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古蜀文化同样使用夏商的尺长

已有 3705 次阅读 2021-3-25 10:47 |个人分类:尺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1    去三星堆是2007年,留下的印象就是青铜大立人像华国考古大有可为”。近来研究夏商周三代的尺长,也曾想到三星堆,但出手测算终究有些不敢。

家人看中央电视台的三星堆介绍,说“如果你量了不是中国尺,可不能说”;我说 “不量,不量”。320日星期六下午看了直播又念叨“如果外国来要我们的宝贝怎么办?”我也不知说什么是好。晚上用ipad 下载发掘简报,但终没有勇气去阅读测算。

星期天上午将此前贴的博文草稿历史和地理及历史地理:黄河左右曾是商夏润色几处文字,点击“全站用户可见”后就去图书馆还书;回来家人又说三星堆,显得有些担心。我没有说话,上楼到书房下载发掘报告;看到大立人(K2:149,150)“花冠高17.7冠下至足底人高163.5台座高78.8、通高260厘米”欢喜之情油然而生,冲到楼梯口就说“是中国的尺,没有问题,就是安阳商朝的尺”。

数据精确到 mm。以商尺19.7 cm度量,则花冠高九寸0.3 mm,人高是八尺三寸0.1 mm台座高四尺整,通高1320.4 mm。又,网上介绍多说通高262厘米(1330.1 mm);人像有两个编号,想来是两件分开范铸再组合,或有一寸2厘米重叠。

TUA1.jpg

“那就好!你赶紧写了贴出来”,家人真是高兴;吃午饭时又问“写好没有”,我说“写好了,还得修改一下,两点半前肯定能贴出来”。 家人有些着急:“你不能一点半就贴,非得等两点半;碗我来洗!”

四川广汉三星堆使用商尺19.7 cm     2021-3-21 14:01

上文仅给出大立人像和三件陶器的尺寸解读。证据是很多的,如青铜人面像(K2:148) 高65 三尺三寸欠0.1 mm,宽138 七尺过1.0 mm。数据和照片都来自文献[2]。

0A452510-7E09-493B-A26A-52A62CE28C0E.png

   新近发掘的三星堆H105和三十五年前发掘的祭祀坑K1、K2 大致相当于殷墟二期即商代晚期[1~3],出土遗物适用商尺19.7 cm已在前文说明。三星堆西南约75 km的新津宝墩出土陶器多为残片[4],但仍可判断适用夏尺15.8 cm宝墩文化早于三星堆文化。

[1] 冉宏林, 雷雨.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青关山H105的发掘.考古, 2020,(9)

[2] 二陈. 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发掘简报. 文物, 1989,(5)

[3] 陈德安, 陈显丹. 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发掘简报. 文物. 1987,(10)

[4] 何锟宇,周丽,张寒冬,吕红亮,左志强,李兰江,章华.成都市新津县宝墩遗址田角林地点2013年的发掘.考古, 2018,(3)

 商尺与夏尺有5:4的关系,个别器物商夏尺度皆可,但以下器物[4]可以确认宝墩使用夏尺15.8 cm 为叙述便利假设测量数据和尺件长度都是精确的并不考虑实际存在的各种误差图上数据单位为寸,一寸 = 1.58 cm为外径,为内径。

TUD.jpg

虽然口外径并不是控制参数,但发掘简报给出的数值与整尺寸的偏差不大。此外,上图盘口尊(总计34件)No.15、No.20 的纹饰表明使用慢轮制胎。缸No.10 (总计10件),尺寸控制精度较高,且出沿一寸整足以证明使用夏尺15.8 cm

TUE.jpg

3    请注意,成都附近的宝墩和三星堆分别使用尺长15.8 19.7 cm,而济南和郑州附近也曾发生尺长15.8 19.7 cm的变换。或许可以据此猜测,相关区域的政权属性经历了夏商更替,而三星堆等古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确实有着紧密的联系。至于人像的奇特,或许缘于先民想象,或许缘于偏盲视觉 ,请阅博友赫荣乔 老师的论文。

He Rongding, He Rongqiao. What did the bronze eye-like prism tell us?  

三星堆的菱形青铜眼睛告诉了我们什么?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2014, 57: 445–447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427-014-4634-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278408.html

上一篇:四川广汉三星堆使用商尺19.7 cm
下一篇:三星堆也曾使用夏尺15.8 cm
收藏 IP: 202.102.252.*| 热度|

17 郑永军 李宏翰 杨正瓴 李毅伟 张晓良 李俊臻 赫荣乔 姚小鸥 许培扬 杨学祥 刘钢 段含明 李世春 鲍海飞 马鸣 何青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