会离你而去。要想生存,就得去“做工作”。

我国科学家什么时候才会把创新成果投向自己的期刊视为己任?


中国需要高水平的科技杂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76-38356.html

上一篇:谁来一起午餐?
下一篇:看Elsevier中国选辑的失败
收藏 IP: .*| 热度|

4 王勇 刘玉平 任胜利 ligang168168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22: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