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争论的典范:关注季风和潮汐对中国地震的影响
杨学祥,杨冬红
学术争论的由来;中国7级以上地震的季节性特征是否靠谱?
2014年6月2日,网友秦四清在科学网发表博文:杨老师给出的《中国7级以上地震的季节性特征》分析不靠谱。
杨学祥老师在博文《中国7级以上地震的季节性特征》指出:根据中国1940-1981年7级以上地震目录及天文条件, 杨冬红根据1940-1981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的统计结果(表1)得出以下结论“中国7级以上地震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中国1940-1981年7级以上地震,发生在1月的地震有8次,排位第二;发生在7月的地震有9次,排位第一。发生在6月地震为0,概率最小。排列次序为:7、1、2、3、4、8、5、9、10、11、12、6。这对地震预防有重要意义。”(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9722.html)
表1 中国1940-1981年7级以上地震的按月分布(杨冬红,2009)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地震次数 | 8 | 7 | 7 | 6 | 5 | 0 | 9 | 6 | 3 | 3 | 3 | 3 |
图1 中国1940-1981年7级以上地震的按月分布
以上得到的统计规律正确吗?为此,秦四清对公元前70.6.1-1969.7.18间,发生在中国的Ms7.0级地震(表2,共计122个事件)进行了分析。由于1896年7级地震没有具体月份,该事件不在统计范围内。统计结果列于表2和图2。
表2 公元前70.6.1-1969.7.18间, Ms7.0级以上地震的月分布频次(秦四清,2014)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地震次数 | 9 | 7 | 11 | 12 | 6 | 10 | 15 | 14 | 12 | 7 | 5 | 13 |
图2 公元前70.6.1-1969.7.18间, Ms7.0级以上地震的月分布频次
可看出排列次序为:7、8、12、4和9、3、6、1、2和10、5、11。除7月份排名第一和杨老师的结果相同外,其它月份不同。6月份发生的大震还是不少的。
秦四清认为,若根据统计分析得出靠谱的结论,得需要一定样本数量的时空数据。样本数量越大,统计分析得到的结论才有一定可信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799754.html
问题是,统计结果主要是看变化趋势,并非是每个细节都必须完全相同,否则将重蹈“白马非马”的覆辙。图表1-2数据表明,7月是中国地震的第一高峰期,1月或12月是第二高峰期,与季风变化对中国地震的影响相对应。6月份发生的大震数量差别不影响这一统计结论。图表2出现的3-4月地震第三高峰是潮汐季节性变化的结果。
新的数据证据
表3 中国1890-1924年7级以上地震的地区和月份分布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合计 |
西藏 | 2 | 1 | 3 | ||||||||||
新疆 | 3 | 2 | 1 | 6 | |||||||||
广东 | 1 | 1 | |||||||||||
四川 | 1 | 2 | 3 | ||||||||||
云南 | 1 | 1 | |||||||||||
吉林 | 1 | 1 | 2 | ||||||||||
宁夏 | 2 | 2 | |||||||||||
台湾 | 1 | 2 | 1 | 1 | 2 | 2 | 1 | 10 | |||||
东海 | 1 | 1 | |||||||||||
中国 | 3 | 1 | 1 | 3 | 2 | 5 | 6 | 2 | 2 | 4 | 29 |
图3中国1890-1924年7级以上地震的月份分布与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
表4 中国1925-1946年7级以上地震的地区和月份分布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合计 |
西藏 | 1 | 1 | |||||||||||
新疆 | 1 | 2 | 1 | 4 | |||||||||
山东 | 1 | 1 | |||||||||||
四川 | 1 | 1 | |||||||||||
云南 | 1 | 1 | 1 | 3 | |||||||||
甘肃 | 1 | 1 | 2 | ||||||||||
青海 | 1 | 1 | |||||||||||
台湾 | 1 | 1 | 2 | 3 | 7 | ||||||||
南海 | 1 | 1 | 1 | 3 | |||||||||
黑龙江 | 1 | 1 | 2 | ||||||||||
中国 | 2 | 1 | 2 | 2 | 3 | 1 | 5 | 3 | 6 | 25 |
图4中国1925-1946年7级以上地震的月份分布与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
表5 中国1947-1976年7级以上地震的地区和月份分布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合计 |
西藏 | 2 | 2 | 1 | 5 | |||||||||
新疆 | 1 | 2 | 1 | 1 | 5 | ||||||||
内蒙 | 1 | 1 | |||||||||||
四川 | 1 | 1 | 1 | 2 | 5 | ||||||||
云南 | 1 | 1 | 3 | 5 | |||||||||
吉林 | 1 | 1 | |||||||||||
河北 | 1 | 2 | 3 | ||||||||||
青海 | 1 | 1 | 2 | ||||||||||
辽宁 | 1 | 1 | |||||||||||
甘肃 | 1 | 1 | |||||||||||
渤海 | 1 | 1 | |||||||||||
黑龙江 | 1 | 1 | |||||||||||
台湾 | 4 | 2 | 3 | 2 | 1 | 1 | 3 | 2 | 18 | ||||
南海 | 1 | 1 | |||||||||||
中国 | 6 | 7 | 6 | 6 | 4 | 0 | 7 | 6 | 2 | 3 | 3 | 0 | 50 |
图5中国1947-1976年7级以上地震的月份分布与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
表6 中国1977-1999年7级以上地震的地区和月份分布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合计 |
西藏 | 1 | 1 | |||||||||||
新疆 | 1 | 1 | 1 | 3 | |||||||||
青海 | 1 | 1 | |||||||||||
四川 | |||||||||||||
云南 | 1 | 2 | 3 | ||||||||||
吉林 | 1 | 1 | |||||||||||
