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风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ccashq 一个湘里人的梦,便是风的自由舞步. 言所盼,非盼急出。

博文

筑波散记之七十 谁了解国家科技奖? 精选

已有 6248 次阅读 2008-1-11 09:38 |个人分类:筑波散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每年度国家科技奖颁发的时候,大家都会把目光放在这些获奖者的科研生活上面,新闻记者也会发出很多人性化的稿子,或者为了激励年轻科研力量,或者为了感动普通老百姓。大概这个时候获奖的科学家实验室里面会架起一些摄影机和反光板,老师学生穿的白大褂贝儿新,通风橱的窗户玻璃贝儿亮,一句话:科学家同志们当家作主了!

其实我哪里希望科学家们经常进入大众的眼光,日常科学家干的实验流程简直能把普通人烦晕过去,比如说一个朋友研究人的膝跳反应过程(用来制作机器人参考),每天没事就提着一个木榔头出入各大办公室:喂,休息一下,我敲敲膝盖。做生物实验的更是无聊透顶,每天要数菌落或者喂小白鼠什么的。但这些常人感觉简直是小儿游戏的活里面蕴含的无穷乐趣他们那里知道?加个回音放大器:。。。他们哪里知道?

新闻工作者只能报道一些让科学家们感觉无聊的事情而不能报道科学中丰富多彩的迷人之处,这就是一个问题。也有可能这就是为了给科学制造神秘感:我们用着最时髦的ipod,不用考虑信号是怎么传送到,信息是如何存储的,电能是如何供给的,科学史如此的强大以至于我们都不敢弄清楚他们的来龙去脉了。科学正演变为地球99.9%生命体的黑匣子,就是这0.1%的科学家对于研究范围以外的科学问题也把他当作黑匣子。黑匣子是必然产生的,因为我们不可能了解所有的科学。但是我们如果想要了解某个黑匣子,是否那儿有我们所需要的钥匙?

谁能简单的告诉我什么是显花植物?

谁能简单的告诉我什么是生物芯片?

谁能简单的告诉我什么是超超临界燃煤?

这些概念都在2007国家科技奖里面。我是替小学生问这些问题的,我们能很好地讲解这些问题吗?

我们在争论科学与人文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谈科学的劣势。男人就知道干活,干完活回来就倒头大睡;女人没有很多经天纬地的事,但是教育后代却很在行。科学和人文又岂非如此?

所以说科学不仅要受到尊重,而且要科普。科学人要想点简单易行的方法让孩子或者普通民众了解其奥妙之处,其精彩之处。千万不要就搞些讲座,让大家坐在台下收背在后面洗耳恭听,让大家手触动一下,操作一下,体会一下,科学就进入大家的脑海中了。大学科研院所要定期开展开放日,要认真准备展示器材,要专门培训志愿者讲解员,不要让民众惧怕科学,误解技术。这一点大概我们做的还不够。

我对面的日本宇宙中心JAXA,每年都会有公开日,里面有实物的卫星,有空间站模型,有从前苏联买来的返回舱,有发射失败的火箭碎片,有展示操作的空间材料,有参与培养的晶体生长。大家乐在其中,科学真是有趣。

我看过美国一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书,最后一条就是谈该项目的教育意义和如何实施。国内是不是也应该加强一下,现在基金的支持力度这么大,里面如果能加上对于科普功能的要求该有多好

我们应该学学《科学美国人》刊物,邀请科技工作者对于前沿科技和基础科学进行讲解和介绍,使之变成一份通俗读物。没有科学基础,何来科学发展?

这大概可以视为科学和人文的结合之处。让我们真正了解每年度的国家科学进步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17-14261.html

上一篇:筑波散记之六十九 名人堂和父系社会
下一篇: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11: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