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南极海冰面积达38年来最低水平:关注气温变化的18.6年周期

已有 2713 次阅读 2017-3-5 16:4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南极海冰, 变暖停滞, 月亮赤纬角, 潮汐南北震荡, 潮汐调温

南极海冰面积达38年来最低水平:关注气温变化的18.6年周期

                          杨学祥,杨冬红

 要:全球气候变化存在18.6年的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1995-1997年和2014-2016年)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2005-2007年)气温略有下降或变暖停滞。其中,气温高值年份时间较短(大约3年),气温下降或变暖停滞年份时间较长(大约16年)。

 关键词:全球变暖;月亮赤纬角;18.6年周期;潮汐南北震荡;潮汐调温

1. 南极洲海域冰层面积达38年来最低水平

2017030313:20  来源:国际在线

  据美国新闻网站Buzzfeed33报道,气候专家通过卫星观察发现,南极洲的冰层面积达到了38年以来最低水平。  根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分析的数据,截至31,仅有81.8万平方米的海洋结成了冰。



1 南极海冰面积1981-2010年平均水平(粗黑线)、2013年(虚线)和2017年(蓝细线)比较

这不仅是本年度的最低水平,还是卫星观测史上海面冰层面积的最低水平。由于南半球此时依然处于夏季,因此冰层面积在未来的几个星期内还将继续缩小。

  在过去的几个月内,地球另一端的北冰洋也遇到了海绵冰层的历史新低。气候科学家称,冰层面积缩小的原因是人类燃烧矿物燃料导致地球大气和海洋升温。这一影响同样对南极冰层有着很大的影响。

  但南极洲与北冰洋地区不同的是,其对季节性天气较为敏感,这也可能是造成冰层融化的原因。加利福尼亚大学气候科学专业的扎克里拉贝(Zachary Labe)称,南极洲海域的冰是“首年冰”,这意味着大部分冰在温暖季节融化,然后在寒冷季节重新冻结。比如,风的影响很大,因为它不仅能够带来暖气流,强风还会撞击冰层使其松散,接触到未结冰海面的面积增大。

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主管马克赛瑞兹(Mark Serreze)对Buzzfeed透露,目前的数据还不是最低值,最低值随时会出现,并将会成为最低记录。

科学家正在研究这一历史新低水平到底是否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赛瑞兹称,目前尚不确定。(责编:唐萌(实习生)、杨牧)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7/0303/c1002-29121630.html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589401.htm

2.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时期连续三年均创造了最热新纪录

我们在2008年撰文指出,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6月至2000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3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1]

http://news.hexun.com/2010-03-25/1231126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4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我在2012522指出,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年、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5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1459.html

我在2014721指出,研究表明,厄尔尼诺是热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拉尼娜是冷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温度降低。科学界忽视了影响全球气温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海洋及其边缘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其集中爆发期的周期为5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在18.6-28.6度之间变化,其周期为18.6年。

当月亮在南(北)纬28.6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12小时后从南(北)纬28.6度向北(南)纬28.6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快速南北运动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当月亮在南(北)纬18.6度(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高潮区在12小时后从南(北)纬18.6度向北(南)纬18.6度震荡一次,震荡幅度减少了三分之一,导致变冷作用减弱。这是以18.6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

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它不仅与1997-1998年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也与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关。

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4年正在发展的厄尔尼诺有可能使其成为最热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333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我们在2015-8-3 10:33指出,2014年最热,2015年更热,2016年刷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0209.html

我们在2014326指出,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是全球最热年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是全球最冷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3. 1997-1998年和2015-2016年发生超级厄尔尼诺的原因

20143-5月,世界气象组织和各国著名气象机构纷纷预测20147月将发生最强厄尔尼诺,使2014年成为最热年。

   我在201454指出,最强厄尔尼诺不会重演。

   按照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1999年林振山等人给出2014-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12,有利于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2014-2015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1997-1998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

