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性疾病高发的时间:从头年10月到次年4月对应紫外线低值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组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介绍,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以及华中农业大学研究证实,新型冠状病毒使用与SARS病毒相同的细胞进入受体,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蝙蝠中发现SARS相关病毒拥有87.1%的相似性,与SARS病毒有79.5%相似度,在云南蝙蝠样本当中发现相似度高达96%。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有什么发展规律,湖北疫情当前处于阶段?陈焕春表示,病毒特性是喜冷怕热,温度越低对它越有利,温度越高对它越不利,“从规律来看,从头年10月份开始到次年4月份左右,这半年时间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是病毒性疾病高发的时间。从这个规律来说,我个人判断湖北疫情目前仍然处在一个高发时期。”
冬季感冒的高发,一般认为有三个原因。首先,冬季气候寒冷,人呆在室内的时间变长,从而增加人与人接触的概率。其次,冬季的空气比较干冷,在这种条件下病毒颗粒更容易存活,传播也更容易。最后,由于经济活动的增加,人群的迁徙比之前更加频繁,比如旅行,这也加重了流感病毒的传播扩散。
对于流感的高发,目前学界还有另一种解释:冬季人们在室内的时间变长,从而人体维生素D水平降低,导致抗流感病毒的免疫力下降。
http://www.sohu.com/a/199603321_135814
我们发现流感冬季高发的第五个原因:全球一年中紫外线处于最低值,有利于病毒的繁殖和传播。
紫外线并非夏季的阳光所独有,而是每天都存在,只不过从每年的3月份开始,紫外线的量逐渐增加。数据显示,一年中,3月至4月紫外线已达盛夏的90%,5月至8月为全年度紫外线量的高峰期。即使在冬季,紫外线的量也有夏季的1/2(见图1)。
紫外线指数是通过一组变化范围在0至15的数字来标示太阳光线中紫外线对人体皮肤可能损伤的程度,指数越高,紫外线对皮肤伤害的程度越大。公众应该学会通过看紫外线指数预报来防晒。”
根据2002年新制定的紫外线指数标准,紫外线强度划分为弱、中等、强、很强和极强5个等级。紫外线指数在2以下, 人们可以放心安全地呆在户外;指数在3至6之间,人们外出时就该采取保护措施,比如,中午尽量寻找遮荫处,不要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指数在8至11甚至11以上,如果还在户外,赶紧找个庇荫处躲起来,防晒服、防晒霜、遮阳帽和太阳镜, 一样都不能少。
图1 一年中紫外线量的变化(把7月的量作为1000来计算的相对值)
我国的冬季为前一年12月到次年2月,是一年中紫外线最低值时期;在美国较冷的秋季,冬季和春季出现流感高峰,从10 月到次年 5 月,避开了紫外线夏季高峰。这说明,流感高峰与紫外线低值有关。
SARS事件开始于冬季,高峰在春季
SARS事件从2002年12月5日或6日开始至2003年7月13日,共历时约8个月。即爆发于紫外线冬季低值,消失于紫外线夏季高值。
图2 SARS2003年死亡率统计:5月进入峰值
中东呼吸综合症爆发于冬季高潮在春季
中东呼吸综合症(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又称新沙士、2012年新型冠状病毒(Novel coronavirus 2012)、2012年伦敦1号新型冠状病毒(Lodon1_novel CoV 2012),是一种2012年才发现的新型病毒,被认为和造成SARS的病毒相似,最早出现在中东。
图3 MERS病例发病数时间分布图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613952
根据图3,中东呼吸综合症发现于2012年冬季,疫情高峰在2014年3-5月春季,在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迅速消失。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2019-2020年冬季无黑子期
2019年12月,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病毒性肺炎病例27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7021-1216189.html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日地研究卓越中心的通讯专家Jan Janssens在整合了有关太阳的研究之后说:“太阳在2019年11月14日开始进入无黑子期,一直持续到了12月23日”,他在邮件中同时告诉《科学在线》(天文在线):“这个40多天的无黑子期是20多年里持续最长的一次。”
一个新的太阳黑子区域的特写—在一连串四十天的“无黑子”期之后,也就是两个十一年的太阳黑子周期间的太阳活动最低时期之后,首次被观测到。太阳气象预报中心预测,SC25的活动周期预计在2024年达到巅峰,接着在2031年出现最小值。
太阳在2019年11月14日开始进入无黑子期,一直持续到了12月23日,四十天的“无黑子”期与2019年12月开始的疫情完全重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447.html
2019年11月14日至2019年12月23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没有观测到活动区,没有发生过C级及以上耀斑。预计2019年11月14日至2019年12月23日,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为5.0。预计2019年11月11日至2020年1月19日,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为以0-1级为主。
