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jia200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jia2009

博文

精准看世界 精选

已有 13896 次阅读 2015-6-9 10:32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吸烟, 肺癌, 精准医学

精准看世界
贾伟


     早上开车送儿子上学,看着车窗外跟儿子说:今天有雨,下车别忘了把车里伞拿上。
     几秒钟过后儿子在后座回答:爸爸,这不可能!今天降雨概率是零!
     我说:瞎说!
     儿子把他的iPhone递过来,神气活现的说:老爸,请看上面数据,清清楚楚是零嘛!
     我头也没回道:儿子啊,这种事不需要查那些个破数据,你看看车窗上的雨滴!

     这是一段真实的对话,这样的对话在生活中很常见,但版本会有所不同,譬如“精准医学”怎么做的各种讨论。我的粗浅的感觉是,无论你用什么样的现代技术,什么精准手段,最终你还是得把病看好了,因为手段不能代替目的!

     精准医学前面还出现过基因医学、系统医学、转化医学等概念,事实上每隔几年就有新的医学概念被提出,在政府层面就有新的定向性的大笔投入被批准实施。在我看来,这些新技术驱动下的新的医学研究策略都是必要的,都需要耗费大量的钱和时间去逐步发展和完善,但每一个新计划的发展更需要定期评估,总结出好的技术和经验,成熟一批,就实施一批,再推而广之,尽快让病人得益!每一波新的政府投入到来前,大家关心的主要问题往往是“谁来做?我怎么做进去?”而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 怎么做才能让病人得益?

     说一个不相干的故事。美国有大约1500多家癌症中心,分布在全国各地。这些癌症中心的研究经费除了联邦政府科研基金和民间募捐以外,很大部分来自于各个州的州政府的拨款,为数不少的州政府提高了本州香烟的消费税并定向把这笔税款拨发给癌症研究机构。一包香烟每提高一次价格,就有一部分烟民停止购买,使得烟草总消费额(以及税收)有所降低。而由于癌症研究烧钱烧得厉害,有些州不得不一再提高烟草税来补充下降了的税收收入,这么一来二去,最终导致香烟价格一路攀升,烟民难堪重负,烟草消费逐年下降。但是,好消息来了,随着美国各州的烟民数目逐年下降,肺癌发病率也逐年下降。研究显示美国男性肺癌的新患者数每年下降约2.6%,女性新发病人数每年下降1.1%。这件事情让不少号称“世界一流”的美国癌症研究中心哭笑不得,那么多年辛苦探索,突然发现幸福来得太突然了,癌症的研究原来不需要那么累心,只要狠劲滴花政府的钱就OK了!


     有兴趣的博友可以登录美国的疾控中心(CDC)网页浏览下细节。CDC对于44个州的调查显示严格的烟草控制使得20到44岁成人组的肺癌发病率降低。有研究显示,烟草价格每升高10%,吸烟率在青少年中就会下降1.0%到 14.0% ,而在成年人中下降1.0%到4.5%。也就是说,提高年轻人购买香烟的门槛可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策略,因为他们较易受到烟草价格的影响。同期的一系列研究同样显示增加烟草税可能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当然,癌症研究花掉的香烟税款只是一部分,美国香烟税由来已久,自1942年12月1日开征烟草消费税以来,政府一直对烟草实行增税政策,一个重要目的是用于矫正烟草消费的外部负效应,通过对烟草制品不断增税的经济手段迫使烟草消费者补偿对环境和他人造成的负面影响。有意思的是近年的癌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这个政策正在逐步开花结果,惠及成千上万的平民百姓。

     说到烟草和癌症,这里必须批评一下马云同学。他前阵子公开宣称:“相信十年以后中国三大癌症将会困扰着每一个家庭,肝癌、肺癌、胃癌。肝癌,很多可能是因为水;肺癌是因为我们的空气;胃癌,是我们的食物。”这里我们无须苛求他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知识,但因为是公众人物,言论影响大,有必要对他这段话做一个修正。雾霾肯定对健康是有害的,其长远影响目前尚未明了。但从已知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看,吸烟无疑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事实上,烟草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致癌物,除了肺癌以外,吸烟是引发食道癌,喉癌,舌癌,口腔癌以及咽癌的主要原因,吸烟和膀胱癌,肾脏癌,宫颈癌和胰脏癌之间有极强的相关性;随着烟量的增加以及烟龄的延长,其危险也越大。

     在世界发达国家的烟民和肺癌发生率逐年下降之时,中国的烟民数量居高不下,烟草消费高峰期仍在持续,这也意味着我国肺癌的发病率预计将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持续上升。而我们知道,烟草造成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死亡人数是可以减少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并不复杂,无须采用高精尖的生物科学技术,方法大家有目共睹!

     在我们从上到下提倡搞“精准医学”的高尚年代,我小声地提一个不同的思路,我们应该环顾四周,有没有什么领域可以无须铺开摊子大搞科研就能迅速地把工作开展起来,并能很快扭转局面、造福百姓?我觉得进一步控制吸烟降低癌症就是一个办法,办法就在眼前,就像车窗上的雨滴那么明显,就看你们愿不愿意睁眼看一下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5898-896656.html

上一篇:科研团队的文化
下一篇:中美科技评价指标的区别
收藏 IP: 128.171.232.*| 热度|

71 王芳 刘艳红 王晓明 郭向云 曾杰 水迎波 徐耀 王善勇 陆绮 武夷山 李竞 张鹏举 应行仁 刘晓军 夏循礼 杨海涛 孙学军 魏武 汪晓军 刘立 杨正瓴 张丽娜 陆泽橼 姬扬 余宗宝 褚昭明 王春艳 吕乃基 徐义贤 赵美娣 徐晓 林树海 黄永义 蒋继平 胡方云 侯沉 陆俊茜 苗元华 孙瑜隆 李学宽 李土荣 戴德昌 白龙亮 陈筝 王汀 徐向田 杨月琴 单进军 虞左俊 王锟 朱传卫 李孔斋 白桦 idealist qzw y371248508 shenlu biofans xchen htli kknk xuexiyanjiu husselfist yzqts bridgeneer wangqinling tianyuthu crossing neilchau break0910 xibuj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