   除此之外,1995-1997年和2014-2016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1997-1998年与2014-2015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2014-2015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1997-1998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2015-2016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33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649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27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85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059.html

事实上,2015-2016年发生了超强厄尔尼诺。

4. 今冬黑龙江省平均氣溫昇高1.81961年以來『第三暖冬』

  東北網201733(記者劉嘉) 近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冬天(201612-20172)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1.9,是我國自1961年以來『最暖冬』。記者從黑龍江省氣候中心獲悉,這個冬季我省平均氣溫昇高1.8,為1961年以來最暖冬季第三位。


 2 全國平均氣溫距平分布圖,圖中顯示黑龍江省平均氣溫昇高0-4(距平是指某一系列數值中的某一個數值與平均值的差)。

據黑龍江省氣候中心副主任宋麗華介紹,今年冬天我省遭遇『暖冬』,氣溫整體呈偏高狀態,全省平均氣溫為-15.2,比常年偏高1.8,為1961年以來『第三高』。全省大部地區都比常年偏高1以上,大興安嶺北部、黑河局部、牡丹江東部地區等都比常年偏高2以上。201612月、20171-2月平均溫度持續偏高,其中20172月溫度最高,比常年偏高2.5,為1961年以來『第五高』。20171月比常年偏高2。為1961年以來『第七高』。

http://heilongjiang.big5.dbw.cn/system/2017/03/03/057557332.shtml

5. 河南现1961年以来第二暖冬第一暖为1999年:相似的条件

我们在2016102指出,2016922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小增大2016-2017年暖冬发生可能性;由于相似的天文条件,2016年的拉尼娜可能在2016-2019年由弱变强,复制1998-2001年的变化过程,2018年的厄尔尼诺可能推迟到2020年,并在2017-2019年发生超长冷冬。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6248.html

第一暖为1999年的条件:

1995-1997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1997-1998年发生了20世纪最强厄尔尼诺事件;

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

第二暖为2007年的条件:

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5-2016年发生类似1997年规模的超级厄尔尼诺因素;

2014-2016年连续三年创最热年新纪录。

http://henan.people.com.cn/n2/2017/0302/c351638-2979436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6248.html

6. 1997年和20172月南极海冰面积达到历史低点:厄尔尼诺爆发的标志

我们在2016926指出,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是北太平洋积累的热能向南太平洋输送的结果,潮汐南北震荡加快了南北太平洋的热能输送。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变化具有调控全球气候变化的机制,我们称之为南极环大陆德雷克海峡海冰的气候开关效应。

南极半岛的海冰减少使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增加,导致环南极大陆水流速度变快和南太平洋环流速度变慢,部分本应北上的水流转而进入德雷克海峡,使秘鲁寒流变弱(东太平洋南美沿海的海温降低),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暖,减弱沃克环流,使堆积在太平洋西部的暖水东流,形成厄尔尼诺事件。反之,“拉尼娜”事件出现。

20149月南极半岛海冰达到1979年以来最大值,阻止了2014年超级厄尔尼诺的发生,2015年超级厄尔尼诺能否发生,取决于20159月南极海冰最大值的异常程度,异常变小将导致强厄尔尼诺的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116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1293.html

2016921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明显少于2015924,秘鲁寒流增强的趋势受到遏制。这是目前拉尼娜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2016921南极半岛海冰面积也明显少于2016818

2016921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明显减少是十分罕见的特殊事件,与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的2014-2016年创纪录的高温记录密切相关,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0209.html

2016225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小值非常显著,使秘鲁寒流减弱,对超级厄尔尼诺延续到2016年第一季度做出了贡献。

对比20159242016225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面积和最小面积,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大小变化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影响。

关注201610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变化对拉尼娜的影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138.html

有利于拉尼娜生成和发展的条件:

2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小值异常变大;

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239.html

目前的条件是:

其一、2016921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明显减少是十分罕见的特殊事件,与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的2014-2016年创纪录的高温记录密切相关,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其二、2017213海冰面积仅228.7万平方公里,已刷新最新历史纪录,之前1997227海冰面积达到历史低点,为229万平方公里。

综合分析结论:

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和南极半岛海冰效应导致2017-2018年厄尔尼诺爆发不可避免。


3. 全球气候的三个海冰启动开关示意图

7. 南极海冰面积达历史低点:仅228.7万平方公里!

