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Huntsville小镇上华人不多,这里的美国理发师不大会剪亚洲人又直又硬的头发,所以我经常都是趁回国或者去台湾的时候理发。在这里也认识一个台湾来的理发师,十多年来,我们一家四口都是她照顾。
我昨天去她那里理发,回来有点儿不高兴,因为剪得有点过头了,太短了些。现在想来,这一辈子不管到哪里,不管谁剪头,都是刚刚剪过的时候很不满意。不知道别人是否也有类似的感觉?
如果两次理发的间隔是一个半月的话,我大概有一个月是满意的:
如果每次剪发去掉得少些,满意度保持的时间就会久些,但是就需要理发的次数多些:
剃头和理发的差别就在这里了:剃头讲究的是省钱,频率低;理发讲究的是满意度,但是频率高,花钱也要多些。(这是我的理解,这两个词汇的来源可能有更深奥的讲究)
把这个理发和剃头的概念引申开来,你就会发现这样的普遍规律:
(1)满意度和省钱通常都是矛盾的。省钱,就得凑合着点。
(2)满意度是有一个阈值的,这个值是个体化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不同在变化着的。
(3)理发的次数和剪掉的头发的量成反比,和满意度成正比。
如果我是理发师,我就要了解客人是属于哪个类型的,他(她)是来剃头的?还是来理发的?如果他是来理发的,那我就少剪掉一些,尽量保持他进门时的模样;如果他是来剃头的,那就多剪掉一些,但是还是要尽量让他满意。好的理发师不单单靠技术,更要能猜摸客人的心理,了解客人的需求。说好听的,是懂得和客户交流,说难听的,就是要忽悠客户,增加他的满意度。而当我们找到了一个能“沟通”的理发师的时候一定会很高兴,可能会成为一个终生的朋友,一个值得你信赖的人。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去研究一下各个行当里的状元,你就会发现并学习到一些共性的东西。其实,这些状元的生意经很简单:要了解你的衣食父母,了解客户,了解市场,了解他们的需求,然后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问题是,当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歪曲了的时候,行业的状元就很难出头。
就拿服务业来说,国内现在的一些连锁饭店(如全聚德烤鸭),连锁足底按摩店等都讲究上规模,想成为上市公司。可是一旦成了上市公司,公司主要取悦得对象就是股东而不是真正来享受服务的客人了。追求赢利最大化和服务最大化经常是一对很难调和的矛盾。
科研也是如此,追求论文和追求创新所取悦的对象完全不同:追求论文是因为要取悦决定自己升迁的上司;而真正的创新是为了服务那些有需求的大众。
识别扭曲了的价值体系并不难,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了:你的酬劳是来源于你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吗?我们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着,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甚至没想过直接受益的人是谁,那显然是有不对的地方,你说呢?
本来是去理发的,结果被剃了个头,所以才有上面这些唠叨。可是,上亿元纳税人的钱被浪费掉,谁去唠叨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8: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