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腾冲之美

已有 6441 次阅读 2013-11-26 15:36 |个人分类:旅游美景|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12月4日去云南腾冲

网上看看,做些准备,腾冲很美。

中华预防医学会预防医学信息学术会议 12月4-7日 云南腾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741114.html

常委会议上金主任给我的任务,请我也作一个学术报告:先进的科技信息平台


12013-10-12

三年前我随旅游团到过腾冲旅游,腾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腾冲中国三大地热区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云南西部边陲,与缅甸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枢纽和商贸口岸的腾冲,有着“中国翡翠第一城”“云南第一侨乡”之誉。现在去腾冲非常方便,可以乘飞机了。腾冲机场是距离国境线最近的民用机场之一,于2009年1月底开通。这次是陪丹麦的朋友去玩,由在腾冲一个做地产的朋友接待吃住。

2013.10.11. 上午11:55的飞机从深圳飞往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下午2点多到达,因为下午3:40的机票只剩下3张,我们一行4人不能留下一人单独行动,所以就买了下一班的机票。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等待了4个多小时,于下午17:30转机乘祥鹏航空飞机飞往腾冲,晚上6:20终于安全到达腾冲驼峰机场,机场位于距腾冲县城约10公里的清水乡驼峰村,几乎就在山顶上。晚上住在朋友的别墅区,一天都在机场里、飞机上,疲惫不堪,早早就休息了。

2013.10.12. 早餐后朋友驾车带我们参观“热海”,这是第二次来热海了,百看不厌,如同来到人间仙境。腾冲热海景区位于腾冲县城西南20公里,面积约9平方公里,温泉群88处,其中有14个温泉群的水温达90℃以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热泉在呼呼喷涌。世界上有温泉的地方很多,但像腾冲热海这样面积之广、泉眼之多、疗效之好,实属罕见。珍珠、姊妹、怀胎、鼓鸣、蛤蟆、华裙均是热海著名的温泉群
热海
  • 作者的点评  

到腾冲一定要去的景点,如同人间仙境。

“狮子头喷泉”,形似一头雄狮破崖而出,昂首长啸,鬃发披拂,更奇的是这头巨狮嘴里还能喷云吐雾,水花四溅。
珍珠泉为一双泉坑,由众多喷汽孔形成的凝结水坑,二坑位于同一平面上,东坑水温95.5℃;西坑水温88℃,流量0.2L/S。二泉均有喷气孔,因泉中升起的凝结型气泡在水中和水面形成串珠状徐徐涌起,且在水面如珍珠般轻滚动,顾得名珍珠泉。
“蛤蟆嘴喷泉”,则像一只大蛤蟆跃然张嘴,在哈哧哈哧地吐热气和水柱。
热海中最典型的是“大滚锅”,它的直径3米多,水深1.5米,底部水温达102℃,两边水温达96.6℃。昼夜翻滚沸腾,四季热气蒸腾,如烟如雾。据说从前有一头牛到大滚锅边舔吃带咸味的泉水,不小心掉入锅内,待牧童从村里喊人来时,已煮成一锅牛肉。
眼镜泉,泉水晶莹透亮,两个泉眼并列,形似一副眼镜,故名眼镜泉,又像是两个姐妹并肩欢唱,所以也叫姊妹泉。
“怀胎泉”,有两口井,井栏上雕着十二生肖,井里热汽萦绕,井水滚沸,气泡汩汩不绝。
国殇墓园
  • 作者的点评  

国殇墓园是任何爱国人士值得去拜祭的。

午餐后,稍事休息就驱车前往国殇墓园。滇西抗战期间,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的将士在腾冲收复战中为抗击从缅甸侵入的日军,长眠于此。阵亡将士的纪念陵园位于云南腾冲县城西南1千米的叠水河畔小团坡下。辛亥革命元老、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取楚辞“国殇”之篇名,题为“国殇暮园”。
三年前拍的滇西抗日盟军阵亡将士纪念碑,也就是飞虎队将士的纪念碑。
腾冲
下午3点半回到别墅区休息了一会儿,4点半便应朋友邀请去了朋友的茶庄,高黎贡山的野生茶,每次来都要买一些带回去存放。
茶艺表演

22013-10-13

腾冲云峰山
  • 作者的点评  

第一次去,能够爬山的一定要去哦,只有爬上去才能欣赏无限风光。

2013.10.13. 早餐后出发去云峰山:道教名山,位于云南腾冲城西约50公里外的固东区云峰乡旁。那里青山连绵起伏,峰顶尖削如笋,青峰如浮云海缥缈间。山腰上环绕着缥缈的云雾,整座山峰宛如若隐若现的人间仙景。云峰山长期以来是腾冲胜景之一。2700余级穿云石蹬,皆斧凿于峭壁危崖,依山顺势,把人引向海拔2448米的风光无限之处。在近峰顶的一处蟪岩上凿有四十三级近乎垂直的石梯,游人需扶着两旁的铁链才能拾级而上。
农民的房前挂满了玉米。
需要坐半小时缆车。
山不是很陡,但路程有一点远。
2700余级石阶,很难爬哦。
缆车上看到的云峰山风景。
云峰山小径。
山顶上的风光。
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
  • 作者的点评  