搜狐公众平台 2017-02-1900:04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美国卫星勘测数据显示,南极洲海冰缩小至历史最低纪录,213海冰面积仅228.7万平方公里,这可能与多年以来人类活动导致气候转暖有关。

  美国国家雪冰数据中心(NSIDC)勘测数据显示,213海冰面积仅228.7万平方公里,已刷新最新历史纪录,之前1997227海冰面积达到历史低点,为229万平方公里,南极洲卫星数据最早可追溯至1979年。

美国宇航局指出,南极海冰减少与松岛冰川大面积冰川分解有关,分解的冰川相当于美国曼哈顿大小。NSIDC主管马克-塞瑞兹(Mark Serreze)称,他将利用几天时间进行更多的测量,进一步证实南极洲真实的海冰面积。

http://mt.sohu.com/it/p/126627536_354970

http://tech.qq.com/a/20170218/010405.htm

201731南极洲海域冰层面积达38年来最低水平:仅有81.8万平方米的海洋结成了冰

1 1999-2016年南极海冰变化与厄尔尼诺事件

9月的平均程度

(百万平方公里)

2月平均范围

(百万平方公里)

气象事件

1979–2000 mean

18.7

2.9

1999/2000

19.0

2.8

拉尼娜

2000/2001

19.1

3.7

拉尼娜

2001/2002

18.4

2.9

厄尔尼诺

2002/2003

18.2

3.9

厄尔尼诺

2003/2004

18.6

3.6

厄尔尼诺

2004/2005

19.1

2.9

2005/2006

19.1

2.7

厄尔尼诺

2006/2007

19.4

2.9

拉尼娜

2007/2008

19.3

3.9

拉尼娜

2008/2009

18.5

2.9

厄尔尼诺

2009/2010

19.2

3.2

拉尼娜

2010/2011

19.2

2.5

拉尼娜

2011/2012

18.9

3.5

拉尼娜

2012/2013

19.44

  2013/2014

19.50

2014/2015

20.11

最大值

2016/2017

最小值

最小值

拉夭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d64c19e0101ihif.html

http://weather.news.qq.com/a/20140109/012127.htm

http://roll.sohu.com/20140718/n402426913.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419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5043.html

8. 20149月南极海冰结冰量创40年新高

2014-10-1406:45:32  来源:凤凰科技  

2014-10-14凤凰科技讯科学日报报道,近日消息称今年南极洲的海冰结冰程度创了新的记录,相比科学家们自20世纪70年代晚期开始进行的海冰结冰程度长期卫星记录相比,今年的海冰覆盖了更多南部海洋。然而,南极洲这一上升趋势只相当于北冰洋海冰丢失程度的1/3

最新的南极洲海冰记录反映了地球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美国宇航局研究人员这样表示。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高级科学家克莱尔·帕金森(ClaireParkinson)表示,海冰覆盖率的改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缩影。正如地球上某些区域的温度低于平均水平,即使现在地球不断变暖,南极洲海冰数量一直在上升并影响了整体海冰丢失的趋势。

“地球整体在不断变暖,海冰整体如预期一样不断减少,但和全球变暖现象一样,并非在每一个有海冰的区域海水结冰的趋势都在下降。”帕金森说道。自20世纪70年代晚期以来,北极每年丢失了53900平方千米的冰;南极每年增加了18900平方千米的海冰。今年919日,自1979年以来南极洲的海冰结冰区域首次超过了2000万平方英里,根据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这样显示。这一基准的结冰程度持续保持了几天。1981年至2010年间平均最大的结冰范围为1872万平方千米。

