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北京城区将能抗8度地震:关注中国7级以上地震的统计特征

已有 8251 次阅读 2011-9-14 03:5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马德雷冷位相, 地震活跃期, 统计特征

北京城区将能抗8度地震:关注中国7级以上地震的统计特征
                杨学祥
    北京市地震局近日发布《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防震减灾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北京城区具备抗御8度地震的能力,郊区基本具备抗御8度地震的能力。遭遇8度左右地震时,建筑物倒塌比例很低。“十二五”期间,将加强城镇老旧房屋加固改造工程,到2015年底前完成抗震设防能力较差的城镇平房和楼房加固、改造和拆除工作,确保所有建设工程在2020年底前达到抗震要求。
    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1952年,1957年、1960 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2004年12 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就发生了9.1级强地震,并造成了27万的人员伤亡。其后,2005年3月29日和2007年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又连续发生两次8.5级地震,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2011年3月11日发生日本9级地震,强震频发已经成为事实。
    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
    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
    我们必须做好预防强震的准备。
附件:
 
北京城区将能抗8度地震
2011年09月13日 14:50
来源:北京晚报
    本报讯(记者蔡文清)北京市地震局近日发布《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防震减灾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北京的防震减灾能力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形成应对强震重灾的防御体系,北京城区具备抗御8度地震的能力,郊区基本具备抗御8度地震的能力。遭遇8度左右地震时,建筑物倒塌比例很低。
    《规划》指出,目前北京除学校外,1980年以前建成的城镇房屋建筑还占相当比例,这些建筑普遍未进行抗震设防设计,抗震能力严重不足。在农村,农民自建房普遍没有采取抗震措施,抗震能力薄弱,各种市政管网、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也部分存在抗震情况不明、抗震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旦发生较大地震,这些抗震薄弱的地区就可能成为重灾区。
    “十二五”期间,将加强城镇老旧房屋加固改造工程,到2015年底前完成抗震设防能力较差的城镇平房和楼房加固、改造和拆除工作,确保所有建设工程在2020年底前达到抗震要求。
    未来五年,北京将重点关注重要生命线与地震断裂带的交叉区、轨道交通沿线、交通走廊与重点发展新城交叉区等区域的地震安全,2012年底前将完成全市供气、供热、供电、通讯、交通、给排水和水库、堤防等基础设施的抗震普查和鉴定工作,分类制定抗震加固改造计划。
    《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将在海淀、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大兴、平谷、延庆等8个区县分别建设1个300米以下综合深井观测站,开展包括测震、强震、GPS、地壳形变、地电磁、水化学和水物理等内容的观测项目,实现地震观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
    北京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将在“十二五”期间得到进一步加强。《规划》要求,建立市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加强与其他专业应急队伍的资源整合,2012年底前基本具备专业救援能力;2012年底前建立市级志愿者队伍,同时推进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J177
词条
震级和烈度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震级则是根据地震仪对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大,震级的数字也越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约差32倍。
    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实际影响,表示地面运动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烈度一般分为12度。发生7至8度地震,房屋会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比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11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地震烈度为8度,北京烈度为6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地,就只有4至5度了。J177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9/13/9142225_0.shtml
1947年至1999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数据的特征分析
2010-4-11 11:31 
1947年至1999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数据的特征分析
            杨学祥
 
    根据1889年以来的地震数据统计,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2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0-201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4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5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1952年,1957年、1960 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2004年12 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就发生了9.1级强地震,并造成了27万的人员伤亡。其后,2005年3月29日和2007年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又连续发生两次8.5级地震,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强震频发已经成为事实。
    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
    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
    因为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历史的记录。由此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也可能超过历史的规模。这是比温室效应更危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后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6120.html

上一篇:拉尼娜趋势增强:中太平洋水温降低
下一篇: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广西局部出现严峻旱情:关注潮汐周期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3 全嬿嬿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4: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