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张海霞︱教育突围:育人·创新·成长 精选

已有 9618 次阅读 2019-1-24 10:39 |个人分类:杂文评论|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育, 改革, 育人, 创新, 成长

【题记】《任正非:投资教育,二三十年后穷孩子就会变成博士》的讲话打动,一个企业家竟然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大谈教育而且是基础教育,真的是高瞻远瞩的企业家,这是站在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高度上看问题,投资教育就是为国家发展夯实最牢固的基础,为民族腾飞扎下最深厚的根系,为世界未来种下最美好的种子!作为教育工作者,真心敬佩任总,同时更是感谢任总,在这么重要的场合不是为自己的企业唱赞歌而是为中国的教育鼓与呼!借此机会也从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谈谈中国的教育该如何突围。

张海霞︱教育突围:育人·创新·成长

之所以说是“教育突围”,是因为我们不是不重视教育,而是对教育的重视现在真的是做不到点子上,看似全国上下众志成城要把教育搞上去,从国家到地方每年大会小会地讲、各种文件累积成山,各个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得非常光鲜,各种评比和活动轰轰烈烈,再到每个家庭简直是为教育上刀山下火海一般地奋不顾身,其实是用光鲜亮丽和坚固无比的城池把“受教育的人”重重包围起来,让TA失去了自由呼吸和自然成长的机会!然而,真正的人才一定是在自然的环境下自如地呼吸着新鲜空气、有着独立的思考并且无所顾忌地展现自己的能力成长起来的!所以,中国的教育要搞好,必须从现在这种铜墙铁壁一般的重重包围中突围、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来!

教育从成长的不同阶段来说主要有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我们教育需要突围的方向也有所不同,下面逐一探讨。

1、基础教育的突围方向:育人而不是应试

12071085f88b3s4sf3q4af.jpg

南怀瑾老师说过,最近100年的教育目标全错了,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目标全是“谋生”,而不是“育人”!这句话不敢全部赞同,因为谋生也很重要,但是在中小学阶段,目前我们全社会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谋生”而是“应试”!从怀孕开始担心学区房、择校到辅导班,几乎是所有家庭的焦虑所在,才形成了《疯狂的黄庄》这样的极致教育癫狂!其实这从头到尾都是围绕一件事“应试”!孩子必须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从小上最好的学校、找最好的老师才有可能在应试这条路上走得最风光!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最需要培养的健全人格、养成的良好习惯完全被压倒一切的分数所替代,家长最关注的就是分数(各种培训、辅导和择校的最终归宿),学校对家长和社会的终极交代也是分数(各种排名、升学率等等的最终体现),孩子的生活可以不自理(家长和孩子甚至还以此为荣)、孩子的性格可以很怪癖(各种留守儿童的普遍问题)、孩子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可以都忽略、孩子的精神状态永远是个不需要谈的话题!

所以,在孩子18岁之前几乎是全部注意力都在“分数和应试”这一表象上,对最需要关注的“成人”教育问题我们都视而不见,家庭教育缺失了对孩子生活能力和习惯以及基本社交的礼仪等方面的培养,学校教育则在树立孩子的三观以及心智成熟等方面上全线沦陷,所以,在目前片面强调应试的青少年教育中基本上是:学习好是一俊遮百丑,学习差则是一丑毁所有!这样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被学习好掩盖的各种不健全的问题会在长大后成为心理障碍,而学习差的很大一批则难以摆脱自暴自弃的心理阴影!

所以,基础教育的突围方向是要重视“育人”而不只是应试!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好三件事:

首先,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像任总说的“小学教师应该要得到更多的尊重”,只有足够多高素质的基础教育老师从小规范和引导孩子,扎实基础,孩子们长大后才能走得更远;

其次,必须要“教育家长”,现在基础教育的很多问题来自家长,有人说中国式家庭是“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很对,所以,需要教育和引导家长,承担他们该承担的家庭教育责任;

再次,松绑各种基础教育的考核和评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必须承认教育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考核和评比都是拔苗助长的手段,让孩子和老师乃至学校丧失耐心,欲速则不达。

最后,拓宽评价标准和机制,淡化应试所形成的标准答案思维方式,我之前曾经说过“标准答案不可怕,可怕的是标准答案思维”,我们不可能取消中考、高考等考核选拔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选择多样化,在教育中要淡化标准答案思维方式。

