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厄尔尼诺预期减弱:去年预测失误今年仍需观察

已有 3388 次阅读 2015-2-2 08:5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厄尔尼诺, 预测, 实践检验

厄尔尼诺预期减弱:去年预测失误今年仍需观察

              杨学祥


   日前,澳大利亚气象局表示,赤道太平洋的海温已经由厄尔尼诺的状态回归至正常状态,并且预计2015年既不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也不会出现拉尼娜现象。这令棕榈油产量可能面临的天气威胁大大减轻。

   2014年3-5月,世界气象组织和各国著名气象机构纷纷预测2014年7月将发生最强厄尔尼诺,使2014年成为最热年。

   我在2014年5月4日指出,最强厄尔尼诺不会重演。

   按照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1999年林振山等人给出2014-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12,有利于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2014-2015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1997-1998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

   除此之外,1995-1997年和2014-2016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1997-1998年与2014-2015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2014-2015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1997-1998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2015-2016年。

   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厄尔尼诺在7月形成的预测还需要新的大的动力支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33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649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27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8548.html

    忽视拉马德雷冷位相的作用,是导致2014年强厄尔尼诺预测的根本原因。全球变暖轮的支持者甚至期望2014年强厄尔尼诺能将拉马德雷冷位相改变为暖位相,结束全球变暖的停滞状态。模型的缺欠和学术的偏见导致全球各国著名气象机构关于2014年厄尔尼诺预测的失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059.html

    据计算,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日本气象厅预计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只有到9月到11月期间某个时间出现,这一预测也缺乏根据。2014年11月18日-2015年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厄尔尼诺在2014-2015年冬季形成的可能性最大。

   我在6月21日指出,厄尔尼诺3区自2014年5月中旬海温异常超过0.5℃,目前超过1℃,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如果持续到11月,将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不过,4月9日-7月28日地球自转加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时期已过去大半,9月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最大值,将加强秘鲁寒流,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速度减慢时期,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8月形成厄尔尼诺的预测还是阻力重重,除非9月南极半岛异常变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5335.html

    判断最强厄尔尼诺发生条件的重要标准是拉马德雷现象(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为PDO)的位相变化:在拉马德雷暖位相,厄尔尼诺得到增强,拉尼娜受到抑制;目前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厄尔尼诺受到抑制,拉尼娜得到增强。在西班牙语中,厄尔尼诺是圣婴,拉尼娜是圣女,拉马德雷是母亲。1951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2次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分别为1982年到1983年事件,以及1997年到1998年事件,都处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可能性很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1702.html

    7月热带太平洋部分水域的水温降低,验证了我们的准确预测,表明我们预测理论的可靠性: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和南极海冰变化对厄尔尼诺的影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5739.html

    澳大利亚气象局承认前期预测的失误,这为那些盲目跟风的气象机构敲响了警钟。

   关注厄尔尼诺预测中的国际科学争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5844.html

    世界气象组织(WMO)2014年9月8日发布最新简报说,今年夏季没有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简报说,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温度今年5月至6月高出正常值0.5摄氏度,此后回落;海平面气压、信风等多项气象指标显示,最近数月大致处于“厄尔尼诺中性”状态,即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均未发生。根据气象模型分析和专家观点,太平洋中部赤道海域海水温度可能会再次升高,未来三个月内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概率为60%,并且其高峰可能出现在今年末并延续至明年初。不过,世界气象组织指出,结合当前情况判断,今年出现弱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较高,强厄尔尼诺现象几乎不可能发生。

http://roll.sohu.com/20140908/n404151721.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3797.html


厄尔尼诺预期减弱 棕榈油远月贴水加剧

2015年01月30日 14:27  生意社  生意社01月30日讯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一去不复返”,近期大连棕榈油(4656, -10.00, -0.21%)期货价格也向下跌破了2014年底低点的支撑,直奔2008年底的低点而去。受棕榈油供应前景改善、需求增长乏力等因素的影响,预计未来棕榈油市场跌势难改。

  东南亚棕榈油产量前景改善

  2014年12月马来西亚遭受几十年来最严重的洪涝,不过目前大部分种植园的洪水已经减退,天气变得晴朗温和。马来西亚资深棕榈油行业官员M.R. Chandran称,对于幼树来说,洪涝会造成严重破坏,但是大部分洪涝集中在成熟油棕榈树区域,这些棕榈树大多超过三到四米高。虽然洪涝天气将制约马来西亚2015年一季度的棕榈油产量,但是由于土壤墒情大幅提高,今年剩下时间内的棕榈油单产可能提高,这意味着棕榈油价格仍将面临供应充足带来的压力。马来西亚棕榈油局称,2015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可能增至创纪录的2010万吨,低于去年10月份预测的2050万吨,但高于2014年1967万吨的毛棕榈油产量。