可以去看看的,很容易爬上去。

中餐后,下午2点来到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上次来时,下着雨,这次天公作美,地质公园里连在一起的有三座死火山,大空山、小空山、黑空山。开放的景区是大空山。598级台阶,火山口底深50m。
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特提斯构造带东段的腾冲变质地体内,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两个大陆板块陆—陆碰撞对接带东侧,以发育断裂构造、年青的火山活动和强烈的地热显示为其特征。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沧海桑田巨变,多次岩浆喷发和多次构造旋回,留下了众多的地质遗迹,形成了奇丽的自然景观。
终于到达山下。
腾冲柱状节理
  • 作者的点评  

只能站在河谷上面看看,拍几张照片。

云南腾冲县的龙川江畔,矗立着一大片火山爆发时喷出的未露于地表岩浆冷凝后形成的柱状结晶,地质学上称为“柱状节理”,当地人则形象地叫它“ 神柱”。这是一根根数十米长的“石柱”,景色壮观。这一火山地质奇观的完好存在,不仅为当地增添了一处独特的旅游景观,同时对于研究火山的岩浆生成和地质构造有重要科学价值。
柱状节理是怎么形成的呢?火山岩浆喷发时的温度为1200摄氏度,当岩浆冷却至八百至九百摄氏度时岩浆结晶形成柱状节理。由于岩浆含有六方柱体的斜长石、橄榄石、角闪石、辉石等矿物质,所以冷却后形成六方柱体。
地质专家经过调查认为,腾冲的“神柱”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一片规模最大、保存完整、年代最短的柱状节理。总面积达2平方公里,大约形成于4万年前,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柱状节理群,对研究火山岩浆生成和地质构造有重要科学价值。
腾冲墨鱼河
  • 作者的点评  

一定要去看看的,地方虽然小,风景很优美哦。

之后一路开车到了墨鱼河,也是第二次来了。 位于腾冲县火山公园的黑鱼河峡谷,与火山胜景柱状节理毗邻。
黑鱼河是在熔岩流的作用下,堵塞地下水脉使其露出地表而成。黑鱼河巨泉一年四季清澈见底,而且流量不减,其中两股水流各有特色,一股哗哗欢跳着涌人龙川江,另一股则羞羞答答像个少女,出洞后形成一潭温柔的泉水。两股泉水汇人龙川江,在夏季的洪水暴发期,江中会形成清浊分明的两样江水,别有一番景致。
黑鱼河是一条地下暗河,是腾冲火山运动后在熔岩流的作用下,岩浆堵塞地下河,使地下水流出地表的河流。黑鱼河巨泉流量为1400立方米/秒,出水口分为2岔,因出水口每年的夏秋时节都会流出成千上万的黑色小鱼,故得名。这种鱼在地下暗河中以食小虫和同类为主,故身子特别长,而又浑身呈黑色。从洞口流出后,受阳光的照射和食料丰富的影响,几天后便长得又胖又短,当地群众以支溜筒和渔笆捕捉为食。
黑鱼河是腾冲最大的低温温泉,河水是天然的优质矿泉水。
是墨鱼河里的鱼吗?
回来时路过农田,农民们正在田里干活,居然还是用五、六十年代的方式在收割稻子!

32013-10-14

2013.10.14. 一早其他朋友就爬山越岭于上午10点来到樱花谷,我因为去过,加上已经约好其他朋友搭乘下午的火车去巴马,所以一人先回深圳,时间真紧,差一点没有赶上火车。以下是朋友们那天拍的照片。樱花谷确实是值得去看一看。
腾冲樱花谷坐落于高黎贡山西麓、龙川西岸,属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范围,这里终年无霜,雨量丰沛,野生樱花遍布其中,樱花谷由此得名。
樱花谷中有珍稀植物200多种,与恐龙同时代的国家一类保护植物桫椤在谷中随处可见。在100余种国家保护动物中,滇金丝猴是其中一宝。
谷中森林温泉共有4处,已开发出两处,一名“风露池”、一名“云碧泉”。丛林的密叶深处有两个森林温泉,一处为风露池,另一处为云碧泉。温泉清澈透底,温泉水温为42℃,水质极佳。上次我们就在里面泡了1个多小时呢,然后骑上村民的毛驴爬上山坡。
腾冲樱花谷
  • 作者的点评  

非常值得去的地方,可以在那泡温泉哦。

去樱花谷要穿山越岭,这是在山顶上拍到的风景。
银杏村
  • 作者的点评  

深秋去最好,银杏叶都是黄色的,很好看。

腾冲景点还有银杏村。江东银杏村与著名的腾冲国家火山地质公园、柱状节理等旅游景点相邻,据统计,全村共分布有古银杏树3000余株,其中,树龄在 500年以上的有50余株,400年以上的70余株,200——300年的150余株,30年以上的600余株,20年以上的有2100株。另外还有中幼林1000亩,约33000 株。江东村银杏除具有古老和天然连片等特色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相互依托。
我们三年前是9月去的所以银杏叶还没有完全变黄色。
2103.10.15.搭乘上午8:35的飞机,9:25到昆明,在昆明赶上10:50的飞机,于12:55返回深圳,休息一会儿,整理行李,马上又赶往深圳东火车站,搭乘下午16:55的火车,与单位同事约好去广西巴马来一次休闲游。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744840.html

上一篇:协和三宝:名教授
下一篇:从前,木匠是大家很羡慕的技术
收藏 IP: 1.93.255.*| 热度|

1 赵凤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4: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