我们的基础教育只有从这些方面突围,才有可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人格健全的人才,让更多的孩子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

 

2、高等教育的突围方向:创新而不是谋生

innovation.jpg

中学毕业,孩子尽管从年龄上已经成年,但是他们在能力上还不是一个能够独挡一面的成年人,因此需要进入高等教育进行各方面的提升和锤炼,为进入社会成为真正的建设者和中坚力量做好准备。可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出了大问题的!可以说每个人说起来真的是都是血泪史:基础教育埋怨大学教育把他们教育出来的好孩子毁了,社会抱怨大学教育不出来好的员工,还有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我们怎么培养不出来出类拔萃的人才,当然现在很多家长用脚投票早早地把孩子送出国读书……总之,中国的高等教育一直是众矢之的,关于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更是每个阶段甚至是每年必谈的热门话题,但是鲜有有目共睹的成绩、多是人神共愤的新问题。那么,中国高等教育到底得了什么病?病根是什么?大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莫衷一是。

大家可能会问:你说连病根都摸不到,怎么谈中国高等教育的突围呢?!这要从我看的周其仁先生最近的一篇讲话稿《接下来挑难的事做》说起。

这是周教授的讲话是关于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以及最近面临的严峻问题和挑战、 如何让中国不被多年的高速增长围住?他说:中国的未来关键在于改革突围和创新突围!一句话提纲挈领把解决问题的路线指明了,从这里受到启发,我想从“创新突围”这个角度来谈谈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

回顾我们恢复高考以后四十多年的高等教育的中心思想,其实一直跟“谋生”直接挂钩,小到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安排大到学校的合并更名和教育部的考核,无一不是以“就业谋生”为大学的第一要务:毕业生必须要找到工作,从之前的包分配、考研到后来的自主择业和创业,这当然没有错,因为大学毕业就是要成为能够独挡一面的合格劳动者,这无可厚非。也是这一思想的贯彻和实施让中国的劳动者的素质有了巨大的提升,为过去40年的经济腾飞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社会经济逐渐发达起来的当下社会,我们对人才的需求却是悄然发生了变化:就业谋生的螺丝钉一般的人才基本饱和,而能够推陈出新、开发新技术开拓新市场引领新行业的人才市场却是求贤若渴,可是我们回头看看,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在简历上看不出他们与众不同的创新能力和精神,更多的几乎同一模板的简历和千篇一律的经历……

再看看美国这个创新企业层出不穷的国家:美国的创新能力是围绕大学发展的,不是工业区,不是那些锈带的工厂!【摘自周其仁演讲】德国、以色列、日本等等发达国家的态势也基本如此。为什么?因为大学里生产创新的头脑!

这就是我们高等教育该突围的方向:我们的高等教育应该培养的是创新的头脑并不是谋生的技工!尽管表面上看都是有知识有技能的人,但是那些拥有创新的头脑的人就是一个未来的开拓者,而把自己定位为谋生的技工就是一个生产线上的螺丝钉,随时可以替换不说关键是对未来的发展不做出新的价值。所以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培养模式,从技能型的传授和训练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高等教育的创新突围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入手:

  1. 培养创新意识:我们很多时候一说创新就很容易跟各种高大上的人和事联系起来,似乎离自己很远,其实创新很简单:就像《被误读的创新》的作者凯文·阿什顿说,不要认为神才可以做创新工作,所有人动脑子都有机会。创新它从简单说就是一种意识、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的而且在生活和工作中随时随地都可以用的。在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这一点,鼓励他们去做去尝试,这是目前所有大学教育里都欠缺的,需要普及和提倡的。这也是培养创新头脑的第一步。

  2. 提升创新能力:还有很多人很容易把创新教育和专业教育对立,认为专业课就培养专业能力而创新能力只能通过专门的创新课程进行培养,其实不是,创新能力离不开专业知识,而且创新都是从更新、改变到创造的规律来发展的,只有基于专业基础的创新才不是无本之木,那些跨专业的交叉创新一样是以专业知识和能力为基础的,创新能力的提升会让专业能力的价值得到成倍甚至是级数的提升。所以,在现有的专业教育全面融入和提倡创新教育,是提升创新能力的核心。