  此外,印尼棕榈油协会称,2015年毛棕榈油产量预计将达到3250万吨,高于去年11月份预测的3150万吨,也高于2014年的产量;2015年印尼毛棕榈油以及棕榈油产品的出口量也将提高到2160万吨。市场人士认为,2015年一季度程度较轻的厄尔尼诺现象不太可能成为今年棕榈油供应中断的主要原因。

  日前,澳大利亚气象局表示,赤道太平洋的海温已经由厄尔尼诺的状态回归至正常状态,并且预计2015年既不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也不会出现拉尼娜现象。这令棕榈油产量可能面临的天气威胁大大减轻。

  中国棕榈油进口量下滑

  受国内需求下滑、商品贸易融资风险增大、进口严重亏损等因素的影响,我国2014年棕榈油进口量明显下降。海关数据称,2014年我国累计进口棕榈油397.38万吨,同口径下2013年为487万吨,2012年为创纪录的522万吨。

  进口减少直接导致国内主要港口的棕榈油库存下降,不过偏小的豆棕价差导致豆油(5352, -4.00, -0.07%)的成交情况好于棕榈油,因此库存下降并未给棕榈油价格带来显著的利好影响,棕榈油去库存之路是以价格下跌为代价的。

  国内植物油的人均消费量接近饱和水平是近年来制约植物油需求增长的重要原因,而新常态下中国GDP增速放缓、内需不足以及人口增长率放缓又将对国内油脂消费构成新的利空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油脂油料进口量下滑是大概率事件。然而,蛋白粕的需求增长导致中国对大豆(4364, -2.00, -0.05%)、油菜籽(0, -4510.00, -100.00%)等油料的进口量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这将相应地增加国内豆油和菜籽油的供应,因此以棕榈油为主的植物油进口可能受到相对更大的冲击。

  预计2015年中国棕榈油进口量仍将维持偏低的水平,这对国际棕榈油价格构成利空影响,对国内棕榈油价格的利多影响则可能被植物油整体库存充裕以及豆棕、菜棕价差较小所抵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棕榈油进口下滑是国内棕榈油消费低迷所倒逼的。

  棕榈油5-9价差大幅攀升

  1月中旬美国农业部利空报告导致CBOT大豆期货大幅下跌,大连棕榈油期货也由此重启下跌行情。值得注意的是,在棕榈油期货单边下跌的同时,P1505-P1509合约的价差大幅攀升,由最低-84元/吨变为+70元/吨,变动幅度高达154元/吨。其中,P1509合约的持仓量由1月19日的7.6万手连续攀升至1月29日的23.9万手,表明市场有活跃资金关注这个月间套利。

  从历史季节性走势来看,类似的行情只发生在2010/11年度,即棕榈油近月P1105合约强于远月P1109合约;在其余多数年份,棕榈油期货5-9月价差都是趋于走低的,即近月弱远月强。回顾2011年初棕榈油5-9价差扩大的基本面因素,主要是市场对于2011年棕榈油产量将会出现恢复性增长的预期强烈,但2010年中国棕榈油进口量的下滑导致国内供需出现一定缺口,现货价格表现较为坚挺,而且2010年棕榈油整体以上涨为主,贸易商买涨的心态较强。

  当前大连棕榈油期货近强远弱,一方面是马来西亚的天气形势对棕榈油短期和中长期产量形成不同影响,导致BMD毛棕榈油期货近月与远月期货合约的价差扩大;另一方面是国内棕榈油短期到港量不足和远期采购积极性回升的差别,导致棕榈油市场对近、远月供需的预期不同。不过,预计2014/15年度棕榈油市场仍将处于下跌趋势之中,这将制约大连棕榈油期货5-9价差的上升空间。在节日油脂备货及消费的高峰期结束后,P1505合约或难以维持“强势”,而P1509合约的跌幅又可能受到原油价格、人民币汇率等其他因素的干扰。因此,棕榈油月间套利的风险收益可能不会比单边做空更高。

  综上所述,全球植物油供应的增长预期强烈,需求缺乏增长,国际原油价格的低迷也抑制了工业需求,因此库存维持高位的基本面将决定植物油价格的跌势难改。虽然国内市场以削减进口来应对棕榈油需求的下滑,但这无法改变棕榈油价格的下跌趋势,东南亚地区庞大的棕榈油产量和国内充裕的替代品库存将继续压制棕榈油价格。建议继续持有空单,逢反弹加仓。

  (文章来源:宝城期货)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ture/20150130/142721438504.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4803.html

上一篇:深圳一个月9人感染H7N9禽流感:关注2015年危险期
下一篇:相关图片:本世纪拉尼娜现象倍增的原因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3 钟炳 蔡庆华 陈昌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04: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