今年单日最大结冰量发生在920,据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在这一天海冰覆盖面积为2014万平方千米。今年五天平均最大结冰量发生在922,海冰覆盖了2011万平方千米。

变暖的气候会改变天气模式,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研究科学家沃尔特·迈耶(WaltMeier)这样说道。有时候这样的天气模式会给某些地区带来凉爽空气。但是在南极洲,海冰环绕着大陆并覆盖了大片区域,因此并不需要太多额外的海冰就能创造新的记录。

“部分原因是地理学和几何学。在海冰的整个周长范围并没有北部障碍,因此条件允许的话海冰可以轻易的扩张。”迈耶说道。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一系列其他可行的解释。帕金森表示在南极半岛——延伸至南美的一小片陆地——发现了其中一个线索。在那里温度变暖,而南极半岛西部的别林斯高晋海里的海冰不断缩减。离开别林斯高晋海经过阿蒙森海就到达了罗斯海,在那里海冰数量有所增加。

这表明阿蒙森海中央低压系统可能加剧或者在该区域变得更频繁——改变了风场类型并在南极半岛循环暖空气,同时横扫来自南极大陆冷空气至罗斯海。这些以及其它风和低层大气样式的变化可能受到了大气层高层臭氧层空洞的影响——这种可能性在过去几年里已经得到了科学关注。

“风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迈耶说道。它们在南极大陆附近呼啸,持续推动稀薄的冰。如果它们改变方向或者在更北的方向变得更强,这些风将进一步推动冰并导致更多结冰。当研究人员测量结冰程度时,他们关注于那些至少有15%被海冰覆盖的海洋区域。

在过去一个月内虽然科学家们观察到某些高于正常水平的气压系统——这会增加风——但这一因素本身应该不足以解释今年破纪录的结冰程度,迈耶说道。为了更好的理解今年这一情况和南极海冰的整体增长,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其它可能性。

南极大陆边缘融化的冰可能会导致更多新鲜的、温度刚好高于凝固点的海水,这导致再结冰变得更加容易,帕金森说道。或者海水循环模式的改变导致更寒冷的海水上升至陆地附近的海面,这也能帮助增加更多海冰。

降雪可能也是其中一个因素,迈耶说道。落在冰上的雪可以推动水下稀薄的冰,这使得寒冷的海水透过冰渗透并淹没了雪——这导致融雪混合物,它们可以在寒冷天气里结冰并增加冰的厚度。这种新的更厚的冰对融化更有弹性。

“我认为目前科学家们尚未对任何一种解释达成共识,”帕金森说道。“我们的模型正在不断改进,但它们远不够完美。科学家们逐渐发现有些特定的变量比我们数年前预想的要更重要,而这些变量正不断被加入我们的模型里。”

对于南极洲而言,关键的变量包括大气和海洋环境,以及冰冻陆地表面的效应、发生改变的大气化学、臭氧层空洞以及数月的黑暗等。“对于气候领域的人来说,不是地球上每个地点的改变都如预期所致,这并非出人意料之事,如果一切和预想的一样那么这将太不可思议了。”帕金森说道。“南极海冰是众多与预想不一样的地区之一,因此科学家们最自然的反应就是‘好的,它和预想的有所不同,那么我们如何解释它?’”

http://www.weather.com.cn/climate/2014/10/qhbhyw/2209601.shtml

9. 全球气候波动周期为18002005518.6

我们在2014年撰文指出,强潮汐把海洋深处的冷水带到海面,使全球气候变冷,形成的全球气候波动周期为18002005518.6年。

15-17世纪小冰期时期,潮汐强度为最大值,以后开始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强度又将达到最大值。潮汐调温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24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从长期周期来看,全球变暖还能持续400年,3100年将进入变冷高峰。目前也处于200年周期的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55年周期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8.6年月亮赤纬角变化的暖周期

