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Ha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Haifei

博文

我那时为何能考上大学? 精选

已有 9521 次阅读 2020-9-29 11:56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我那时为何能考上大学?

鲍海飞 2020-7-24

2020年高考结束后不久,一个视频在圈内迅速传开。视频显示,在所有考试科目结束的当天,某考场在考场大门打开的那一瞬间,一群学生,不,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从校园内奔跑而出。冲在最前面的是一个身材高挑,身体轻盈活泼的女生,刚一奔出校门,就见那个女生一个飞跃腾空而起,漂亮的‘一字马’一瞬间惊艳了所有人。

那个视频我看了很久,我为那个女生高兴,为那群孩子高兴。那开心的跳跃,那凌空的飞翔,如小鹿归林,如小鸟出笼。

 滚滚长江东逝水。渐渐地,我似乎回到了我的那个年代。

 我是1987年考上大学的,至今,已经是30多年过去了。我怎么能考上大学,回想起来,似乎是个奇迹,因为随父母的工作调转,我们家也是几经搬迁,最后定居在一个城乡结合部,实际上,就是在农村。而我就是在我们矿山的家属中学上学,一个很小的地方,就像一个部落,居住地周围都是庄稼地。

 我出身于底层家庭。小的时候,没有显示出什么特别的天赋,顽皮、好动,天性活泼,普通人的思维,平常人的长相,即使今天我也是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中最为平凡平常的一个。学术上,如果还能说是学术吧,我没有太多成就,根本提不上什么科学建树。但我拥有的,就是自己不屈不挠的学习,不断的领悟和不断的工作。我好奇、爱问,更爱学习。记得小时候,曾经有一次,走在家附近居民楼的楼下,忽然听到美妙的音乐传来,那是《在水一方》,我立时便被那美妙的音乐和歌声所吸引,我于是就驻足在那里,一直听完。也许就是凭借着这样一股劲,我不仅考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拿到了博士学位,又来到了中科院做博士后,并留所工作。多年来,只要是能为集体出力、出智,我都不惜自己的一切而奉献,愿意抓住一点点实践中的灵感和发现,努力学习,一点一点学会辨识、真假、是非,参悟在自己时而迷茫时而清醒的人生道路上。

 我之所以想记录下来,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历史的回忆和记录,一个最平常普通人家的孩子,是如何成长的。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我对大自然一直充满着好奇和热爱,痴迷于科学研究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同时,如果我的经历或故事有什么价值的话,若能给未来的人一个启迪的话,那就足以让我感到欣慰。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不仅要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这句话,是我在大学工作时,一位同楼层工作的老师给我的忠告。这句话,是说,要看清形势,把握自我。

 另一位长辈的话,至今让我铭记。“小鲍,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不过就是这样几件事,读书、学习、工作、成家、孩子、立业、身体…….”这是我在读博士期间一次下班晚饭的路上,一位大学教授长辈对我语重心长的讲。是啊!但当时,一个内心对未来世界充满了想象,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身强体健的人,怎能体会得到这‘柴米油盐酱醋茶’。总觉得眼前的时间很长,路也很遥远,未来一直在前方。人道是:‘十年一瞬,弹指一挥间!’当时哪里能够体会到,而今回头看,这些都成真。

 人生,尽管是平凡的人生,也要走好这条平凡的道路,努力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自食其力的人,成为一个不断觉悟和觉醒的人,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首先最重要的是他的经历,他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这时,我们是个经历者或亲历者,而成为一个记录者。另一个是他所经历的人,那些影响他一生的人,喜怒哀乐,带给他个人的思考,于是,又成为一个思考者。再一点就是一个人在他自身的能力和领域范围内,所打拼的地位和成就,有尊严的活着,不用看谁的脸色,做着自己理想的梦,在不危害他人和社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于是,他又成为一个拼搏者、奋斗者和创造者。

