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润色专家|理文编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nbianji 英语母语专家助您成功发表

博文

打击学术不端新规发布——《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

已有 12575 次阅读 2016-4-9 22:19 |个人分类:理文编辑|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学术不端, 理文编辑, 五不准, 五个承诺

   

   针对近年来发生多起国内部分科技工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被撤稿、给我国科技界国际声誉带来极其恶劣影响的问题,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卫生计生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共七部委于201512月联合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的通知。此次发布的五不准,显示出我国科技界严厉打击学术不端行为的决心和力度。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

  1. 不准由“第三方”代写论文。科技工作者应自己完成论文撰写,坚决抵制“第三方”提供论文代写服务。

  2. 不准由“第三方”代投论文。科技工作者应学习、掌握学术期刊投稿程序,亲自完成提交论文、回应评审意见的全过程,坚决抵制“第三方”提供论文代投服务。

  3. 不准由“第三方”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论文作者委托“第三方”进行论文语言润色,应基于作者完成的论文原稿,且仅限于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完善,坚决抵制以语言润色的名义修改论文的实质内容。

  4. 不准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人信息。科技工作者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如需推荐同行评审人,应确保所提供的评审人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真实可靠,坚决抵制同行评审环节的任何弄虚作假行为。

  5. 不准违反论文署名规范。所有论文署名作者应事先审阅并同意署名发表论文,并对论文内容负有知情同意的责任;论文起草人必须事先征求署名作者对论文全文的意见并征得其署名同意。论文署名的每一位作者都必须对论文有实质性学术贡献,坚决抵制无实质性学术贡献者在论文上署名。

   本“五不准”中所述“第三方”指除作者和期刊以外的任何机构和个人;“论文代写”指论文署名作者未亲自完成论文撰写而由他人代理的行为;“论文代投”指论文署名作者未亲自完成提交论文、回应评审意见等全过程而由他人代理的行为。

      作为正规的提供论文语言编辑服务的第三方机构,理文编辑是最早在中国开展此类业务的公司。理文编辑拥有母语为英语且有学术背景的专家编辑团队,我们重视学术出版的伦理道德,坚守的学术道德准则甚至超过”五不准“的要求。


   理文编辑(Edanz)是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的准会员,同时也是施普林格(Springer)、BioMed Central和美国物理联合会(AIP)出版社所信赖的语言润色合作方。20年来,理文编辑致力于在亚洲国家提供英文润色服务,为帮助作者成功发表论文提供了方方面面的周到服务。


   理文编辑还是ASEC (中国语言润色行业协会)的创始成员,参与制订此类行业标准及道德规范。提供公开透明的、合乎伦理的服务是理文编辑始终不逾的承诺。在此我们提出理文编辑的五个承诺。


理文编辑的五个承诺

  1. 作为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的准会员,在出版和科研伦理方面理文编辑全力支持现行行业标准,以透明的、规范的服务践行这一承诺,并在发现作者文章存在学术不端的情况时提供正确的建议。

  2. 理文编辑不保证发表。任何期刊都不会要求作者必须使用理文编辑的服务;作者使用理文编辑的服务也并不代表可以保证在某个期刊发表。当发现文章存在学术不端的情况时,我们会建议作者如何正确处理;当文章存在署名和利益冲突时,对作者提出正确的建议;确保作者的所有决定都基于文章内容。

  3. 我们拒绝:编辑或改写抄袭内容;在知情的情况下促成学术不端行为,包括:署名不端,不披露利益冲突,重复发表,一稿多投,捏造或篡改数据。

  4. 理文编辑的内部工作流程均遵守上述行为准则,所有服务均符合出版伦理道德规范,这会使文章“安全”并经得起期刊编辑的严格审查,确保文章零风险发表

  5. 理文编辑承诺编辑团队均为母语为英语的专家,专家资料透明展示,我们提供专业的服务及科学的服务流程,在提供编辑之外的其他服务和大量免费资源的同时,大力发展新服务和新工具

微信号:理文编辑/liwenbianji

理文编辑 | Since 199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8924-968996.html

上一篇:中国的论文投稿接受率在国际上排名倒数?
下一篇:理文编辑校园展台活动
收藏 IP: 210.129.18.*| 热度|

3 徐长庆 黄仁勇 周金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