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师王锺琦先生与夫人来港大访问
岳中琦
昨天下午,喜事从天降!
中国著名的老一辈岩土工程专家、原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勘察大师王锺琦先生和夫人蒋湘君老师来香港大学访问。
王先生同我们研究生同学进行了愉快地交谈。他满怀深情地回顾了中国岩土勘察领域的早期发展历史。他告诉同学们,他创建的电静力触探测量土体力学强度方法是如何为国争光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0年代,一个荷兰科技代表团来北京访问,知道了王先生在1960年代初期创建这个方法,极其敬佩,因为这比他们创建的同类方法早了6年。现在,这个方法早就成了全世界通用和常规的现场测量土体强度的方法。
王先生于1930年在北京出生,今年87岁。在1947年,考上唐山交通大学公费上大学。后又随大学迁入上海交通大学。再后,又进入北京大学工学部。后因院系调整,又并入清华大学。最后,在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夫人蒋老师于1933年在南京出生,今年84岁。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王先生回忆了,1937年卢沟桥日本军队入侵北京,导致他全家人到处逃难、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贫困潦倒、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他的哥哥、父亲和姥姥很快相继病故。抗战期间,他和母亲艰苦讨饭度日。
我们同学与两位老先生交谈,收获很大,深深感受到他们的爱国和爱事业的情怀和执着。
我在1986年夏天从北大地震地质和地球动力学专业毕业后,就跟随王先生来到综合勘察研究院工作。从此,我就转行、进入了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的这个领域。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我参与和负责了近10项工程和研究项目。它们包括,场地工程勘察、场地地震危险性调查和分析、桩基础现场静载荷试验、人工扩底墩桩设计和施工监理、静力触探和标准惯入试验、地下管线设计和土工实验室试验等。特别地,参与了西宁曹家堡新机场跑道黄土注水强夯加固处理的研究和北京西单商场的地基土工程勘察。这样,在勘察院数位岩土专家和工程师的指导和教育下,我对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这个新学领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和一点实践经验。
在王先生指导下,我1988年8月底去加拿大渥太华留学、攻读岩土工程博士学位。这弥补、建立和健全了我的岩土工程和土力学理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后来,又跟随王先生,来到香港工作。30多年来,王先生给与了我无限的关爱、指导和照顾。我们在北京、渥太华、多伦多、水牛城、香港、纽哈芬等地都有交流和往来。每次同王先生的交往和交谈,总是感到精神振奋、一股科技创新豪情和坚强意志油然而生。
王先生既是科技创新大师,又更是我的恩师!
2017年2月17日22:26写成于香港大学黄克競楼办公室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