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yu36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yu367

博文

用梦想驱散惶惑——对学者道德的若干基本假设

已有 2878 次阅读 2013-12-3 13:0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术道德, 中国梦, 知识产权法

用梦想驱散惶惑

——对学者道德的若干基本假设

 

   我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抓住主要矛盾,而首先要做的是抓住研究对象与问题相关的重要特征。这在数学上,相当于将立体的研究对象向讨论问题的平面做投影,这种投影过程体现了研究对象相关的特征,而过滤掉了不相关的特征(投影为〇),这是在基本假设下建立系统模型的普遍过程。而当用这种方式讨论学者身份个体人的学术成果发表道德问题时,我惶惑、不安,甚至伤感、抓狂。问题千头万绪,说不太清楚,下面只先说说惶惑之处。

 

   关于理想学者的基本假设如下:1.独立思考,认真实践,数据真实,不夸大其词,不搞学术利益租赁或寻租;2.积极与他人进行学术交流并诚恳致谢,公平对待每位贡献者和合作者;3.认真查阅文献,平等对待每一篇文献的内容,不因名气、利益、作者单位、影响因子等因素推崇或排斥任何文献;4.引用文献的目的是学术求真与学术传播,不断章取义或偷梁换柱,认真标注出处(能够被检索的文献应核对正式刊出时的出版信息),避免遗漏和张冠李戴;5.保持对学术评议和评价工作的神圣感和使命感,不掺杂个人偏见和恩怨;6.积极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追求学术的先进性;7.理性坚持学术观点,不轻易动摇,也能够勇于承认自己观点、实验的局限性、不确定性、甚至错误;8.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做恶意揣测,注意自我保护。总之,也切美好的假设都来吧,这样的学术时空多干净,梦一样的干净,干净得像梦。

 

   如果脱离这些假设,甚至因为某些众所周知(普遍)的因素进行相反的假设,情况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诚实的发现会被误认为炒作加篡改,诚恳的引用会被误认为抄袭,谨慎而公平的合作会被指责为送礼式的挂名,细致而全面的学术梳理和评论会被误会为拼凑,合理的坚持会惹来卫道士的名声,真知灼见的批评会被揣测为找茬,宴会上碰一下杯子被阴谋论者视为学术勾结,请教一个问题也可能被误会为技术刺探,必要的自我引用和本刊引用都有炒作引用数量的嫌疑(此句补充于2013年12月12日)。总之,有罪推定,想怎么有,就怎么有,怪只怪赵构和秦桧当初发明了“莫须有”。这便是令人惶惑之处了。

 

   学术界的真实事件,没有调查清楚便拿出来说,难免伤及无辜,还是发扬一下娱乐精神,本着向文艺界学习的态度说说文艺界的事情。《嗨歌》因《中国好声音》更红了,有人发现其旋律和潘长江老师早年间的《过河》及其相似,而潘长江老师在次年的“春晚”上变身“小陀螺”,嗨翻全场,是何等的风格。李玉刚的一曲《逐梦令》好不惊艳,可有人发现周杰伦的作曲A段酷似孟庭苇早年演唱的《风中有多雨做的云》B段,网友们为“周董”的解释是,牛仔很忙,没时间抄,也没必要,相信人品。这个解释,我也相信,因为《逐梦令》是先有词后有曲的,周杰伦作曲擅长找寻词的意境,是大家认可的,音乐也达到了方文山词的意境。其实音乐创作行规约定的8小节或6小节雷同,也实属作者利益和商业利益不对等的无奈之举。因不做有罪推定而相安无事的歌曲还有很多呢。年轻的朋友听过欧得洋的《北半球的孤单》,早年间还有一首邰正宵的《纸飞机》,可以欣赏一下;张雨生的《大海》大家耳熟能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听一下琼瑶剧《梅花三弄之二鬼丈夫》的片头曲,比较两个B段的旋律。理解成佳话,鼓噪惹是非。影视作品也有类似情况,《喜羊羊与灰太狼》VS《蓝精灵》,分别成为两代少年儿童的经典;风靡大江南北的《上海滩》多么像上海江湖扩展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许文强、冯程程和丁力的形象,仍然个个深入人心。如果我们对相似少关注些,对不同多关注些,文艺将自有封赏(此处非“文艺风赏”的错字)吧。

 

   法律讲证据,重结果;道德则要讲人情,析过程。知识产权法和学术道德,相辅相成。法律公正,需要的是理想的学者假设,而不是有罪推定;道德合情,需要的是现实情况下的理解和沟通。两者相得益彰,可以促创新,谋发展,享和谐。切莫造成“道德败坏,逍遥法外”的无奈和“道德高尚,一生白忙”感伤。

 

   如果有一天,科技工作者都足以担当以上关于学者的理想假设,那该多好啊——这算作我的一个中国梦,驱散那些惶惑吧!先说梦,立刻行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8939-746707.html

上一篇:文心雕凤(之一)------凤凰展翅
下一篇:文心雕凤(之二)------凤凰涅槃
收藏 IP: 61.190.88.*| 热度|

2 陈湘明 曹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0 1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