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警惕影响因子颇高的水刊 精选

已有 10607 次阅读 2020-5-27 08:18 |个人分类:科学书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水论文, 水期刊, 水牛作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7942-1235044.html

提出了三水问题,其中一个就是水刊。

      那些影响因子颇高,版面费奇高,年发文量成千上万的期刊,是不是已经堕落为主办方的捞钱(创收)工具?

      他们,是不是已经到了“交钱就录用”的地步?虽然看上去,稿源丰富,排队时间跨了N年,并不能保证其发文的质量。这些年度发文量在千、万量级的水刊,即使有审稿程序,也形同虚设。那些认真的审稿专家往往被弃用;那些了解了办刊真实目的的审稿专家,对于一次到手的不下于两位数的稿件,审稿意见要么是直接发表,要么是做一些不痛不痒的修改,修改后发表。

      这样的水刊,之所以有市场、受追捧,无非是真正做学问的作者偏少,企图以在某某级别的刊物上发表过文章而获取一种资格、一种“认证”为目的的居多。水刊的排版格式,有的很不不规范。同一期里面,参考文献的格式都不一样。这说明,期刊编辑加工中压根儿不管这些“细枝末节”。还有,就是水刊既然要注水,就在单期页码已经三位数的情况下,尽力缩小字号,少占版面也是一种“策略”;再有,就是出极其“厚重”的增刊;有些增刊不敢上网,因为没有备案。而且,有的增刊是没有稿费的,版面费当然要收的(比正刊略低一些)。

    真正把自己的论文当一回事的作者,是不屑于在这样的水刊上发文的。可以借用《编辑部的故事》里面摄影记者李冬宝的那句台词:“人家说咱们这刊物  跌份”,表现非水作者的心态。

   拿着水刊文章四处招摇的水牛作者,无论已经、正在、将要获取什么样的好处——头衔、待遇、官位等,明眼人都会替他脸红、替他跌份的。

   那些原本不水的期刊,眼看着水刊的腰包鼓起来,眼看着“稿源流失”了,会不会动心?会不会降低自己的选稿标准,会不会也去缩短出版周期、增加单期页码?或者多出“增刊”?多出“子刊”?会不会也让自己的期刊:年度总页码多起来?字号小下去?年度总“重量”增加?

    “水涨船高”会不会增加了另外的含义?水刊的大量涌现,看似学术繁荣了,其实涌起的泡沫含量太高;泡沫折射出的“美丽光环”也太多,受到伤害的是潜心做学问的“硬学者”,精益求精的“硬期刊”。

    对那些水分过大、办刊动机不纯的水刊,不予以认可、公布其名单,“釜底抽薪”是良策。如果只是轻描淡写地公布某某期刊大量撤稿(往往是水刊)的消息,无异于“扬汤止沸”,是不解决根本问题的。

    当然,对于以第一或者第N作者炮制大量水论文的水牛作者,其浪费的“纳税人的资助”也应该不予报销,让他们自掏腰包,是迫使其“蒸馏”论文的另一个举措。

    总之,让水刊逐步萎缩和消亡,是有利于学术进步的。

(籍利平,2020-05-27,北京海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1235132.html

上一篇:栅栏树
下一篇:在中央党校
收藏 IP: 119.40.48.*| 热度|

14 郑永军 宁利中 谢力 黄永义 杨金波 杨正瓴 贺玖成 马臻 季丹 路卫华 韦四江 赫荣乔 郁志勇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7: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