 一个人走向社会,离不开他的家庭,他的父母,更离不开他的老师,还有和他一起成长的伙伴,也更离不开他个人的努力和拼搏。

 我的父母都是普通人,我的妈妈小时候读过6年书,算盘打得很好,我的姐姐还是跟着她学珠算。我的父亲据他自己说读过3年书,后来家庭中落,家里曾经有许多书,但书在斗争中被别人拿跑了。父亲是个有点技术的技术工人,经历过不少困难,不爱言语,但他给我们讲起故事来,却非常生动有趣。他早年在大字不识几个的情况下,就把四大名著一一读过了。八十年代,我的父亲在矿山工作的时候,就经常给矿山广播室写文章报道,有一年就写了300多篇,几乎每年都被评为优秀。我有一个大姐,两个哥哥。那时候日语还是比较流行的,我记得姐姐跟着电台学日语。但我的两个哥哥,我似乎从来没看他们读过书,但最后大哥还是考了个技校,而二哥只是高中毕业,然后就是我了。我属于好动的孩子,但却是个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的孩子。那时候,我奶奶也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经常看见奶奶叼着个长长的烟袋,两只眼睛总是若有所思的凝望着远方。我的奶奶早年丧夫,一个人把五个孩子带大。这就是我的家庭大致背景了。往事似乎还依稀在目。

 

 一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身边的那些好人,尤其是好老师。一个好老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而是他,不仅赋予我们知识,给与我们智慧,分享给我们无私与快乐,还能鼓舞和激励我们向上,更能塑造我们的精神、气质和品格。

 我能考上大学,与那个淳朴的年代有很大关系,同时更与那个时代下质朴的老师有更大的关系。高中时的语文中年男老师,个子不高,经常穿着一身蓝衣服,但讲起课来,口若悬河。还记得,一篇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就讲了三个课时,大家都被他迷住了。因为他的讲解,有一种气势,有一种豪情,还有一股干劲。后来换了一个年老的语文付老师。付老师有知识分子的气节和神采,有些消瘦,说话有些‘酸’,但不‘腐’,他给我们讲课本中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绘得入木三分。他的身上有一种学者之满腹经纶又自由之风尚。还有一个语文齐老师,一直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他初中时给我们讲俄语课,他的两个漂亮的女儿都在我们班一起上课,他和他的夫人都是大学生。齐老师身材比较高大,面目俊朗,口齿清晰,声音动听悦耳。高中时,他给我们讲语文。那时,晚自习的时候会给我们讲一些额外的东西。比如课本上没有的,如柳永的《雨霖铃》,还有李白的‘莫使金樽空对月’等诗词的讲解,那些课程洞开了我们的心扉,让我们欣喜不已。他的课程,幽默、风趣,又不失高雅与严谨,俨然有一种学术之高贵不可侵犯之气势。然而,从他的身上,我更看到的是学者的优雅气质。

 不吝惜表扬、赞美和鼓舞学生,是老师最大的美德,是学生最大的收获。而能够发现每一个同学身上的优点并激励表扬每一个同学,才是老师至高无上的品德。我的汉字一直写得不好。那时,我们还会在课堂上写小楷。初中时的一位语文宋老师,在一次课上,走到最后座位的我时,看着我的本子,指着方格中的一个‘工’字说写得好,表扬了我。其实,我想不是我写得好,而是因为这个字笔画最少,最容易写,我又轻松地把它放在格子里了,而不像别的字,都飞到窗户外面去了。而就这一句表扬,直到今天我都清晰记得。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和赞许,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认可,更是一种对学生的尊重。赞美、表扬、鼓舞、激励,永远是学生向前的一种重要推动力和精神食粮。(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8905-1252567.html

上一篇:秋日里的一组小诗
下一篇:我那时为何能考上大学?(II)
收藏 IP: 180.169.212.*| 热度|

46 张淑扬 李学宽 孔玲 王安良 宁利中 郑永军 杨金波 丛远新 杨顺华 段含明 郭永兴 王德华 张北 张照研 黄永义 肖隆文 唐小卿 刘赛艳 晏成和 刘钢 王兴 梁洪泽 康建 杨正瓴 褚海亮 郑强 周健 郭战胜 周忠浩 张士宏 李毅伟 曾宇怀 苏德辰 韦四江 李振乾 朱晓刚 王庆浩 夏炎 刁承泰 张晓良 刘立 葛素红 晏丽红 刘博 李东风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