http://rwcc.bao.ac.cn:8002/solarweather/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860.html
太阳耀斑通常可分成A、B、C、M、X五个级别,每个级别又可划分10个等级。一般地球上观测到的弱耀斑是C级,M级是大耀斑,而X级则是极大耀斑。
紫外线、X射线和伽玛射线以及高能粒子流可以杀灭病毒,对地球进行定期消毒。在太阳活动低值时期,紫外线、X射线和伽玛射线以及高能粒子流的强度变弱,有利于冠状病毒加快繁殖和传播,导致疫情的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3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469.html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2019-2020年冬季紫外线谷值时期,又恰逢太阳黑子低值年,这是此次疫情异常凶猛的原因。由于太阳黑子最低值已经过去,根据前两次疫情的统计规律,估计在春季疫情将进入高峰,夏季消失,秋冬季是否复出,取决于中国的调控力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9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7766.html
增大紫外线照射,是杀灭病毒的最有效方法。
相关报道
专家判断湖北疫情仍处高发时期 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尚待评估
2020年02月09日 23:12 界面新闻
新浪财经APP
原标题:专家判断湖北疫情仍处高发时期,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尚待评估
记者 | 何香奕
湖北新冠肺炎疫情当前处于什么阶段?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临床试验情况如何?2020年2月9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有关情况。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组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介绍,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以及华中农业大学研究证实,新型冠状病毒使用与SARS病毒相同的细胞进入受体,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蝙蝠中发现SARS相关病毒拥有87.1%的相似性,与SARS病毒有79.5%相似度,在云南蝙蝠样本当中发现相似度高达96%。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有什么发展规律,湖北疫情当前处于阶段?陈焕春表示,病毒特性是喜冷怕热,温度越低对它越有利,温度越高对它越不利,“从规律来看,从头年10月份开始到次年4月份左右,这半年时间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是病毒性疾病高发的时间。从这个规律来说,我个人判断湖北疫情目前仍然处在一个高发时期。”
此外,陈焕春介绍,在抗病毒药物方面,已初步筛选出三种潜在药物能够在细胞水平抑制病毒复制,可用于新冠肺炎治疗,“近期又发现五种药物对病毒有抑制作用。”
对于外界关注的抗病毒新药瑞德西韦的临床实验情况,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彭志勇表示,瑞德西韦在动物实验里面证明对SARS病毒、MERS病毒是有效果的,因为这两个都是冠状病毒,和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在很多方面类似,所以理论上讲(瑞德西韦)应该有效果。
不过,“目前只有一个美国病人用过,能否在其他病例身上应用还需要做临床研究来证实,金银潭医院的研究只有3天时间,很难说它效果怎么样,最后要等到实验完以后,专家才能集体评估它到底有没有效果。”彭志勇说。
此前在2月6日晚,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已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启动。该项目负责人、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教授介绍,总计拟入组761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展开。首位受药的是一位68岁的男性重症患者。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徐顺清表示,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能证明气溶胶可以造成传播,“可能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有这种可能性,不是说普遍在空气中就能传播病毒。”
“认为武汉空气到处是气溶胶,到处弥漫病毒,然后大家非常恐惧,这完全没有必要。其实气溶胶就是一些非常细小的粒子,甚至到零点零零几微米,病毒颗粒不可能在空气中长时间存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戴口罩是可以防止气溶胶传播的,正常室内通风的话,气溶胶传播概率就会非常低。”徐顺清表示。
对于此前相关研究提示可能存在粪口传播,徐顺清认为,粪口传播这个途径现在不能排除,因为还没有实验证据,“相对来说即使有,我觉得也是比较好控制的,只要大家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这些习惯,这个传播途径比较容易切断的。相反我们最难对付的就是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
责任编辑:覃肄灵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