16年前气候变暖间断的原因之一是月亮赤纬角由1995-1997年的最小值时期变为2005-2007年的最大值时期(1997年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1998-2000年、2007年、2010年最强的拉尼娜事件也是重要原因,见:杨冬红等,2008),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变暖增强,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变冷达到高潮。气候的长期趋势和短期变化都表明,气候变冷是对人类最大的威胁。

2017年处于月亮赤纬角18.6年周期中的暖期向冷期转折点,逐渐变冷是主要趋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1775.html

10. 南极海冰面积2014年最大2017年最小的合理解释和准确预测

据人民日报2011128报道,有研究认为,1999年以后的这十来年里,全球平均温度没有继续上升,变暖的趋势接近于零。这是否意味着,全球气候变暖真的进入了一个停滞期?

2008年英国《自然》周刊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认为,由于气候的自然变异抵消了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温上升,预计全球变暖的趋势会暂时经历“停滞期”,但2015年之后全球变暖的速度将会加剧。目前来看,今后全球变暖的速度将会加剧的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目前已证实了这一预测)?

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1-12/08/c_122394081.htm

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1-12/08/c_122394081_2.htm

全球气候变暖真的进入了一个停滞期?

气象学家杰夫·托尔夫森(Jeff Tollefson)最近指出,在一份全球大气温度表上,近 16 年来的全球变暖停滞,与之前 20 年的气温快速攀升形成鲜明对比。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2013-2014 年度评估报告的说法,此前的气候模型预估,1998-2012 年间全球大气温度应该以每 10 年平均 0.21的速度上升。但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EastAnglia)气候研究中心(ClimaticResearchUnit)的观测结果却显示,实际的数字只有 0.04

近年来,科学家对变暖停滞现象给出了多种不同的解释,主要集中于 3 个方面:太阳、大气气溶胶微粒(atmosphericaerosolparticles)和海洋。海洋温度的波动,被科学家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这或许是我们揭开全球变暖停滞之谜的关键所在。全球变暖停滞与气溶胶或者平流层水蒸气都没什么关系。它的真正成因,是近十几年来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变冷了。

导致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变冷的原因是赤道信风、潮汐震荡和地震海啸。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8062.html

今后全球变暖的速度将会加剧的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

当月亮在南(北)纬28.6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12小时后从南(北)纬28.6度向北(南)纬28.6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南北震荡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这是以18.6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

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利于全球变暖。

另两个重要因素是,厄尔尼诺导致气候变暖,拉尼娜导致气候变冷;海洋及其边缘特大地震和海啸是导致航洋表面海水降温的原因。

综合分析表明,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6月至2000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3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中国北方的干旱在2014年已经发生,2014-2016年全球气温将有明显上升趋势。2014-2018年特大地震会有干扰作用(事实上,特大地震没有发生,有利于最热年形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760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事实上,我们在2008年、2012年、2014年、2015年最早提出了2014-2016年最热年的预测。

我们早在2008年就指出,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

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6月至2000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12年印尼苏门答腊4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http://news.hexun.com/2010-03-25/1231126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4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我们在2014326指出,2014-2016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年全球最冷年:

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2013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增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我们的准确预测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存在18.6年的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1995-1997年和2014-2016年)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2005-2007年)气温略有下降或变暖停滞。其中,气温高值年份时间较短(大约3年),气温下降或变暖停滞年份时间较长(大约16年)。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6): 18131818.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动力机制。世界地质。2010294):652-657. Yang D H,Yang D B. Thermal dynamic mechanism of El Nino induced by solar eclipse. GlobalGeology (in Chinese), 2010, 29 (4): 652-65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Yang D H, 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杨冬红, 杨学祥.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22(5): 1680-1685.YangD H, Yang X X. Australia snow in summer and three 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event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07, 22(5): 1680-1685.

杨冬红, 杨学祥.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 29 (1): 610615. YANG Dong-hong,YANG Xue-xiang. 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temperature in Northern 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7646.html

上一篇:2017年3月5日午报:3月1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峰值
下一篇:2017年3月5日晚报:3月1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峰值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2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14: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