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常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sismine 40岁,追求卓越,却走进平常

博文

也谈恽戈事件——从一次受伤谈起 精选

已有 6539 次阅读 2014-5-30 05:53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前天,从自行车上跳下来。因为是下坡,也因为刹车失灵,车速越来越快,我很怕到坡底的时候,更难以控制,所以,毫不犹豫地跳下来。结果可想而知,左腿受伤,左胳膊韧带拉伤,至今抬不起来。所以,这两天左手干什么都不方便,不管是抬高胳膊而低头拾物,都不敢劳动左手的大驾。甚至有些时候必须两手配合的动作,比如穿衣服,都必须由右手一个手来做。今天去收衣服,用右手取下夹子,左手却接不住衣服,把衣服掉到地下,右手拾起来,放到左手上......那个刹那间,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我是右手,我可能会问左手,要你干啥?你什么也干不了,最后却拿到了衣服!而问题是如果右手拿着要已经摘取的衣服,就无法再摘取晾衣杆上的其他衣服了。

 

在这种境地下,我要去西班牙和一个同事合作研究。这是我第一次去一个单位进行研究性访问。当然,在SPRU也算是一种,只是可能更多的是算工作。到西班牙这个单位,是对方特意留出时间来接待的那种,所以,我还是很看重。

 

星期二晚上我受伤,星期天晚上我去西班牙,谁也不知道我能恢复到什么程度,我也想过取消,但机票都是在Easyjet上买的,没有办法退票。而且,对一个经过化疗放疗的打击,智力有所衰减,而又特别想在科研上重新起飞的人而言,能收到这么一个邀请,是荣誉,也是机遇。邀请我的朋友大概也是出于此意才邀请我。

 

我没有告诉对方我受伤了。我想竭尽所能实现这次访问,即使我到那里后什么也不能做,但我到达那里,就是成功,不是吗?

 

当时为了让我的访问更有成效,邀请我的那个人曾在他们单位里找过一个和我志趣相投的人CarolsCarlos昨天写来信,说邀请我的人告诉他我下周到他们单位,他期待着和我的会谈。

 

我于是告诉他我受伤了,至今行走不便。但我确实期待这次访问,所以,我会竭尽所能实现这次访问。因为他不是主要的邀请人,对他而言,也不用承担什么责任,所以,我觉得他更可能接受我的访问。也为了告诉对方一下实情,万一我到时候真的去不了,对方也好做好准备。

 

Carlos问我,是否需要他到机场来欢迎我。前些天,邀请者帮助我订了房间,说我可以打的过去,很方便。我自己也觉得我不是那种大腕,可以让对方来接机的那种,所以,就约好了第二天他来酒店接我去单位。

 

自然,在这种情形下,有个人来接机,感觉还是很有必要。只是因为自己受伤了,需要有人照顾,而不是因为自己的研究能给对方带来什么,所以,这次访问,更多的,可能是大家只是认识一下,能有个合作意向,就已经很不错了。但因为我的决心,对方也就成全我的决心,即使他们可能在这次访问中毫无所获,相反,他们不得不腾出时间来,照顾一个病人。

 

我不知道该怎么描述科研合作。这些年和国外很多朋友合作,是真正的科研合作,基于对对方的科研了解并发展,而且通力协作,不计得失而完成使命的那种合作,有种种愉悦的感受,也有种种困惑,也碰到过署名问题,比方鲁索在他和中国人交往15周年纪念会的那篇文章,其实是从我和师弟当时已经被接受的文章中抽取出来,因为当时文章太长,编辑建议删减。我们就把理论部分抽取出来了,约好以后再完善这部分。其实那篇文章是我和师弟为他的60岁生日写的文章,而我们当时为了给他一个惊喜,一直也没有告诉过他。也就是说我们后来发表的这篇文章,其实在他还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而且,师弟和老师一直也很客气,每每署名之前,都要问我我想怎么署名。但这篇文章老师愣是不加解释地把他和师弟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我总觉得里面有些诡秘的因素,我曾很不解,也很想争辩,但后来想想,更关键的,是我们在一起,而谁前谁后,真的不是那么重要,也就接受了这种安排。

 

前两天有主编请我审稿,文章的主旨是基于对作者平等赋值而引起的评价偏差。其实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我知道,生病之前准备和一个朋友合作这个主题的文章,后来没有参与,但对其思想渊源还是有所了解。但这篇文章我实在看不下去。我知道合作是多么难,我们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了解对方,在很多未知的情况下,不惜一切地完成一件事情,无论做的贡献大或者小,都是彼此一份很厚实的努力。而排名不过是世俗评价的一种需要罢了。因为作者只有一行,必须有先有后,然后你排在第一位,你得0.35分,我排在第二位,我得0.33分,他排在第三位,他得0.31分,你觉得这种分数有意义吗?而几个合作者为了这一点点的差别挣来抢去的,有意义吗?所以,我拒稿了。后来主编又请我审稿,我说我不能判断这篇文章的立意是否正确,所以,我拒绝审稿。

 

其实,经过死亡,很多事情,都不再有世俗意义上的得和失,付出不再为了获得。有时候,我们需要为了完成一件事情,不惜一切去努力的情怀,这个世界,最大的怅惘不是你付出了什么,而没有收获,而是你压根就没有为你曾经热爱的生命付出过!而当他离去,你再多的爱也无以附丽,你才会感到多么遗憾!

其实,恽戈事件,可能有另外一种意义,我们如何不计得失地为一件事情去努力?




戈恽论文署名之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5715-798832.html

上一篇:inserm竟然是一家研究所
下一篇:Cambridge Neuroscience,剑桥大学神经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收藏 IP: 139.184.30.*| 热度|

30 王善勇 曹聪 鲍博 陈小润 刘立 刘全慧 王德华 蔡小宁 冯楠 肖重发 赵美娣 魏东平 林珂 罗德海 梁进 张鹏举 郭战胜 曹广福 武夷山 王芳 程智 吉宗祥 韦玉程 丁明虎 任胜利 王伟 陆俊茜 文克玲 王海辉 李天成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