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医学科普 寨卡病是性病

已有 2120 次阅读 2016-2-4 05:03 |个人分类:传染病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美国确诊首例性传播寨卡病例

  据新华社电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日证实,卫生当局确诊首例在美国本土传播的寨卡热病例。患者来自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县,与一名从寨卡流行地区返回美国的染病者发生性接触后,感染寨卡病毒。

  性传播十分罕见

  达拉斯县卫生与公众服务局当天发表声明说,与患者发生性接触的感染者去过委内瑞拉,但患者本人一直未离开美国。鉴于医疗保密原则及个人隐私考虑,当局不会公开这名患者的具体信息。

  该局局长扎卡里·汤普森说:“这种情况十分罕见,但不乏先例。我们一直没排除这种可能性:寨卡病毒可以经由性传播。”

  寨卡病毒一般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但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病毒也可以经过性行为传播。一名科罗拉多州的男子2008年在非洲染上寨卡热,回国后将病毒传染给妻子。此外,研究人员曾在南太平洋塔希提岛一名男子的精液中发现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最早于1947年在乌干达被发现,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寨卡并不是一个致命性病毒,大约80%的感染者并无明显症状。

  自2015年起,寨卡病毒在美洲快速蔓延,目前该地区25个国家和地区已报告发现该病毒。与此同时,巴西东北部地区小头症病例激增。过去5年,巴西年均报告小头症病例数仅163例,但2015年下半年至目前,巴西已报告近4200例小头症疑似病例。科学界怀疑,这些病例可能与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关系。

  小头症是婴儿在子宫或婴儿期大脑发育异常导致头部非正常变小的罕见病。一般而言,小头症出现的概率介于3000至5000名新生儿中出现1名。

  防蚊子叮咬为主

  在南美和加勒比地区发现的寨卡病例中,主要传播途径是伊蚊叮咬。伊蚊也是大部分黄热病和登革热病例的罪魁祸首。美联社报道,在美国,这类蚊子主要活跃在南方。虽然美国眼下尚无经由伊蚊叮咬传播的寨卡病例,卫生部门还是呼吁市民做好防护措施预防蚊子叮咬,敦促孕妇考虑推迟赴寨卡病毒流行地区旅行。

  世界卫生组织1日宣布,巴西密集出现的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些病例可能与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关系。这是继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及埃博拉疫情后,世卫组织发布的第四个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世卫组织表示,迄今为止,中国尚未报告任何寨卡病毒病例,但如同在世界其他地区一样,有可能出现少数与旅行相关的“输入性”病例。不过,中国冬季气候条件不适合伊蚊活动,疫情在冬季传播的风险很低。

  美国去年共报告30例“输入性”寨卡病例,一些欧洲国家近来也出现“输入性”寨卡病例。医学界至今尚无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和有效治疗手段。

  据新华社

 

 http://news.sina.com.cn/o/2016-02-04/doc-ifxpfhzq2396446.shtml

 

世卫:塞拉利昂约有48名埃博拉病患不知所踪

 

  当地时间2014年12月21日,塞拉利昂弗里敦,埃博拉医护人员将感染者尸体运往公墓掩埋。

  中新网2月4日电 据美联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3日称,近日,塞拉利昂有约48名新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患失踪,其中18人的病情十分严重。

  报道称,世卫组织代表安德斯·诺德斯特姆指出,塞拉利昂近期约有70人在该国北部的一个地区被隔离,但其中逾48人突然失踪。诺德斯特姆呼吁塞拉利昂当局能尽快将这些人找回,以防止埃博拉病毒的扩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954339.html

上一篇:世界癌症日2月4日 2015年中国平均每天7500人死于癌症
下一篇:美国麻省总医院科研论文分析报告
收藏 IP: 71.192.203.*| 热度|

2 侯成亚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7: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