  3. 训练创业家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中存在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是意志品质和抗压受挫能力的下降,这一点是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成为独立的劳动者是最大的短板。所以,在学校里要通过课程和实践来训练学生永不妥协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这也就是所谓的创业家精神在大学阶段不可能培养出杰出的企业家和创业家,但是未来杰出的人才的创业家精神应该是在高等教育阶段锤炼成型的!这也是这个社会发展和前进的最重要推动力。

综上所述,做好新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最主要的突围方向就是创新,让创新融入到高等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放开师生的手脚、解放他们的思想,鼓励和激发他们无所不能、无处不在地创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必将迎来百花怒放的人才爆发,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必将迎来一个创新创业百舸争流的腾飞时代!

 

3、社会教育的突围方向:成长而不是焦虑

404053949198394455.jpg

等学生大学毕业进入社会,成为独挡一面的建设者,看似他们的教育已经结束,其实他们的社会教育才刚刚开始。为什么这么说:其实高等教育结束只是他们专职做学生受教育的时代结束,而他们面对飞速发展的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实际问题需要他们随时随地解决问题的时代才刚刚开始,也就是他们的社会教育才刚刚开始,而这个教育是终生都不会停止的。

目前社会教育其实是相当成问题的,虽然我们天天把终生教育挂在嘴边,可是我们少见实际行动,特别是对于社会中坚力量的中青年的各种培训是严重缺乏的,好的公司会十分重视,比如华为还创办了华为大学,从员工入职到各个阶段都会进行教育、培训和提升,但是有几家公司有这样的机制呢?党校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于社会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他的关于职业的社会教育,大概只有MBA和EMBA是个很好的实例,对于企业管理类的人才起到了很好的长期持续的培养作用。而大多数的人是得不到长期有效的社会教育的,这甚至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我们身边各种最常见的社会教育都是以利用和制造人们的焦虑为主的“牟利教育”,这不是真正的社会教育,真正的社会教育要是教会人们积极解决和面对各种问题并不断成长的教育。

所以,社会教育的成长突围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入手:

1、关注重要共性群体:人生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问题,目前社会上十分突出需要关注的有三类大群体,第一类是青年家长,处于极度的焦虑和疯狂之中;第二类是老年人,处于无奈的孤独和受骗之中;第三类是各种留守儿童家庭,处于感情冷漠和被社会遗弃的状态之中。他们需要关爱和成长。

2、规范的职业提升和培训前面提到华为大学等企业培训的范例,其实很多企业是做不到的,但是MBA的形式可以借鉴,各行各业可以有相应的能力提升和培训计划,这样给职场上的年轻人以规范的学习成长机会,面对知识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有更多更好的应对策略和机遇。

3、营造成长型的社会环境:社会这所大学有再多的培训都是不能全覆盖的,但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能够产生最大的影响,特别是目前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需要有意识去引导和营造成长型社会而不是迎合网上充斥的负能量,才是缓解焦虑和矛盾的一剂良药。

从学校出来走上社会,但是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全能的,在这个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需要继续教育,而目前中国社会的共性就是焦虑,最需要的就是“不断成长的信念”,希望更多的社会教育教给我们的是“成长而不是焦虑”。

人生是一张单程车票,每个人都没有第二次的机会,是教育让我们从一张白纸变成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搞好教育,我们就必须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在青少年时期的基础教育阶段实现“全面育人”,在大学阶段做到“突破创新”,到了社会上继续“关注成长”,相信坚持这么做,我们中国的教育一定能够突出重围,不仅是培养大批杰出人才、优秀企业,更是能够孕育更多的幸福家庭和和谐社会,中国也一定是影响世界的第一流国家!

G-iCAN2019-W.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9-1158813.html

上一篇:张海霞︱我不是理想主义者,我在现实中实现理想!
下一篇:张海霞︱喷不完的嫉妒,戒不掉的国足
收藏 IP: 124.205.76.*| 热度|

17 王安良 王卫 梁安民 毛宁波 强涛 刘立 万仁甫 李毅伟 姚远 曹俊兴 胡泽春 乔中东 牛丕业 李学宽 吴志诚 彭真明 晏成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