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砒霜治疗白血病,王振义院士和陈竺院士的原创性成果获世界公认

已有 10938 次阅读 2013-1-9 04:59 |个人分类:科技评价|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color, 世界, 治疗, 白血病

 
中国科学家将砒霜结合西药治白血病获世界公认

2012年1月30日  

       据新华社电 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29日致信王振义院士和陈竺院士,代表卫生部祝贺他们荣获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  
       贺信中说,30多年来,经过两人不懈的探索,成功地将传统中药的砷剂(民间俗称砒霜)与西药结合起来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大大提高了该病患者的生存率,使过去高致命的疾病变成了高度可治愈的疾病(使患者的“五年无病生存率”从大约25%跃升至95%),并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日前宣布,将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以表彰他们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研究中取得的原创性成果及开发的全新疗法。  
       王振义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陈竺现任中国卫生部部长。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成立于1973年,是美国最大的癌症研究公益机构。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由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设立。获奖者将得到2.5万美元奖金。



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砒霜治疗白血病的药物靶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0日09:00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4月10日电(记者 仇逸)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的科研人员9日在国际权威杂志《科学》上发表了三氧化二砷(编者注: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揭示了癌蛋白PML-RAR是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直接药物靶点。
     科研人员发现,三氧化二砷直接与癌蛋白PML端的“锌指”结构中的半胱氨酸结合,诱导蛋白质发生构象变化和多聚化,继而发生SUMO化(类泛素样修饰)、泛素化修饰而被蛋白酶体降解。癌蛋白的降解最终导致白血病细胞走向分化和凋亡;使APL成为人类急性白血病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临床治愈的成功范例。这一成果丰富了APL靶向治疗的理论,对于推动其它类型白血病和实体瘤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项研究所取得的突破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生化细胞所和药物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和生命科学院等多家单位精诚合作、联合攻关的结晶。
     这一研究成果不仅阐释了三氧化二砷治疗APL的药物分子靶点和分子机制,更具有深远的意义。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分别靶相结合到同一癌蛋白的不同区域而发挥协同作用,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凋亡,为肿瘤治疗的新策略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砷剂是一种具有2000多年历史记载的古老中药,用现代科学手段揭示中药的分子作用机制,将促进中国科学家对祖国传统医学宝库进行深入探索和挖掘。
     据介绍,这一研究成果是多学科多研究领域的整合和交叉的结果,为临床科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途径。研究得到了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大科技专项基金等的资助。
   http://news.sina.com.cn/h/2010-04-10/090020045386.shtml                

       我国研究人员在急性白血病分子靶向治疗研究领域又有重大发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分子机制的研究中成功揭示:癌蛋白PML-RAR是砷剂治疗APL的直接药物靶点。                 

       至此,以上海血液学研究所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为核心的团队提出的“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经典疗法,其针对同一癌蛋白上不同“特异靶点”的“协同作战”机理得到了全面阐释。这一最新研究成果今天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科学(Science)》上。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上午同步在沪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联合攻关                 

      上海血研所所长、工程院院士陈赛娟给记者介绍说,癌蛋白的降解最终导致白血病细胞走向分化和凋亡,并使APL成为人类急性白血病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临床治愈的成功范例。这一成果丰富了APL靶向治疗的理论,对于推动其它类型白血病和实体瘤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而这一突破,也是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生化细胞所和药物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和生命科学院等多家单位精诚合作、联合攻关的结晶。          

不断突破                 

        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具有特征性的PML-RAR癌蛋白。由于很多患者在发病早期即死于严重出血而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很长时间内,APL被认为是最为凶险的白血病之一。                 
       1985年,上海血研所王振义教授在国际上率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APL患者取得成功,80%以上患者可以完全缓解,但短期内容易复发。上世纪90年代,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张庭栋教授等应用传统中药三氧化二砷治疗APL患者取得疗效的基础上,上海血研所陈竺、陈赛娟研究员等用三氧化二砷成功治疗全反式维甲酸耐药复发的APL患者,并发现砷剂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和凋亡的双重药理学机制。他们经过进一步临床实践证明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可以使约90%的APL患者达到5年无病生存,且未见明显长期毒性作用,从而使APL成为第一种基本可以被治愈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跨越难题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能够解释全反式维甲酸是通过靶向结合到癌蛋白PML-RAR的维甲酸受体(RAR)结构域,重新启动髓系细胞的分化基因调控网络,从而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继而凋亡的。那么,三氧化二砷的直接分子靶点和分子机理又是什么?”陈赛娟说,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研究人员。                 
       基于对前期研究结果的分析和对重要科学问题的敏感性,陈竺、陈赛娟首先提出:砷剂很可能直接靶向PML-RAR癌蛋白,发挥特异性治疗作用。在相继跨越对三氧化二砷进行标记和示踪、利用生物技术合成PML结构域蛋白、借助结构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方法解析砷与PML蛋白结合的配位模式和局部结构等一系列难题之后,他们终于找到了解释“砷的结合如何决定PML-RAR癌蛋白命运”的关键所在,即三氧化二砷直接与癌蛋白PML端的“锌指”结构中的半胱氨酸结合,诱导蛋白质发生构象变化和多聚化,最终导致白血病细胞走向分化和凋亡。          
开拓新路                 

