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中国转向世界市场,华盛顿转向世界战争:战争与和平

已有 3066 次阅读 2016-8-22 09:51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超级灾害链, 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 世界市场, 世界战争

中国转向世界市场,华盛顿转向世界战争:战争与和平

                             杨学祥

   加媒:中国转向世界市场,华盛顿转向世界战争

   2016082204:11     环球时报


  加拿大全球化研究中心网站820文章,原题:中国转向世界市场,华盛顿转向世界战争中美正朝着截然相反的方向行进:北京迅速成为海外投资高科技产业的中心,并与技术水平出色的国家协作。相比之下,华盛顿正在军事上掠夺性地转向生产最差地区,并与最野蛮盟友协作。中国正借鉴并创新最先进的生产方法,逐步向全球经济优胜地位攀升。而美国为了毁灭性战争,正削弱和消耗其过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国蒸蒸日上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北京的战略始终是向最发达的欧美经济体借鉴、学习、升级并与之竞争。到本世纪第二个10年,中国投资者进入欧洲最发达的工业大国德国,仅今年前6个月就收购了37家德国公司。

  就在中国把国内资源用于创新和先进科技之际,对军事征服的毒瘾正消耗美国的公共资源。为对付中国的经济推进,奥巴马政府采取在国内修筑经济墙、在国外对贸易设限、在南海军事对抗的政策。同时,美国试图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封锁中国。然而,没有一个TPP成员国缩减对华贸易。相反,它们扩大与中国的关系——这是对华盛顿“转向”水平的绝佳评价。尽管“经济墙”对中国投资者产生了些负面影响,但华盛顿未能削弱中国贸易,这已对其在亚洲、拉美、大洋洲包围中国的企图造成更大损害。澳大利亚、新西兰、秘鲁、智利、韩国和柬埔寨等国,如今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要远大于对美国的。

就在德国面对中国的增长活力,选择“结伙”、分享并扩展投资之际,华盛顿却选择结成军事同盟与中国对抗。但美日军事同盟没吓住中国,相反,这造成它们国内经济和在亚洲经济影响力的下降。华盛顿的“军事转向”还促成中俄能源和军事科技的战略联系深化。

http://news.sina.com.cn/c/2016-08-22/doc-ifxvctcc8178127.shtml?cre=sinapc&mod=g&loc=34&r=0&doct=0&rfunc=44&tj=none

一张表看经济危机发生的必然性

一张表预示“气象-地震-经济-军事超级灾害链”必然到来。我们在626将表1中的未知事件改为欧盟解体,或许发展为美国解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685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686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71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7232.html

1 拉马德雷和世界经济长波的对应关系

 

1890-1924

1925-1946

1947-1976

1977-1999

2000-2030

2030-2050

拉马德雷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1890-1913

1914-1944

1945-1973

1974-1995

1996-2020

2021-2050

世界经济长波

第三上升期

第三下降期

第四上升期

第四下降期

第五上升期

第五下降期

关键事件

两次世界大战

91年苏联解体

欧盟解体?

关键时间

1913

30年代大萧条

70年代石油危机

2013

20年代超级灾害链

注:1914年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前10年结束世界经济长波第三上升期;2013年与1913年的位置相同,都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和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时期,如果爆发战争,也会提前结束世界经济长波第五上升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873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521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90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685.html

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已经进入倒计时:2016-2017年很危险吗?

最近有评论指出,多数英国人在公投中投票支持脱离欧盟,这成了货真价实的轰动消息。但鲜有人关注到另一件事:欧盟分裂与苏联解体很相似。关键在于,欧盟和苏联都是建立在意识形态基础上的地缘政治实体。宣称的意识形态目标和现实之间的根本矛盾导致了两者的解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8984.html

最近有评论指出,美国的解体,是从外部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外部的推动力,是欧亚大陆的一体化整合运动。内部的推动力,是一群像川普这样的现行反革命分子,要替天行道。这种内外力合在一起,将会把美国像苏联那样,撕扯的粉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8987.html

我们在2016529指出,2019年前后进入2008年以来的再一次金融危机。新的证据在不断涌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1019.html

我们在201663指出,美联储信用危机正在到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2102.html

世界金融危机将从美国开始

我们再一次重申:

实时的政策可能缓解或加剧金融危机的强度,也可能为他人作嫁衣裳,但无法避免经融危机的存在和发展。根据客观规律,2020年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即将结束,2019年前后爆发金融危机——资本主义全球经济总危机是无法避免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101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127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3822.html

目前,英国脱欧和美国总统选举汇聚了世界问题的焦点和目光,在民族利己主义的狂潮之下,我们必须警惕下一个希特勒的出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51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685.html

关注经济危机客观周期。关注大国的以邻为壑嫁祸于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0938.html

我在2016618指出,当前,美国重返亚洲,围堵正在崛起的中国,故伎重演的危险值得警惕。

严重经济危机之后是政治风险和战争威胁,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生存竞争,弱肉强食。

历史记录表明,在天灾之后是人祸,战争成为解决危机的有效手段。美国就是利用战争摆脱经济危机的。国家的最重要职能是捍卫本国人民的利益不被侵犯。如果国家间经济利益发生根本性冲突,世界战争就不可避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77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5391.html

令人关注的是,中美是世界上举足轻重排名前二的超级大国,中美对抗恰逢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前夜,处于两次世界大战前同样的周期之中,根据历史规律,战争可能是最后的解决方案,避免战争任重道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5391.html

历史教训:谁为美国的南海政策买单?

我在2016617指出,尽管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有许多石油富国的支持,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还是应运而生,伊拉克战争成为美国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被庞大的军费和伊拉卡战争拖入困境,美国在国防预算上的“大出血”也是美国经济倒退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预测也得到证实:大国有大国的忧虑。

南海周边国家的经济实力远不及石油富国,不可能为美国的南海政策买单。美国南海巡航需要的庞大军费,将加剧正在发生的美国经济危机。

美国本土远离南海,航母作战群消耗日出斗金,不可能长期持久;而中国坐拥南海,以静制动,可以持久地消耗美军。

如果战争暴发,没有赢家的战争将使美国的衰落不可避免。

牢记历史的教训:和则共赢,战则两伤。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88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7911.html

上一篇:四川局部地区出现变态高温:月亮赤纬角惹的祸
下一篇:唐山24小时内连发三次有感地震:2030年进入高潮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3 李颖业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