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heng22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heng229

博文

第十九章 导师与研究生的明争暗斗

已有 2641 次阅读 2015-10-12 11:4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第十九章 导师与研究生的明争暗斗

    这样的说法并不是危言耸听,实实在在的存在于中国很多的课题组中。导师和研究生一般要相处多年,最后有很多导师和研究生感情深厚,超越师生之情。有的学生为显示导师在自己心中的地位,直接给导师说,我的婚礼您必须要参加,您不来典礼就不开始。也有导师即使自己的研究生毕业了,还持续不断的帮助他们,如果他们科研基金不足,甚至可以回到原来的实验室免费使用导师的仪器。还有的导师事先询问研究生毕业后什么时候去火车站,然后自己亲自开车去送,还要带上其他没毕业的学生一起,以感谢毕业的研究生这些年对课题组做出的贡献。还有的学生在读研期间遇到家庭变故,方寸大乱,以后能顺利毕业,找到好工作结婚生子全靠自己的导师当初的安慰和引导。然而课题组好像一个封闭的小世界,极度缺乏外部的监管与干预,这就像封建王国,遇到一个“开明君主”就国富民强,开创盛世,如李世民对唐朝,一旦遇到不甚开明,能力不强的大导师,这个组就恶性循环了,恶性循环的原因就是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明争暗斗”。

    为什么要用明争暗斗这个词呢?因为导师手里有学校赋予的杀手锏,可以发号施令,指点江山,可以明争。学生没有杀手锏,但也并不是毫无还手之力,学生的致命武器可以用武侠小说里的“化功散”来形容,无色无味,一旦服用却会功力大减,无法复原。导师手里的杀手锏使出来,寒气逼人,着上一下就皮开肉绽,血流如注,筋断骨折,让学生不得不服,然而化功散一旦发威,导师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中招,早就功力大减了,简直比杀手锏有过之而无不及。导师的招数是“明枪”,学生却不得不使用“暗剑”。研究生能使用“化功散”等暗剑的招数源于实验进展对研究生的巨大依赖。看上去导师对实验居功甚伟,但大众往往不知道的是很多实验从设计开始到操作完成,文章的写作,期刊的选择,以至于以后的修改,实验的后续工作等一系列辛苦、繁杂的具体事情都是由研究生完成的。经常会有那种一个看上去弱不禁风的小女孩竟然是课题组实验进展的顶梁柱的例子,参加学术会议的时候,经常会有作报告的导师回答不上来实验细节问题的情况。例如加热了多少时间,使用了多少毫升,是先加的a试剂后加的b试剂还是一起加的,又或者同时加入而速度不一样,谁快谁慢等,当提问了这样的问题时,很多导师是回答不上来的,场面很尴尬。但导师们也有应对的办法,一般他做报告时,具体操作这个实验的学生也在下面坐着,一旦有些疑难问题无法回答学生可以及时出手,解答疑问。这里要声明的一点是,并不是说导师比学生水平差,只是负责的具体事务和对细节的专注度不一样,导师更需要在大方向上做出指导,具体实施是学生的的事情。这就好像将军制定战略战术,士兵去冲锋陷阵,要求导师事无巨细全都掌握也不现实,和要求每次都让将军去攻城池爬云梯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当导师使出杀手锏时,研究生的化功散就要发挥巨大的威力了。这个时候研究生虽然知道文章快点发表才对自己有好处,然而或出于气愤,或出于知道按照导师的某个指导意义不大,他就会在实验的各个环节对导师的指导施行“磨洋工”的策略,而且十分有效,招招见血。例如一个很微小的操作就能使得实验结果与当初的设想大相径庭,不管导师的指导对不对都能让实验结果证明导师的指导不对。一句不经意的话就能使前来打听本课题组情况的本科生知难而退,进而选择别的组。还可以故意保留自己多年积累的实验经验、技巧,不报告给导师,也不教给师弟师妹,一旦这个学生毕业离校,他所负责的实验竟然好几年再没有任何进展,一切都得从头再来。比如一个实验在烘箱里进行,但这个烘箱年代比较久远了,烘箱内各部分的温度并不统一,虽然设置100度为烘箱的工作温度,但只有在烘箱内一小部分区域放置反应器皿才能成功完成实验,这样的细节对于一个实验来说可以用“成千上万”来形容,除了操作实验者本人,别的人,别说不进实验室天天坐在办公室的导师,就是经常在一个实验室里做实验的同学都很难完全掌握。这样的细节研究生要留下多少,就完全看研究生本人了。此时,导师和学生对伤害的耐受力又反过来了,对于学生来说,早早晚晚毕业,不管历尽千辛万苦,忍辱负重,哄得导师开心,最后文章发表,导师签字,离校工作就万事大吉了。而对于导师来说,这些伤害却是实在承受不起的,本来该有的成果没有了,已经花费巨大财力摸索出的实验心得被全部带走,必须重新开始,甚至课题组的声誉都受到影响。有的导师自以为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很高,即使有过失也叮嘱学生不能声张,但发觉慢慢的没有学生来报考自己的课题组了,百思不得其解,他哪里知道自己早已“名满天下”,现在的通讯越来越发达,交流越来越方便,甚至千里之外别的学校的学生都知道本课题组的领导方式,也知道哪个学校有一个很“特别的”导师。

    即使争斗只是导师和研究生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也还是会影响到课题组的发展。例如有的研究生被导师无端训斥之后回到自习室嚎啕大哭,她主观上并没有刻意说什么,甚至大家都不知道她和导师聊了些什么,为什么会哭,但所谓“哭者无意,听者有心”,本来已经打算来这个课题组读研究生的本科同学看到了这个场景,心生畏惧之心,果断决定换组了,因为她并没有真正进组成为正式的研究生,换组是相对容易的,但她又不会直接跟导师说为什么换组了,不会告诉导师她对自己以后在这个组里的生活充满恐惧,导师真是得一辈子蒙在鼓里了。还有要进组的本科生来了才发现导师对学生不好,决定不进组读研了,但导师又“权势”很大,没有组可以接收自己,这个学生就果断选择了放弃读研的机会,不管获得这个读研究生的机会多么不容易,她都决定放弃了,认为自己受不了这样的管理。这对导师的影响是很大的,白白失去了人才,又不知道为什么。但不管怎么争斗,这种争斗对导师和学生都是有伤害的。

    我认为最严重的伤害不在于眼前的一个实验,一篇文章,而在于杀死了研究生继续从事科研事业的兴趣,歪曲了研究生对科学研究的认识,毁了国家科研的未来。有的人说既然在课题组里不开心,为什么不退出呢?前面提到的本科生不是放弃了读研的机会了吗?况且也有的导师在训完学生之后会说“我就是这样的领导方式,不喜欢可以离开,我不设置任何障碍”。难道研究生们就那么傻,明明不开心还非得在一棵树上吊死吗?其实只要走上了研究生这条路,所有正规手续都已完成,并且你已经在这个组里以正式研究生的身份待了一段时间以后,你基本就不再有机会回头了,退出意味着更大的损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54112-927553.html

上一篇:第十七章 课题组:导师一个人的天堂
下一篇:第二十章 无路可退的研究生
收藏 IP: 124.64.239.*| 热度|

3 许培扬 唐剑锋 科苑往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