        此次《科学(Science)》论文并列第一作者张小伟助理研究员、颜晓菁博士后今天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则表示,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开创性研究成果,其更为深远的意义还在于:集中同一“癌蛋白”的“要害之处”进行多药物的协同治疗,不是单纯地“杀死”它,而是有效地让它“改邪归正”,疗效好且避免了传统化疗骨髓抑制、脱发等副作用,这为肿瘤的诱导分化治疗新策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也为临床科研的“多学科整合与交叉”开拓了新的途径。
 
    
本文引用:http://www.lninfo.gov.cn/kjzx/show.php?itemid=18021      


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研究进展与文献分析(1996-201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650503.html
 
 
李连达 李贻奎   中国人的骄傲
 
        砒霜制剂治疗白血病问题,早在两千年前我国已经对砒霜的药用价值及毒性有一定认识,在古人经验基础上,近代科学家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砒霜(三氧化二砷)及青黛、雄黄(二氧化二砷)组成的“青黄散”可以治疗白血病,其后进一步将砒霜精制成三氧化二砷制剂,又经一系列制剂学、药理毒理学及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对白血病确实有疗效,陈竺院士及其夫人等专家对其作用机制作了高水平的研究并有重大发现,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公认,使这个药在世界推广使用。
 
 
 
医药界不会脸红,饶毅教授曲解了李院士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650572.html
   
 
治疗血癌的药物-砒霜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发表日期:2010-05-06 | 来源 :快易捷药品交易平台

    《本草纲目》中记载,中药砒霜有剧毒。砒霜毒性之凶险世人皆知,被我国列入严格管理的36种毒性中药之一。然而,正是这种令人谈之色变的砒霜,被科研人员作为材料研发出治疗血癌的药物,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香港大学医学院及玛丽医院通过10年的努力,终于成功把砒霜研发成口服砷剂药物,用以治疗白血病,病人可把药水带回家自行按剂量饮用,一般每天服用两茶匙,每个疗程期为两年。
   
 “砒霜”治疗以毒攻毒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应用砒霜等砷类药物以毒攻毒,治疗包括肿瘤在内的恶疾的记载。1972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率先从中医验方中发现了砒霜的主要成分亚砷酸(即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王振义、陈竺、陈赛娟、陈国强等科学家,就其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亚砷酸注射液能诱导、分化急性早幼粒细胞,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使其走向程序化死亡“自杀”之路的作用机理,并在国际权威的《血液》杂志上发表一系列论文。此项发现被认为“在国际血液学上掀起了一场革命”。
   
     通常白血病分成急性与慢性两大类,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又称M3型,被肿瘤学家视为最凶险的一种,临床上虽已可用维甲酸来治疗,其完全缓解率也相当高,但可惜的是其复发率高,一旦肿瘤细胞对维甲酸产生耐药性,就容易出现复发,给患者的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参与新药研发的港大医学院内科学系血液肿瘤科讲座教授邝沃林介绍,在香港玛丽医院内科学系,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已使用口服砷剂来治疗疾病。但随着其他新药物的出现,砷剂反而慢慢被取代、被遗忘了将近半个世纪。
   
     直至1998年,哈尔滨和上海相继出现运用静脉注射亚砷酸以治疗急性粒性白血病的成功个案。1998年起,研究小组重新开始研究口服砷剂应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其实砷剂一直是全球公认的治疗早幼粒白血病复发的最佳药物,但以往一直采用静脉注射方式,口服砷剂成为医学研究上的空白。”邝沃林如是说。由于香港有使用砷剂的历史经验,研究人员翻查了储存在香港医学博物馆的病人数据,以便决定口服砷剂的分量和安全度。经过两年试验,2000年研究小组成功研发了安全的口服砷剂,并应用于临床白血病治疗研究。
 
 
http://www.yp900.com/News_15554.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651184.html

上一篇:北京地铁新线话古今
下一篇:砒霜治疗白血病,医学界没有否定哈尔滨医科大学张庭栋教授的工作
收藏 IP: 222.35.21.*| 热度|

2 戴德昌 李天成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8: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