宁夏 | |||||||||||||
台湾 | 1 | 1 | 1 | 4 | 1 | 2 | 10 | ||||||
中缅交界 | 1 | 1 | |||||||||||
中国 | 1 | 2 | 1 | 2 | 2 | 1 | 4 | 1 | 4 | 2 | 20 |
图6 中国1977-1999年7级以上地震的月份分布与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
季风影响中国地震的地球物理机制:海洋跷跷板运动
中国1940-1981年7级以上地震,发生在1月的地震有8次,排位第二;2月和3月各有7次,排位第三;发生在7月的地震有9次,排位第一。这符合印度洋跷跷板运动的季节性特征,即1月盛行东北季风,7月盛行西南季风,与理论模型预测完全相符(见2.3.1节印度洋地壳跷跷板运动模型)。1-4月和7-8月地震次数较多,6月和9-12月地震次数较少。上半年地震次数为33次,下半年为27次,上半年多6次,地震活动较强烈。
在亚洲大陆东部的西太平洋沿海,由于1月盛行西北季风,7月盛行东南季风,西太平洋地壳的跷跷板运动也受季风的影响,使地震活动在1月和7月非常显著。这是图表1-5出现规律性特征的另一个原因。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799754.html
过去,人们仅仅把日月大潮时发生的地震火山活动看成是潮汐激发的结果,因而,强潮汐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并不明显。如果我们考虑朔、望、上弦、下弦、月亮近地潮、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最小值七个天文要素,强潮汐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就非常明显了。
潮汐的东西震荡和南北震荡,使东西太平洋海平面和南北太平洋海面发生反向升降,幅度为60厘米,破坏了地壳均衡,使洋壳反向降升20厘米,由此引起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可激发地震和火山活动[30]。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和月亮视赤纬角极大值可以起到增效作用。
从春分(3月20-22日)到夏至(6月21-22日),从秋分(9月22-24日)到冬至(12月21-23日),太阳潮高潮区由赤道移到南北回归线,潮汐南北震荡逐渐加强,月亮视赤纬角极大值与之叠加,易发生强震;从冬至到春分,从夏至到秋分,太阳潮高潮区由南北回归线移到赤道,月亮视赤纬角最小值与之叠加,形成赤道潮汐高潮叠加区,易发生强震。
从6月21日或22日夏至到9月22-24日秋分,太阳从北回归线返回赤道,太阳潮的高潮区从南北回归线迁移到赤道,地球扁率变大,自转速度变慢,当月亮赤纬角变到最小值时,两者叠加,形成赤道潮汐最大高潮、地球最大扁率和最慢地球自转速度,由于赤道海水和地壳突然隆起,引发赤道附近地壳扩张的强烈地震。在此期间,月亮视赤纬角最小值对地球形变影响最大,因此对地震起重要作用。从12月21-23日冬至变到3月20-23日春分情况相似。
图1 北太平洋跷跷板运动的季风效应(杨冬红,2009)
图2 印度洋跷跷板运动的季风效应(杨冬红,2009)
从3月20-23日春分到6月21日或22日夏至,太阳从赤道转移到北回归线,太阳潮高潮区从赤道转移到南北回归线,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当月亮赤纬角最大时,两者叠加,形成南北回归线最大潮汐,地球扁率变最小,自转变最快,由于赤道海水和地壳突然下降,引发赤道附录地壳收缩的强烈地震。在此期间,月亮视赤纬角极大值对地球形变影响最大,因此对地震起重要作用。从9月22-24日秋分变到12月21-23日冬至情况相似。日月同纬是一个重要因素。
从潮汐使地球形变和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角度来看,3月末4月初、6月末7月初、9月末10月初、12月末1月初,是地球形变和自转速度变化的转折点,对地震激发有重要作用。
结论
图表3-6中可以看到中国7级以上地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从潮汐使地球形变和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角度来看,3月末4月初、6月末7月初、9月末10月初、12月末1月初,是地球形变和自转速度变化的转折点,对地震激发有重要作用。
季风作用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别明显:7-8月和12-1月中国7级以上地震出现明显的两次高峰(见图表3和5)。原因在于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拉尼娜事件,使西太平洋海面异常增高,加大了跷跷板效应。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1091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6120.html
由于2016年7-8月为弱潮汐时期,关注2016年7-8月的地震活动。
参考文献
杨冬红。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博士论文,吉林大学,2009.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杨学祥, 韩延本, 陈震, 等.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J].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4): 616-621.
杨学祥, 陈殿友.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ElizabethS. Cochran, John E. Vidale, and Sachiko Tanaka. Earth Tides Can Trigger ShallowThrust Fault Earthquakes [J]. Science. 2004, 306: 1164-1166.
Métivier,Laurent; de Viron, Olivier; Conrad, Clinton P.; Renault, Stéphane; Diament,Michel; Patau, Geneviève. Evidence of earthquake triggering by the solid earthtides [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9, 278(3-4): 370-37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2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