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7月2日减弱拉尼娜状态的地球自转加速已过高潮:拉尼娜可能增强

已有 3445 次阅读 2013-7-2 13:1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尼娜, 地球自转, 厄尔尼诺

       7月2日减弱拉尼娜状态的地球自转加速已过高潮(在夏至):厄尔尼诺状态不会出现(红色),拉尼娜状态(蓝色)可能继续增强(见图1)。

 

       计算表明,当太阳的位置由南北回归线移向赤道,太阳引潮力使地球赤道突起,增大地球扁率,减慢地球的自转速度。实际上,春分(3月20-22日)和秋分(9月22-24日)时,太阳在赤道,太阳潮使地球各圈层扁率变大,每年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夏至(6月21日或22日)和冬至(12月21-23日)时,太阳在南北回归线,太阳潮使地球各圈层扁率变小,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一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每年发生的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在12月25日圣诞节前后,与12月22日冬至以及1月3日或4日地球轨道近日点对应,与11月18日-1月23日(66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对应,验证了潮汐形变导致的地球自转加速有利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形成的结论,是季节性西太平洋暖水东移和赤道东风减弱西风加强的原因。

当月亮在南(北)纬28.6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12小时后从南(北)纬28.6度向北(南)纬28.6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快速南北运动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这是以18.6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1]。

 

       春分(3月20-22日)和秋分(9月22-24日)时,太阳在赤道,太阳潮使地球各圈层扁率变大,每年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

 

      相反,在夏至(6月21日或22日)和冬至(12月21-23日)时,太阳在南北回归线,太阳潮使地球各圈层扁率变小,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2013年4月9日-7月28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但是,2013年5月10日日食发生在赤道,使拉尼娜迅猛发展。

 

      最新监测结果表明,2012年的厄尔尼诺状态从6月到8月只维持3个月,未达到厄尔尼诺标准,夭折的可能性很大。拉尼娜的来势凶猛,在12月中旬超过-0.5℃异常底线(见图1)。1月25日-4月7日及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预计2013年1月25日-4月7日拉尼娜会得到进一步发展,7月30日-11月6日进入高潮。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得到加强,厄尔尼诺受到抑制。

 

       2012年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2013年2月德雷克海峡海冰最少,3月赤道太平洋海温最高,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如果上述因素达到最强状态,不排除厄尔尼诺指数由低到高转变的可能性,即使不能达到厄尔尼诺标准,也会将能量积蓄到2015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中。

 

       6月中下旬,地球自转加快达到极大值,拉尼娜发展受到抑制,预计7月30日-11月6日地球自转减慢和拉尼娜进入高潮。2013-11-03 的日食发生在赤道,增大拉尼娜事件形成的概率。

?
?
夏至的地球自转加快阻碍拉尼娜发展的预测得到证实
??
?


SST Anomaly 201207 (center)  


图1 2013年4-7月厄尔尼诺指数变化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4458.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9748.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03477.html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动力机制。世界地质。2010294):652-65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04573.html

上一篇:黑龙江省洪水致80多个村屯、50万亩农田受灾:2013年洪水
下一篇:美国高温、干旱、龙卷风与地震
收藏 IP: 202.198.152.*| 热度|

1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